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邬思道从何处获取信息,才明白雍正继位当晚,高勿庸为何会死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05 05:45 2

摘要:邬思道消息灵通,堪比长了八只耳朵、无数双眼。可妙就妙在,他几乎不曾迈出四爷府半步。你说,这等好本事,是人有通天手段,还是府里有人心思太活?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事儿发人琢磨。说实话,要不是邬思道老能比别人早半拍、透三分,我都快信了他真有妖道之力。

邬思道消息灵通,堪比长了八只耳朵、无数双眼。可妙就妙在,他几乎不曾迈出四爷府半步。你说,这等好本事,是人有通天手段,还是府里有人心思太活?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事儿发人琢磨。说实话,要不是邬思道老能比别人早半拍、透三分,我都快信了他真有妖道之力。

身边事儿先撂一边。想象一下,满京城的事儿都被一间小书房屏风后的男人先知道一步,老四胤禛还不大声问一句:“这是谁给你递的风?”可邬思道偏偏总能若无其事,在关键口舌间道破玄机、支妙招,仿佛天生带了套看不见的罗网,兜着这京师暗流。

事儿是从刑部冤狱那回开始的。那阵,老四刚听完老十三的耳报,眨眼便有了必争气魄,要“闹大点”,借机拨乱反正。可邬思道一听,脸都拉下来,话说得尖:“您这回可不能出头――利小,祸大。”老四也是个倔脾气,当天夜里思前想后,拂晓就进了皇宫。末了,邬思道收拾包袱说要辞行,还头头是道地甩下一句话,意思无非:“你不听劝,我也没脸混了。”

咱细捋这节――老四请旨请的是夜深人静时,知道的人屈指可数,算来就那常跟在皇帝身旁的李德全,和“主角三大人”知情。可邬思道回来就挑明了?这不和做梦一样,更别说他坐井观天,最远不过是后院转一圈。

最早有些传说,说是康熙皇帝自己,也许暗中点给邬思道的。毕竟,康爷对四爷有考校之心,也许有江山的深谋,多走一步明棋暗招。可咱话说回来,就凭康熙的性子,一不喜欢什么幕后黑手,二最怕“操控剧本”,更不爱让自己的算盘被人敲响。若真要扶老四,干嘛不暗授,而非饶那么大一圈子?嘿,这皇帝老儿,哪能随便让旁人摸透底牌。

剩下这几位宫里老柜子,只要没皇上吩咐,轻易不敢动心思,更不敢和外面“通气”。转念一想,疑窦反倒要落在自家人头上。你说四爷府里藏心水吗?还别说,也就高勿庸这大管家有这条件。为啥?说到底,管家是“府里一线”,不是外头人,也不归官,他有的是渠道、耳目和闲空。

有人问,李卫、高福也能掌些动向,怎么偏单挑高勿庸?你得明白,李卫是条老狗,认得住“大门”,死拧着只忠老四。碰见什么事儿,哪怕心里盘旋八千回,也决不会多嘴给半句第三人。至于高福,虽说警觉、勤快,可等高福不在了,邬思道那本事一点没减,照旧料事如神。剩下这个名额,怕不是轮不到高勿庸头上。

高勿庸干这事,有点豪赌心态。初时,他也许并没把邬思道当回事,可一次次看见主子“低声下气”请教,自己也摸得出了,邬思道不是个书呆子,主意能顶一班人。再细想,老四一朝翻身,谁得利最多?除了主子亲娘,也只有他这大管家。我一直以为,主仆之间最难琢磨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子有鬼点子不说出口,小管家眼里见得多,心里还透得快,他怕什么?怕老四输了自己的饭碗。

说得俗气些,若老四坐了龙椅,高勿庸的官帽差不多能顶在李德全头上。老爷当了皇帝,自己进宫升了总管,再不是再给人打水递菜的低三下四。不过这份好处背后,就是赌命――帮主子做了“他不方便做的事”,但主子日后会不会卸磨杀驴?天知道。

细心一点的人,会发现,很多四爷府外头的风声,其实全靠高勿庸在里头默默运作。比如年羹尧那会子,回京路上先去见了老八,刚踏进京城没几步,高勿庸悄悄捅出消息,没一会主子就稳稳端坐书房,等着算下步棋。其实,老四哪有什么天机,信息都是这些听起来鸡毛蒜皮的小道子连缀起来的。

更奇的是,老四明明心里不愿人知道邬思道的情报路,却自始至终没多翻脸。表面不吭声,私下都知根知底。可能是觉得这样两全其美――自己又神秘、又能借着不经意道破许多玄机。等到大局已定,邬思道、老十三等人都各自归边,高勿庸神不知鬼不觉“消失”了――连一丝涟漪都没留下。

有人痛心,说高勿庸冤,干的都是“为主分忧”的事,凭什么最后落得个鸟尽弓藏?我琢磨啊,这里头有两层苦水。一来,高勿庸毕竟踩了底线,“不经允许把家里事透露到西席”,主子心里再信任,也难免咯噔;二来,老四能做明君靠的就是谨慎,小事都睁只眼闭只眼,大事临头绝不会手软。说白了,你做得好,是主子的;做坏了,就是你的问题。主子用了你,但绝对不允许你当自己“第二只眼”。所以高勿庸其实不是败给了运气,是败给了“规矩”。

这时候,咱再想回头那一幕:邬思道要走,临别时劝老十三不要当“铁帽子王”,意思再明确不过,身边替主子干秘事的人,得留点自保的手眼――也算是半告诫、半自嘲。

可惜,人心难测,帝王家最忌的正是“心知肚明”。高勿庸临死未必想明白:做大管家的尽头不是总管、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被把玩于权力缝隙间,非死即隐。

说到底,有的主子喜欢下人聪明会体贴,有的只要你忠心二字。可你如果聪明得太早,聪明得挡了主子的道,结局未必都是好。邬思道知进退,也知谋算,江湖归隐还能剩点余地;高勿庸扑腾到底,却连粒尘埃也没给这世间留下。

这世上真的有“神机妙算”的人吗?未必。大多数时候,聪明不过是把别人的秘密守得少,自己的命算得对。我们谁不是看人下菜、听风识雨,替人做嫁衣,也为自己挣来一口饭?只是那口饭,有的人吃着吃着,终成了一根尖刀。

想想四爷府里的风声和旧事,只觉得喧哗过后,总有些冷清的东西留在角落里。邬思道这样的人,也许真该早走一步。高勿庸呢,他若能装糊涂,也许会活得更久一点?有些谜底,永远没人说破。你说,这到底是悲凉,还是人情?

来源:泉边畅饮的逸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