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扛剧曹磊催泪!伟大的长征未播先炸,这才是国剧该有的样子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3 05:34 1

摘要:《伟大的长征》还没播就火到出圈,于和伟演的毛泽东、曹磊演的周恩来一亮相,直接把观众的期待值拉满。央视新闻专门推荐,网友刷完预告片都喊“必看”,这阵仗在近几年革命剧里少见。

《伟大的长征》还没播就火到出圈,于和伟演的毛泽东、曹磊演的周恩来一亮相,直接把观众的期待值拉满。央视新闻专门推荐,网友刷完预告片都喊“必看”,这阵仗在近几年革命剧里少见。

这部剧讲的是1934年到1936年的长征故事,不是只拍几场打仗戏,而是把整个战略转移的过程全景铺开。红军从出发到会师,走了11个省、翻18座雪山、跨24条大河,这些硬数据在剧里都有具体场景对应。

比如湘江战役里,战士们在敌机轰炸下抢渡浮桥,镜头里枪炮声、呐喊声混在一起,看预告片都能感觉到那种生死关头的紧迫感;还有夹金山上,冻僵的战士还保持着前进姿势,这种细节比单纯说“艰苦”更戳人。

之前不少革命剧要么侧重领袖人物,要么只拍普通士兵,这部剧把两者结合得特别好,既讲毛泽东、周恩来在关键节点的决策,也拍炊事班班长把最后一口干粮让给战友的小事,整个长征的“人味儿”都出来了。

选角绝了!老戏骨演活历史人物

于和伟这次演毛泽东,完全没让人失望。他之前在《觉醒年代》《大决战》里就塑造过革命角色,这次更自然。预告里有个镜头,他站在雪山顶上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身后是绵延的红军队伍,那种领袖的豪迈和坚定,不用过多台词就立住了。对比他之前演的陈独秀,一个锐利一个沉稳,能看出他对不同角色的把控力,不是靠外形相似,而是抓准了人物的魂。

曹磊演的周恩来更是催泪弹。预告里有段戏,他坐在煤油灯前,一边咳嗽一边批改文件,听到战士牺牲的消息时,手指攥紧笔杆,眼眶红了却没掉眼泪,继续低头工作。

这段表演没有夸张的哭戏,却让不少观众看了鼻子发酸。之前他在《觉醒年代》里演李大钊的同事,这次演周恩来,同样是革命角色,却演出了不同的气质——李大钊更像“燃灯者”,周恩来则多了份隐忍的坚韧,这种差异化表演特别难得。

还有王劲松演的蒋介石,打破了以往“脸谱化”的塑造。他在庐山会议上说“攘外必先安内”时,语气强硬但眼神里有焦虑;

得知红军突围后,拍桌子发怒却没骂脏话,而是盯着地图沉默,把人物的复杂心态演出来了。不像有些剧里,反派一出场就瞪眼、吼人,王劲松的表演更真实,也让整个故事的冲突更有张力。

制作够狠!剧组两年重走长征路

这部剧能这么让人期待,制作班底功不可没。导演张永新之前拍的《觉醒年代》拿了飞天奖、白玉兰奖,他拍革命剧有个特点——不刻意煽情,却能让观众自然共情。

这次为了拍《伟大的长征》,剧组花了两年时间重走长征路,在实地取景,还1:1复原了遵义会议旧址、泸定桥这些历史遗址。泸定桥的铁索都是按当年的规格做的,演员在上面拍戏时,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不用特效都有真实的紧张感。

对比现在有些剧,要么在绿幕前拍全景,要么找个影视基地糊弄,《伟大的长征》这种“笨办法”反而更打动人。之前有记者问剧组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导演说“长征不是靠特效做出来的,得站在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才能拍出那种劲儿”。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心,比任何华丽的技术都重要。

这部剧能成“新标杆”吗?

现在国剧市场里,甜宠剧、玄幻剧占了不少份额,真正能静下心拍革命历史剧的不多。《伟大的长征》没靠流量明星,没搞狗血剧情,只凭扎实的故事、靠谱的演员、用心的制作就火了,这本身就说明观众不是不喜欢革命剧。

而是不喜欢粗制滥造的革命剧。之前《觉醒年代》火的时候,很多年轻人追剧、学历史,这次《伟大的长征》很可能复制这种热度,甚至因为题材更宏大,影响范围更广。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么厚重的题材会不会拍得太严肃,让年轻观众觉得“无聊”。但从预告片来看,这种担心没必要。剧里有战争的紧张感,有人物的情感戏,还有不少细节能引发共鸣。

比如战士们互相帮着补衣服、在雪地里分享一个烤土豆,这些生活化的场景特别拉近距离。就像网友说的“原来长征不只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脚走出来的”。

《伟大的长征》大概率会成为今年国剧的“黑马”,甚至可能超越《觉醒年代》的影响力。它不仅是在还原历史,更是在告诉现在的人,长征精神不是口号,而是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团结和信仰。

你觉得这部剧播出后,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长征历史吗?

来源:好学橙子us6AnQ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