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知否》时,多少人替蓉姐捏过一把汗?亲娘曼娘被常嬷嬷一棍打死,她亲眼看着母亲倒在血泊里,哭着说“我再也没有娘了”,可后来不仅没恨常嬷嬷,还嫁进了常家——这看似矛盾的选择,藏着蓉姐最通透的人生清醒。
才懂这结局多清醒
看《知否》时,多少人替蓉姐捏过一把汗?亲娘曼娘被常嬷嬷一棍打死,她亲眼看着母亲倒在血泊里,哭着说“我再也没有娘了”,可后来不仅没恨常嬷嬷,还嫁进了常家——这看似矛盾的选择,藏着蓉姐最通透的人生清醒。
蓉姐对曼娘的感情,从来都是“带着期待的失望”。小时候曼娘虽温柔,却总把她当争宠的筹码;后来曼娘为了躲常嬷嬷的“拆穿”,连夜带着昌哥逃走,把她孤零零扔在顾家。那时候的蓉姐,心里还揣着对母爱的念想,连明兰让她叫“母亲”,都倔强地说“我有母亲”。
可这份念想,被曼娘一次次碾碎。重逢时,曼娘掐着她的脖子骂“只顾荣华富贵”,眼里没有半分母女情;最后兵荒马乱里,曼娘举着刀要杀团哥,连挡在前面的蓉姐都被狠狠推倒——那一刻,蓉姐该彻底懂了:眼前的娘,早不是记忆里的模样,她眼里只有疯狂和仇恨,连亲生孩子都能当成绊脚石。
常嬷嬷杀曼娘,从来不是“故意伤人”,而是救命。若不是她一棍下去,倒在血泊里的就是团哥,甚至可能是想护着弟弟的蓉姐。蓉姐看得清清楚楚:曼娘是来索命的,常嬷嬷是来护她和弟弟的。所以她哭,不是恨常嬷嬷,是为“再也盼不到一个正常的娘”而难过,更是为“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而解脱。
再看常嬷嬷对蓉姐的好,早超过了“外人”的界限。从帮顾廷烨拆穿曼娘的假面,到把蓉姐带在身边照顾,吃穿用度都按亲孙辈的标准;连团哥出生后,她也是一视同仁地疼。蓉姐在顾家虽有明兰和顾廷烨护着,但常嬷嬷的照顾,是更细致的“隔代亲”——这份恩情,蓉姐记在心里,比那点早已变质的母女情更重。
后来蓉姐嫁入常家,嫁给常嬷嬷的孙子常年,其实是水到渠成。常年和她一起长大,知根知底;常嬷嬷是看着她长大的长辈,不会委屈她;更重要的是,嫁给常家,意味着她彻底摆脱了曼娘带来的阴影,能过上安稳踏实的日子。
有人说蓉姐“凉薄”,可细想便知:真正的亲情从不是靠“血缘”绑架,而是靠真心换真心。曼娘给了她血缘,却给不了半分母爱;常嬷嬷没给她血缘,却给了她庇护和温暖。蓉姐不恨常嬷嬷,还选择嫁入常家,不是“忘本”,是她看清了:谁才是真正为她好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她去过。
这大概就是《知否》最戳人的地方:它没让蓉姐困在“杀母之仇”的执念里,而是让她选了一条更清醒的路——放下错的人,珍惜对的人,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来源:洒脱麻酱m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