摘要:这剧一出,所有谍战片都得重新排座次?任嘉伦蓝盈莹用算盘打鬼子,你敢信?
这剧一出,所有谍战片都得重新排座次?任嘉伦蓝盈莹用算盘打鬼子,你敢信?
说真的,我本来已经对谍战剧麻木了。
这些年看下来,不是“上线死了下线顶”,就是“兄弟反目、接头失败、壮烈牺牲”,套路熟得都能倒背如流。
可最近一部叫《风与潮》的剧,硬是把我从“剧荒”的咸鱼状态里一把拽了出来。
它居然用算盘和账本当武器,靠汇率和票据打鬼子?
我第一反应:这不扯吗?可越查越心惊,到最后,我只能沉默:原来,我们一直忽略了一段最硬核的抗战史。
故事发生在1941年,香港沦陷,澳门成了孤岛中的孤岛。
表面上,澳葡政府挂块“中立”牌子,装聋作哑;
背地里,日军特务早就把经济命脉掐得死死的——银元被操控,物资被封锁,连老百姓买一袋米都得看日本人脸色。
而就在这座风声鹤唳的小城里,一个叫何贤的男人,被时代一脚踹进了战场。
他不是特工,不是军官,只是个香港小银号的老板,逃难到澳门,只想“活着就行”。
可当他亲眼看着邻居老太太一辈子的积蓄,一夜之间被军票洗劫一空;
当他知道前线伤员因为缺药,只能生生疼死……
他终于在深夜的灯下,咬着牙写下那句话:“我不是英雄,但我是中国人。”
这句话,像一记闷棍,砸得我喘不过气。
他不是突然觉醒的“天选之子”,而是一个被现实逼到墙角的普通人。
他不会开枪,不懂密码,但他懂钱、懂账、懂人心。
于是,他联合中共特工柯麟(谭凯 饰)、爱国商人马万祺(马启越 饰),开始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做空军票、暗中调汇、伪装成贸易公司运药……
他用一支笔、一本账,在敌人的经济命脉上划下致命一刀。
这哪是做生意?这分明是**拿命在算,拿家国在赌。
而蓝盈莹演的乔音婉,更是让我彻底改观。
她不是那种“跳舞的花瓶”,而是澳门上流社会最神秘的“致命玫瑰”。
白天一袭旗袍,舞姿翩跹,陪日军军官谈笑风生;
晚上脱下高跟鞋,钻进密室,用摩斯密码把情报传出去。
她和何贤之间,没有狗血三角恋,只有“你信我吗?”“我信,但我不敢说”的极致拉扯。
那种在刀尖上跳舞的信任,看得人心里发紧,手心冒汗。
最让我震撼的是,这事儿,居然是真的。
编剧黄晖花了七年,翻遍抗战金融档案,采访澳门老商人后代,甚至找到了当年参与秘密运输的亲历者笔记。
剧中出现的中华总商会、镜湖医院、同善堂,全都是真实机构。
那些用银号转账、伪装成贸易公司运药的操作,也都有据可查。
原来,我们以为的“商人”,在那个年代,真的能用一支笔、一本账,救一个民族。
导演杨振宇,就是拍《山海情》《悬崖》的那位——他最懂怎么把大时代压在普通人肩上那种沉重感,拍得入骨三分。
任嘉伦这次也彻底放下了“古装男神”的包袱,眼神里全是被时代碾过的疲惫与挣扎。
蓝盈莹更是让我刮目相看,从《甄嬛传》的浣碧到今天的乔音婉,她终于演出了那种“静水深流、柔中带刚”的大女主气场。
所以,这剧能不能超越《伪装者》?
我说不准。
但我知道,它让我重新理解了“英雄”两个字。
英雄不一定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也可能是那个在账本上多写一笔、多算一毛钱的人。
我们总以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可《风与潮》告诉我们:
真正的战争,有时候就藏在你每天用的货币、买的物资、看的新闻里。
你以为你在过日子,其实你也在被时代推着走。
这剧还没播,但我觉得,它已经赢了。
来源:字里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