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否》原著里,明兰刚嫁给顾廷烨不到一个月,就送出去不少的随礼。
《知否》原著里,明兰刚嫁给顾廷烨不到一个月,就送出去不少的随礼。
算下来,都可以买六十五万三千四百多碗三文钱一碗的阳春面了。
明兰心疼坏了,很想在澄园办个什么大事儿给赚回来。
顾廷烨却不以为然,觉得明兰太过看重钱财了。
可是,回看明兰当初为袁文绍这个愚孝男说话,就知道,明兰真正在意的,根本不是一点银钱那么简单!
原著中,华兰的大儿子实哥儿被婆婆强行抱去养,却被火烫伤了。
女儿庄姐儿为了保护弟弟,也受了伤,反倒被奶奶诬告说她故意弄伤弟弟。
华兰当时怀着第二个儿子,整天担惊受怕的,生完孩子整个人都憔悴得不行。
后来婆婆又给儿子袁文绍塞了七八个通房妾室,把整个家里搅得乌烟瘴气。
顾廷烨认为,袁文绍作为男人,就该早早地站出来替华兰撑腰,不该愚孝地让自己的母亲这么乱来。
明兰却说袁文绍并不是因为愚孝而优柔寡断,只不过是在衡量值不值得而已。
在她看来,袁文绍是百分百知道华兰的苦楚的,但是一开始他觉得母亲对他千依百顺,对他更有利,所以才默许了母亲的做法。
面对婆婆给的通房妾室,袁文绍也知道华兰会在意,可是跟自己的风流快活比起来,他选择了后者。
由此,明兰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女人最好的生存哲学,就是做好以下3件事。
第一件,就是要学会保证自己的物质基础。
明兰还没出嫁前,祖母曾经带她去金陵老家,看过祖母曾经的嫁妆。
当时祖母就打算把那些东西都给明兰,明兰却拒绝了。
她说,祖母必须要自己留点东西傍身,千好万好不如银钱在手。
这话既是她对祖母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原著中,明兰早在刚穿越过去的时候,就选择了跟房妈妈学刺绣。
因为她觉得,不管是读书读太好,还是理财学得太精,都很有可能被那个时代挑刺儿。
而女红这件事,却是对女子来说很好的选择。
既可以获得一个好的名声,还能让自己有一技傍身,将来万一落魄了也能养活自己。
嫁给顾廷烨后,虽然并不需要为钱财发愁太多,但她在打理澄园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
顾廷烨觉得她有点太过于认真小心了,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他。
可他不知道,明兰真正在意的,是在尽可能事事周全的情况下,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毕竟,无论在什么时代,经济独立都是是精神独立的前提。
没有一个好的物质基础,所有风花雪月都会不堪一击。
第二件事,就是要先好好爱自己!
原著中的明兰,特别懂得惜命。
在娘家时,有祖母精心的养育着,她的身体也还不错。
后来嫁到顾家,住进澄园,依旧坚持自己的养生之道。
她不像别的精明主母那般,早早起床管理家事,而是每天都一定要睡够了睡饱了才开始干活。
对于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她也非常有讲究,各种煲汤补品非常舍得。
吃完饭以后,也一定要散散步消消食。
就这样,她把自己调理得皮光柔滑,白里透红的。
除了这些,她还从不跟不相关的人置气。
曾经有一次,下头的小丫鬟不懂事各种折腾。
她也不恼怒,反倒安慰着急的丹橘,让她不要为了这些不知所谓的人坏了自己的品行。
她说,这些人不值得她损失平和愉快的心情。
无论在盛家,还是到顾家,明兰都尽可能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好好地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在做好了这两件事的前提下,再去做第三件事:爱别人。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好,那只会让自己更累。
所以,原著里的明兰说,在保证了自己的物质基础,也爱自己之后,再去爱孩子,爱那些有善意的家人。
至于男人,可以爱,但要偶尔爱一点,万万不能太多。
从袁文绍对待华兰的方式,明兰就清晰地发现,婚姻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如果你对对方来说有价值,并且这份价值高于其他人,那么对方就会看重你。
对袁文绍来说,华兰一开始的价值没有自己的母亲高,所以他对母亲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后来,华兰的娘家慢慢越来越好,对他来说价值越来越高,他才会公然地去跟母亲撕破脸。
可是,如果一个女人,在一段婚姻中没有了价值,那自然就很可能过得不好了。
明兰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才会先活好自己。
是啊,当你手里有钱,心里有底,身体康健,自然就能有余力去清醒地爱值得你爱的人,也自然能过上真正自在幸福的人生。
大家说对吗?
我是二姐,用读写重启人生,找寻人生的多一种可能。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多多点赞转发,或者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分享,如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来源:二姐的书影时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