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返城的知青一堆,岗位就那么几个,有人靠爹娘,有人靠关系,有人靠眼泪。
那年冬天,北京东四胡同的永盛油盐店门口,排了条长队。
有人攥着粮票,有人盯着柜台里最后一包面粉,没人说话。
乔正君站在里面,低着头,手指在账本上划了又划,像在擦掉什么。
没人知道,他划掉的,是别人的名字。
现在回头看,他不是坏人,但也没多好。
他没偷没抢,就是把别人该得的,顺手拿走了。
那时候,返城的知青一堆,岗位就那么几个,有人靠爹娘,有人靠关系,有人靠眼泪。
他靠的是沉默。
不辩解,不认错,也不喊冤。
好像只要不说,这事就不存在。
后来有人骂他投机,也有人说他只是普通人,被时代推着走。
可问题是,你站那儿,不主动往前凑,不代表你就干净。
你没伸手,但也没拦着别人伸手。
那点沉默,比伸手还烫人。
他女儿暖暖,小时候总问:爸爸,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有新书包,我没有?
他不回答。
他能说啥?
说你妈当年没抢到指标?
说你爸为了留城,把人家的工龄记成自己的?
说出来,孩子得恨他一辈子。
现在那家老店改成了博物馆,柜台还摆着当年的木秤,秤盘上积了灰。
参观的人路过,指着说:瞧,这就是当年那个冒领功劳的知青。
有人摇头,有人拍照,没人停下来看一眼。
豆瓣上五千条讨论,吵得热闹。
有人说乔正君该被唾弃,有人说他活成那样,是时代的疤。
可你真把他当罪人,你就忘了——他不过是那个年代,无数个不敢抬头的人之一。
最近出话剧,加了段老年乔正君的独白,对着空椅子说:暖暖,爸对不起你。
可你小时候,怎么不问问我,你妈为什么总哭?
没人回他。
这世上,最狠的不是伤害,是没人记得你伤害过谁。
你活着,别人就当你没干过那事。
你死了,连骂你的人都懒得提你。
你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你是不是也,从来没问过别人,他们有没有被你踩过?
现在年轻人在网上吵“暖暖该不该原谅爸爸”,吵成热搜。
可没人问,当初那个把粮票递给乔正君的,是谁?
是亲妈,是邻居,是单位领导。
大家都是帮凶,只是没人愿意承认。
你今天没踩过谁?
你只是没被逼到墙角罢了。
来源:山顶尽情眺望的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