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剧导演3天速成、成本削掉7成?有人说真人短剧要凉,但真相比你想的刺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7 22:35 1

摘要:你绝对想不到,抖音热播榜上的《奶团太后》——就是那个主角刚出生就被封后、三岁半就能在后宫翻云覆雨的奇葩短剧,居然是AI导演“操刀”的。对,你没看错,人家“导演”岗前培训顶多3天,直接上手,不比某些985毕业的还快。剧组都不用真人,一堆AI演员,成本?有人说砍了

AI短剧导演3天速成、成本削掉7成?有人说真人短剧要凉,但真相比你想的刺激

你绝对想不到,抖音热播榜上的《奶团太后》——就是那个主角刚出生就被封后、三岁半就能在后宫翻云覆雨的奇葩短剧,居然是AI导演“操刀”的。对,你没看错,人家“导演”岗前培训顶多3天,直接上手,不比某些985毕业的还快。剧组都不用真人,一堆AI演员,成本?有人说砍了足足70%。你以为这就是全部爆点?no no no,后面还有更离谱的。

先插一句,那啥,《奶团太后》其实是雪宝工作室做的,雪宝本来是传统短剧导演兼编剧,后来入坑AI,结果直接卷成了爆款制造机。她还新整了个《婉心计》,也是AI真人短剧,抖音榜直接冲第一,热度飙到大几十万。你要说AI短剧不行,雪宝第一个不同意,直接怼回来:“市场还在一天,AI真人短剧就有饭吃。”——这话说得太有底气,差点让我信了。

说真的,现在AI短剧,和以前那种“霸总+逆袭+复仇爽剧”套路不太一样。AI短剧更喜欢搞点猎奇设定,什么一夜之间变太后、三岁小孩玩宫斗、男妖谈恋爱……反正剧情飞快,脑洞飞天,观众一边吐槽一边停不下来。评论区还全是:“AI都能拍成这样啦?”、“我还以为是真人演的!”当然,也有人专门挑刺,说AI做的细节还是有点假,但大部分人看得倒挺乐呵。

要说AI短剧咋搞出来的,雪宝工作室那套流程简直离谱。他们根本不用传统分镜头剧本,直接画一张“母鸡图”——别笑,真的叫母鸡图——上面把所有角色、场景都规划好,谁站哪儿、啥动作全在一张图里。十几集宫廷大戏,拍一张主场景,把演员位置全定死了。角色怎么跑都行,但最后必须回到起点,否则下一集AI都不认识他是谁。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分镜搞半天,结果AI一抽卡,画面完全不对路的尴尬。

说到“抽卡”,你懂的,就是AI生成视频每次都像抽盲盒。你以为一键出大片?别天真了。实际操作比搬砖还辛苦,天天跑图、测图、生成视频,枯燥得很。吕少龙就吐槽过,这玩意比拼体力、多工种配合还累,和“劳动密集型”工作一毛一样。之前说AI导演多轻松的,我现在都想打自己脸——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说错,记住哈。

不过,Sora 2出来以后,行业都炸了。一堆人试图用Sora 2一键生成超级短剧,什么多角度切换、转场飞快、配乐还特别带感。可惜,短板特别明显:生成时长太短,撑不起完整故事。要说AI短剧能颠覆行业?先等等吧,别急着下结论。

其实AI短剧的工业化生产线已经悄悄搭起来了。传统剧组拍个短剧,动辄几十人,演员档期一冲突,场地又出问题,啥都得停工。现在AI短剧,不用管这些,直接线上解决,成本低到发指。甚至有平台专门做AI短剧“卖铲人”,比如那个巨日禄AI,主打帮内容公司搭建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平台。

巨日禄AI好像是——呃,CEO叫什么来着?斯宇,对,就是斯宇。他们之前主要做漫剧,现在真人短剧也上了。他自己说他们最懂行业know-how,啥爆款能红,流程怎么搭,客户怎么招人、分工,全都能手把手教。你要是团队不会做,他帮你配齐一条龙服务。自从今年5月内测开放以来,他们的AI作品播量都千万级起步,还和一堆头部玩家合作。坊间还传,有些客户一分钟算力成本能压到200块以下,最狠的100出头,和传统短剧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不过,AI真人短剧说要大规模商业化,现在还就差一口气。AI漫剧早就全流程跑通,抖音、快手、小程序全能变现,制作周期缩到原来一成,成本打骨折。真人短剧卡在哪儿?“恐怖谷”效应,脸看着怪怪的,观众容易出戏。动漫风画面反而更讨巧,女频“甜宠”还没法AI大规模量产,男频玄幻末世倒是挺多。

顺便说一下,AI漫剧一分钟成本能砍到1000块上下,ROI(投资回报率)大多数都能超1.2。吕少龙还说过,他们至今没赔过钱,成本低到怎么拍都能回本,赚多赚少而已。听起来像是梦,但业内都这么讲。

平台也跟着推波助澜。抖音、快手、B站都搞了AI短剧扶持计划,只要用他们自家的AI工具,比如“即梦”或者“可灵”,就能拿到流量加成、算力折扣。制作团队也都膨胀得飞快,有的公司3个月团队从十几人变两百,增长十倍。其实你可能没想到,这些团队的“AI导演”很多都是速成的,3天培训就能上岗,连剧本怎么拆、镜头咋切都能AI自动处理,剪辑、配音全都能中台化,随时换人业务都不耽误。

当然,AI短剧现在风头正劲,涌进来的人也多。老牌内容方想转型,独立编剧组队创业,还有像巨日禄AI这样“卖铲人”,大家都在赌AI这条赛道能不能跑出下一个爆款。关键是,技术门槛越降越低,最后拼的还是内容和创意。吕少龙说,剧情、运营、全球化能力都重要,但AI有个好处:精品化不一定超级烧钱。真人短剧你想拍精品,演员、场地、后期都涨价,AI短剧反而越做成本越低,追求高质量也很健康。

对了,有人问:AI短剧会不会让真人演员都失业?这话怎么说呢……某大V调侃过:“等AI真人剧真能骗过所有人,黄晓明的‘明学’也许就要靠AI版发扬光大了。”真假?不好说,反正评论区大家都聊嗨了,有人还特意数过AI演员眨眼次数,怕哪天真成了“恐怖谷”新晋网红。你信不信?反正我现在已经分不清哪段是AI拍的、哪段是人演的了。

来源:娱乐摄影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