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满朝文武大臣宁可得罪佟国维,也不敢巴结马齐、张廷玉?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9 13:02 1

摘要:在《雍正王朝》中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满朝的文武大臣敢于得罪佟国维,却不敢去巴结马齐、张廷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雍正王朝》中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满朝的文武大臣敢于得罪佟国维,却不敢去巴结马齐、张廷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佟国维虽然被称为“佟半朝”,但他的核心需求是家族利益最大化,而非国家利益。

他的权利基础主要靠与康熙的亲戚关系,以及还有就是作为八爷党成员,来自政治联盟。

正因为他是八爷党成员,触犯了康熙,这也招致了满朝大臣对他的非议。

而富查•马齐、张廷玉则不同,属于另外一类人。

他们两人都是三代老臣,一位是满族正统官员,乾隆的叔老丈人;一位是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地位都挺高。

加上张廷玉深谙“百言不如一默”的生存哲学,加上他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得到康熙重用。

富查•马齐则因直臣形象,不站队,而受到康熙喜爱。

这两位属于能臣的范畴,按理说,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巴结他们的人应该络绎不绝才对。

为啥会出现《雍正王朝》中没有人巴结富查•马齐、张廷玉的局面呢?

这两个人挺清廉,前期又以“直臣”、“孤臣”形象示人,让人不敢靠近是重要原因。

富查•马齐初入职场时,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处理政务上非常较真,常常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惜得罪同僚。

加之,他还严惩徇私枉法,拒绝同僚的说情……如此种种,给他留下了“伏虎侍郎”的称号。

这个称号表面看是赞誉,实际上却将其他人拒之门外,成了直臣。

因为他的不近人情,不懂古代职场政治生态,没人愿意跟他们玩,也没人愿意拉拢他们。

加上这两个人道德敏感,不屑与人交往,身边自然朋友不多,就显得格外的特立独行。

加上他不懂得向上管理,对待自己的顶头上司康熙,他也敢于多次顶撞,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要知道,在古代顶撞皇帝,那是很容易被杀头的。

其他人自然不敢冒着被牵连、被杀头的风险,与他们交往吧。

好在,他的顶撞占理,也没有越界,康熙拿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称赞他为“敢谏直臣”。

这看似是康熙在表扬他,实则只是客套话,只为弘扬康熙自己的仁德。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他不结党营私,而真实历史上,他又因与佟国维等举荐八爷为太子,而触怒康熙,被罢免大学士。

从这一点来看,他哪里不结党营私、政治站队了。

因为举荐八爷当太子,又加上是八爷的党羽,惹怒了康熙,招致被罢黜。

好在其后,康熙又想到了他,又把他提拔为英武殿大学士。

只是经由这件事情后,他的处事风格也发生变化,不再那么刚直,而是变得谨慎和审时度势,机敏灵活、善于自保。

后期的富查•马齐活,“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是他,秉持“谁是老大听谁的”原则也是他,跟他早期形象完全不一样了。

至于张廷玉则更不用说,在《雍正王朝》满汉之分盛行的朝堂上,满臣自傲,看不起他这样的汉臣,更不可能让他融入其中。

他之所以受到重用,只是因为他能够精准揣摩康熙、雍正的意图。

这并不是因为他深受同僚爱戴,靠名声上位的。

相反,在对待其他同僚上,张廷玉表现出无为而治的想法。

他很少与其他大臣私交,与佟国维、马齐(这两位是满臣)等也都保持着距离。

我猜想也不纯粹是他不想与这些人私交,可能人家压根就不想跟他玩而已,他没有门道。

他这种刻意的保持距离,以及谨慎清廉的作风,对他人的馈赠价值超过百金,则谢绝,让他更少人接近了,也留下了“孤臣”形象。

因为这种孤臣很可怕,随时都可以豁出去。

从真实历史记载来看,张廷玉虽然没有站边,也没拉拢其他官员,但因为他任职的部门多,任职时间长,门生故吏非常多,满布朝野。

这些门生故吏集合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他的党羽了。

这些党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连乾隆都很畏惧他。

甚至在沟通中说出:“无知之辈,妄行揣摩,如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这样的话。

由此可见,张廷玉已然不是“孤臣”了,是党羽党首了。

这两个人前期都因自己独特的个性而让人难以靠近,后期又发生了很大改变。

前期他们不受别人巴结,主要是他们身上刚直、清廉,不结党营私的特性。

刚正不阿、刚直本身是好的品德,加之为百姓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留下了清官的美名。

只是刚正不阿的品德虽然深受人们推崇,但却直接挑战普通的人性需求与权力结构的运行。

我们知道,作为人,天生都喜欢被认可,也天生喜欢别人的赞美,很少有人天生喜欢批评与指责的。这是人性,无可厚非。

试想,同样两个人在你面前,一个让人如沐春风,一个让人茫背在刺,如鲠在喉。

你说,你会喜欢谁?答案不言而喻。

刚正不阿的人,还因为直言不讳,很容易得罪人。就算是开明的唐太宗,在面对魏征的直言不讳时,也是动过杀心的。

加上他们太过清廉,“水至清则无鱼”,太过坚持原则与法度,就会少了人情味,这在注重人情味、潜规则盛行的官场,是很难混出来的。

但也不绝对,像海瑞、包枕、魏征等人就凭借刚直性格,深受百姓、君主喜爱。

但他们属于少数群体,他们之所以能够名扬立万,也离不开独特的时代背景。

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真正喜欢的是能够充当自己白手套的人,能够给自己处理那些上不了台面、有损名望的事情的人。

懂得变通、没有道德包袱的人在做这些事情上,更有优势,也更适合。

而对于刚直、清廉人,不讨领导、同僚喜欢。

加之,他们在道德上又有洁癖,不屑经营人脉关系网,自然成了官场、人脉场中的异类。

在中国古代官场混,没有一点政治盟友,不懂政治生态,是很难混的,更别说做三朝元老了。

就算如富查•马齐、张廷玉前期都是孤臣形象,但到了后期,经受环境的影响,发现自己那一套不管用了,只能做出改变,适应系统。

古往今来,懂得权变者才混的更开,就是这个道理。

来源:那个小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