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来说,一部S+级别的短剧,就是那种投了大钱的,上线前能有个250万预约,制作方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这780万,几乎是三倍。
780万。
一个预约数。
在短剧这个圈子里,这数字有点吓人了。
一般来说,一部S+级别的短剧,就是那种投了大钱的,上线前能有个250万预约,制作方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这780万,几乎是三倍。
说的就是《太奶奶驾到3》。
有意思的是,短剧这东西,向来有个“续集魔咒”。第一部火了,第二部趁热打铁,热度往往就掉一半。第三部?基本就没人看了。可《太奶奶驾到3》偏偏就这么反常。
这背后站着的人,李柯以。
一个名字在这两年冒出来得特别快。
说起短剧“一姐”,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还是郭宇欣。确实,她算是这行的标杆,第一个把单部剧分账干到5000万的女演员,这纪录现在还挂在那儿呢。郭宇欣的路子挺传奇的,模特出身,靠一部非顶配制作的《盛夏芬德拉》意外杀出来,那种灵气,学不来。
但现在,情况好像有点变了。
李柯以这边,来势汹汹。
她不是草根,是正经科班出身,北京电影学院的。之前在好些上星剧里演女四女五,那种你看过就忘的“剧抛脸”。后来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怎么,一头扎进了短剧,签了听花岛。
这一步,现在回头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职业规划。
她第一部短剧《重生后我成了前夫的白月光》,节奏、爽点、演技,样样都掐得死死的,跟当时市面上那些网红脸演员一下就拉开了差距。这叫什么?降维打击。
听花岛也真敢在她身上下注。这次的《太奶奶驾到3》,哪是拍续集,简直是在组“复仇者联盟”。除了李柯以,配角里拉了好几个自己就是破亿短剧男女主的人,整个一个“听花岛全明星阵容”。
我前阵子好像在哪篇财经报道里看到,听花岛的老板王峰说得特直白。他说,短剧下半场,他们不孵化“网红”了,要造“微剧集明星”,要用传统影视那套标准来搞。
《太奶奶驾到3》,就是他们的旗舰产品,是用来宣示肌肉的。
所以,这780万的预约,不是李柯以一个人的功劳,是她背后整个公司,用真金白银和一套全新的打法砸出来的。
这就让郭宇欣的位置,显得有点微妙了。
其实郭宇欣最近几部戏,反响平平。不是说不好,就是……没那么炸了。
我记得她去年在一个行业论坛上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短剧的生命力在共情,不是猎奇”。她更想演那种让普通女孩能看到自己影子的角色。
这话没毛病,甚至挺有追求的。
可市场不一定等她。
短剧这行,迭代太快了。还记得初代“短剧女王”徐梦洁吗?大概也就两三年前的事。靠着一部神剧火遍全网,但后续没跟上,很快就没声了。她那时候还是单打独斗的模式。
现在不一样了。
去年年底男频那边“一哥”换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孙千屹本来稳坐王座,结果九州文化集中所有资源给周屹然连做了三部精品短剧,从剧本到拍摄都往电影上靠,硬生生把周屹然给抬上去了。
这套“资源集中+品质突围”的打法,被证明是有效的。
现在,听花岛正在李柯以身上复制这个故事。
一个,是靠天赋和实战打下江山,坚持“内容共情”的在位王者。
另一个,是科班出身、背后有强大资本和清晰战略,主张“工业化精品”的挑战者。
这已经不是两个女演员谁更火的问题了。
这是两种模式,两种理念的正面碰撞。
郭宇欣那套“共情”打法,在这个追求强刺激、快节奏的市场里,还能不能奏效?
没人知道。
反正,这出戏,比短剧本身好看多了。
来源:小川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