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达生尽管思想解放,为人正派,但他长期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女儿刘天瑶的教育。刘天瑶从小在宠溺的环境中长大,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却吃不得苦,她根本也没有心思上班,就等着跟乔正君结婚,自己心安理得在家里享受。
乔正君大学毕业后就当了公社副书记,他跟刘达生的女儿刘天瑶确定了关系,他成了市长刘达生的准女婿。
乔正君不爱刘天瑶,但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变得离不开刘天瑶,只要他成为刘天瑶的老公,他就会前途无量,事业顺风顺水。
刘达生尽管思想解放,为人正派,但他长期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女儿刘天瑶的教育。刘天瑶从小在宠溺的环境中长大,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却吃不得苦,她根本也没有心思上班,就等着跟乔正君结婚,自己心安理得在家里享受。
刘达生很喜欢乔正君,乔正君当知青时,他把乔正君提拔到县知青办,让他办刊物,但乔正君一首怀念诗歌被抓住把柄,导致被判刑,并且,还被作为打击刘达生的突破口。
刘达生平反后官复原职,后来提拔当市长,以他的官职,完全可以给乔正君安排一个好职位,但刘达生一方面变得很谨慎,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锻炼一下乔正君,让他变得更成熟,所以,他一再要求要用业绩说话,希望乔正君先干出成绩,再调回城里。
刘达生从一开始就反对抓投机倒把,主张先调研再决定是不是要抓,说明他已经察觉到当时的市场百废待兴,很容易做出成绩。
他让乔正君当公社副书记,先是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粮食种出来,解决农民吃饱饭的问题。对他提出的社办企业表示很支持,把桥头大队的小五金厂当成改革开放的试点。
无奈乔正君因为当知青时,跟曲芳菲谈恋爱还生了一个孩子,他害怕被肖树德抓住把柄,肖树德提出当厂长,他立刻就同意了。
而肖树德并不懂行,他不懂技术和管理,还在乔正君面前夸下海口,说他有人脉资源,懂得抓管理。在全体工人面前承诺,一个月建厂,三个月出成绩。
乔正君要的就是尽快把厂子建起来,好让报社登报,让刘达生看到他的业绩。
他督促肖树德尽快建厂,尽快培训工人上岗,结果工人只培训三天,就仓促上岗。尽管原材料是正品,工人们生产出来的都是次品,根本卖不出去。
三个月过去,小五金厂负债累累,发不出工资。
乔正君利用他是市长准女婿的特殊身份,工厂失火后,他也很快安置妥当,让公社出钱给几个烧伤的工人解决了医药费。
但工人的工资,引进的机器和购买的原材料,他都拿不出钱来开支。三个月下来,桥头大队的小五金厂在他手里就变成了烂摊子。
他得知俞乐山来承包的消息,赶紧让王书记把小五金厂的所有债务转给俞乐山,这样才能跟他签署承包协议。
俞乐山跟乔正君不一样,俞乐山当知青时就倒卖过鸡蛋、药材,后来又贩卖布票,成为公安局挂了号的布票大王。俞乐山眼里看到的是市场需求,是产品质量,他跑了一圈市场,看到了小五金厂的潜力,即便王书记让他接盘所有债务,他也赶紧跟他签了协议,唯恐签晚了协议,厂房、机器被卖了抵债。
乔正君不爱刘天瑶,但他在高考办准考证时,政审通不过,是刘天瑶帮他找分管教育的领导批条,才得以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也是刘达生一手让他当公社副书记,想让他在乡下干出成绩来,提拔回市里。
乔正君为了前途,只好牺牲爱情,他尽管不爱刘天瑶,还是答应跟她结婚,他想利用刘天瑶对他的感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刘天瑶为了帮他尽早调回市里,还没结婚就怀孕了。她想用怀孕来逼刘达生把乔正君调回市里。乔正君把桥头五金厂干成烂摊子,他对事业已经心灰意冷,他并不是刘达生所希望的能够干出成绩的人,他只希望刘天瑶能够帮忙把他调回市里。
刘天瑶也知道,她对乔正君的利用价值也就在这里,她为了跟乔正君结婚在一起,她还没有跟乔正君结婚,就跟他同居怀上孩子。
刘天瑶把医院的产检单交给她妈看,她妈看了后很着急,心里只是埋怨刘达生不赶紧把乔正君调回市里。
她把刘天瑶的产检单交给刘达生,让他看,催他赶紧把女婿乔正君调市里。
乔正君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办厂上,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情,他并不指望能够把小五金厂办成什么样,他只想营造声势,让报社来采访,只要报社的文章见报,他就有理由让刘达生把他调回市里。
来源:爱追剧的糯米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