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有涯》结局太爽?现实中恶人伏法,要难上百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8 20:43 1

摘要:很多人看完《余生有涯》的大结局,都长舒了一口气。恶人范建成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叶思北和秦南在三年后重逢,阳光正好,一切都像是有了一个交代。

很多人看完《余生有涯》的大结局,都长舒了一口气。恶人范建成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叶思北和秦南在三年后重逢,阳光正好,一切都像是有了一个交代。

爽是真爽。但心里总有个地方不太踏实。

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现实世界里,这类故事的结局,往往没这么解气。

有个叫RAINN的美国反性暴力组织统计过,一千个性侵案里,最后能让施暴者坐牢的,大概也就二十来个。剩下的九百多个,施暴者毫发无伤地继续生活。这个数字,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常态。

所以,剧里叶思北的胜利,才显得那么金贵,那么像一个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实现的理想。

她的胜利,不只是法庭上的一纸判决。胜利的起点,是她决定开直播的那一刻。

这让我想起一个叫塔拉纳·伯克的美国社会活动家。早在十几年前,好莱坞那场风暴还没刮起来的时候,她就为了帮助社区里那些受过伤害的少数族裔女性,提出了“Me Too”这个说法。她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不是要扳倒谁,也不是要发动一场战争,就是想通过一句“我也一样”,在幸存者之间建立一种连接,告诉她们:你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这一切。

这叫“通过共情实现赋权”。

叶思北按下直播键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想到,她做的事,和十几年前那个遥远的黑人女性,不谋而合。她不只是在为自己复仇,她是在发出一个信号。后来,另一个受害者陶杰站了出来,再后来,是更多沉默的女孩。她们从一个个孤立的点,连成了一条线,最后织成了一张网。这张网,才是最终能把范建成这种庞然大物困住的东西。

这种披着“好人”外衣的权力者,范建成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大洋彼岸的好莱坞,不就有个现成的例子么,哈维·韦恩斯坦。一个被叫做“奥斯卡推手”的男人,一边打造着一部部影史留名的经典,一边在阴影里,用同样的权力,构建起一个长达几十年的侵犯体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最完美的公众形象背后,可能藏着最不堪的权力滥用。他们都太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资源和周围人的沉默,去为所欲为。

范建成的倒台,靠的是叶思北她们的勇敢。但剧里还有一个让所有观众都觉得解气的角色,秦南。

秦南把范建成关起来私刑报复那段,弹幕里一片叫好,都觉得这才是对付恶魔该有的手段。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暴力终结暴力。

可剧本最后还是让他去坐了两年牢。为什么?

这大概就是法律让人觉得“憋屈”又不得不接受的地方。法学教授罗翔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我们为什么反对私力救济,反对个人复仇?因为我们没办法保证,每一个复仇者都能做到绝对的公正,都能“恰如其分”。一旦放开这个口子,正义的追寻,很容易就滑向另一场暴行的深渊。

剧本让秦南最终停手,并且接受了法律的惩罚,其实是一种非常冷静和克制的处理。它既满足了观众对“快意恩仇”的情感需求,又守住了法治社会的底线。这个世界需要秦南这样的血性,但不能只靠秦南这样的血性来维持。

剧的结尾,叶思北等来了秦南,两个人站在阳光下,笑了。

这个结局太美好了,美好得有点像个童话。它给了所有人一个慰藉,仿佛只要熬过那段最黑的路,伤口就会自动愈合,人生就能重新开始。

但我想起日本那个叫伊藤诗织的记者,她花了四年时间,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打官司,最终告赢了那个侵犯她的权势人物。胜诉后,她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胜诉,不代表这件事从未发生过,我身上的伤口也不会消失。这只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才是现实。

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恶人伏法、爱人归来那么简单。真正的胜利,是幸存者带着永远不会消失的伤痕,依然选择去相信,去拥抱未来的那种勇气。

《余生有涯》给了我们一个理想化的结局,一个我们都渴望看到的结局。它告诉我们,正义是可能实现的。而现实,则通过伊藤诗织、通过韦恩斯坦案、通过那些冰冷的数据告诉我们,实现这个“可能”,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来源:清风踏明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