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真以为她就是为果郡王殉情的话,那就太小看浣碧这个人物的深度了。之前有网友分析浣碧撞棺是为了让甄嬛能够正大光明痛哭一场,这么解读的话那就显得太过于情爱了。
浣碧作为陪伴甄嬛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强辅助,她在果郡王的葬礼上选择撞棺自尽,真的就只是因为恋爱脑吗?
如果你真以为她就是为果郡王殉情的话,那就太小看浣碧这个人物的深度了。之前有网友分析浣碧撞棺是为了让甄嬛能够正大光明痛哭一场,这么解读的话那就显得太过于情爱了。
我们都知道《甄嬛传》作为一部叙事宏大又反封建的有深度的影视剧,不会把立意局限于情爱这么简单的。更不会把剧情设计的如此表面。
一个备受兵士爱戴的亲王死前七窍流血,桐花台也被严加看守,长姐虽然被封为熹贵妃,位同副后,但也被禁足禁止探望。果亲王刚回京述职就被一杯毒酒毒死了,关键还要求“秘不发丧”,虽然允许果亲王府设灵堂,却禁止任何人哭泣。
这种种异常的事件之下,就算浣碧再单纯,也不可能察觉不到这事的严重性。
在古代皇权在于话语权,而话语权在于兵权,不管当初果子狸私自带兵出关的初衷是什么,只要他动了兵权,就难免会引起皇上的疑心。
皇家的家事本来就是国事,就像当初的敦亲王被关入宗人府一样,要是果子狸真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地方,大可以同样打入宗人府进行公开审问,他的死又有什么是不能公布的呢?
浣碧可能不能完全理清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但她在宫中跟随甄嬛多年,也培养了一定的政治敏感度。浣碧精准的雷达让她察觉到了异常。
一个亲王都可以被一杯毒酒无声无息的带走,那她这个守了寡的侧福晋哪天在王府里突然暴毙了,估计也无人在意。
甚至还会连带牵连长姐甄嬛哪天在宫里突然殁了,皇帝也只会说是突发恶疾病死了。也没人会深究。甚至还会连累自己的甄氏一族。
所以浣碧才会采用撞棺这个方式,一方面让别人也都看到浣碧和果子狸真的是夫妻情深多年,另一方面还可以借此给甄嬛传递消息,让她小心。
有人说如果浣碧不选择自尽,靠着甄嬛还有自己侧福晋的地位,还有一个没有母亲的世子,也能过得很好,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浣碧在整个果嬛恋中都是个知情者,果子狸家书里的“熹贵妃安”浣碧都是知道的,而皇上也明确知道浣碧对这些都是知情的,所以皇上已经默认把浣碧纳入了果子狸的帮凶身份。既然自己的亲弟弟都能因此说杀就杀,一个弟弟的侧福晋又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存活呢?
所以就算浣碧不选择撞棺而死,那她的下场可能会更惨。如果皇上真的要存心继续追查果嬛恋的事儿,那势必会查到她的头上,说不定还会连累株连九族。所以她只有主动选择永远消失,才能让这件事情死无对证。
所以说浣碧的死,不仅是对果郡王的深情,也是为保全亲人与家族的牺牲,更是这场残酷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来源:大新带你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