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秋天,我带领三个90后编剧,开始创作这部反映台湾1950年破获中共情报小组“吴石朱枫案”的剧本。最初吸引我的是一个疑问:吴石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他并不是怀才不遇,当时的台湾,僧多粥少,多少曾经手握重兵的将领被闲置,而他却在这个时候得到蒋介石的
2018年秋天,我带领三个90后编剧,开始创作这部反映台湾1950年破获中共情报小组“吴石朱枫案”的剧本。最初吸引我的是一个疑问:吴石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人生选择?他并不是怀才不遇,当时的台湾,僧多粥少,多少曾经手握重兵的将领被闲置,而他却在这个时候得到蒋介石的青睐,成为实权在握的国防部参谋本部次长,可谓春风得意。
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阅读了吴石传记之后,慢慢读懂了他的心路历程:吴石少时参军,目睹中国几十年战乱不断,曾经笃信国民党和三民主义,却在抗战后期目睹了国军内部的派系之争和各自保存实力的小算盘,导致豫湘桂大溃败,生灵涂炭。抗战胜利后,更是看多了国府内部的贪腐、尔虞我诈和派系林立,他终于对国民党政权彻底失望,意识到“党国不亡,天理难容”。他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会让中国繁荣富强,让中国人民远离战争。
而朱枫,本来可以回上海和分别了三年的家人团聚,却在知道组织上的需要后,主动请缨去台湾做交通员。
吴石和朱枫本都可以过安稳日子,却为了早日止战、造福天下苍生而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他们的人生选择,暗合了屈原以降,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人植根于骨髓的家国情怀,他们为国家富强、苍生幸福而以身赴死的事迹,不应该被遗忘,这是吸引我和编剧团队做这部剧的初心,我们下决心潜心创作,争取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们的牺牲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吴石的一生精彩纷呈,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1944年桂柳战役后,对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实力的郁闷和失望;一个是内战开始后的愤懑,他在1947年曾经说出了“党国不亡,天理难容”这样的话,表现出他对国民政府的极度不满,并且从这时起,他开始和中国共产党联系,为解放军提供情报,完成了他人生的彻底转向。单是写吴石一个人的故事,最好的开始应该是在1947年。
但是,我们要表现的是吴石朱枫案四位烈士的故事,考虑到四位烈士工作交集的时间,为了避免角色出场时间差距太大,我决定把吴石又一次人生的抉择——留在大陆过安稳的生活,还是甘冒奇险去台湾继续为解放军提供情报定为了剧作的开始点,时间是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而把四位烈士最终牺牲的时间定为本剧的剧终,时间是1950年6月10日。在吴石57年生命的历程中,选取了他人生的最后10个月作为本剧的剧情发生时间。
这个题材因为是真人真事,观众在预知主人公的结局后,还能不能继续追剧有一定风险。但我们认为,人生本就是一段知道结局的旅程,人们不仍然像“火”一样地爱着,努力生活着奋斗着过完自己的一生吗?普通谍战剧主人公无所不能、功成身退的所谓“爽文”写作并不适合本剧,因此本剧有意识地规避了严刑拷打之类的外在情节和动作,重点写他们在明知可能会牺牲,仍然选择为避免更多的人牺牲而拼尽全力奋斗的过程,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成千上万人的活着。他们在生死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情深,他们对家人的不舍和愧疚,是最真挚和动人的情感。虽然剧情结局是悲剧,但我们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并不是悲伤,而是感动、悲壮和崇高。我们希望,能感动我们的,也能打动观众。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考量
本剧并不是史料片,而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蓝本创作的电视剧,既然是剧,就要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尊重艺术规律,对史料进行艺术上的裁剪和加工。
我们秉持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大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节点尊重事实,主要的人物及人物关系和人物结局尊重史实,而在剧本具体的细节和情节设计上则进行了合理的虚构。
真实的史料中,吴石有三个副官,其中王正均和林志森两人都追随了吴石的政治选择,另外一个黄姓副官则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王正均和林志森在吴石四人牺牲两个月后的1950年8月10日也英勇就义,在2011年被追认为烈士。我们在结构人物关系时,考虑到王正均和林志森被捕和牺牲的时间都在四位主人公之后,最后进行了人物合并,将聂曦前期设计为吴石副官,后期调往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任交际科科长,解决人物关系的断裂问题。史料里,吴石夫妇婚后共育有六男两女八个孩子,其中有夭折的,有意外翻船事故溺亡的,在剧中剧情涉及的是四个活着的孩子和一个在抗战中死去的儿子竞成,因为没有剧情空间去解释另外三个孩子的情况,最后改成了五个孩子的设计;吴石到台湾后和聂曦都曾去过香港送情报,这样我们设计了剧中他们去香港设法送出金门情报的情节;而史料里面有吴石原来交通员的牺牲和朱枫主动请缨去台湾做交通员,知道了养女阿菊寄来通行证的记载,就有了后来朱枫的赴台故事设计;翻阅老台共和台共的关系档案,设计了刘慷福这样的身份独特且懂日语的叛徒;老报纸上台北街头当街射杀共产党人的照片,催生了吴石一家人初到台湾的所见所闻,营造出那个时代台湾的白色恐怖氛围;史料证实,吴石情报小组也曾做过相关人员的策反和统战工作,因此设计了黎晴这个人物,展示吴石情报小组另一方面的工作成就等等。
本剧跨越了70多年的岁月,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史料、具备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相处模式和状态的质感,工作量浩大。三个年轻编剧中,张玉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和资料,做了细致的功课,创作成果扎实;王昊天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夯实了本剧在军事方面剧情的基础;刘菁芸理解人物关系和情感细腻准确,为剧中人物之间关系增添了独特的细节。
在编剧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剧本得以完成,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查,播出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对我们编剧团队来说,很欣慰。从知道吴石朱枫案四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那天起,我就有了一个夙愿,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慨然赴死、无怨无悔,他们的名字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形象应该被更多的人看见。看到现在观众对《沉默的荣耀》这部电视剧的喜爱和共情,很感动也很欣慰,几年的辛苦创作是有意义的,相信烈士在天上也会欣慰的。今天的中国,繁荣昌盛,和平安宁,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作者系《沉默的荣耀》总编剧)
来源: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