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第一集存在一个明显不符合历史的错处,就是让吴石将军在福州官邸唱闽南歌《身骑白马》。福州网友们看到以后踊跃指出这个错误,并且说明事实:吴石将军如此热爱家乡,有浓浓的福州乡愁,盼着解放台湾之后能回福州,他不是闽南人怎会唱闽南歌?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第一集存在一个明显不符合历史的错处,就是让吴石将军在福州官邸唱闽南歌《身骑白马》。福州网友们看到以后踊跃指出这个错误,并且说明事实:吴石将军如此热爱家乡,有浓浓的福州乡愁,盼着解放台湾之后能回福州,他不是闽南人怎会唱闽南歌?
看到福州网友反应如此强烈,一直积极向不知情的外省网友解释:福建省不只有闽南话,福州人讲的是福州话,福州人不懂闽南语。有些人瞬间感到破防,他们眼看自己目的无法实现,就暗戳戳讽刺福州网友小气,还反问:福州人就不会唱闽南语歌吗?
的确,有些闽南语歌比较流行,许多人多多少少都能哼唱几句,来自某地的影视公司投资拍了这部剧,插入一些自己的东西,替当地文旅做宣传,这完全可以理解,只要不扭曲历史事实,向来宽厚大度的福州人肯定不会说什么。
比如后面的剧情里吴石他们在台北,宴席上吃正宗福州闽菜,街头吃闽南小吃,看福州游神、八家将和漳州木偶戏,这就是地方特产、非遗文化很正常的融入,一点也不违和。
即便吴石爱吃的明明是福州的芋泥、年糕、千层糕,它们非要插入凤梨酥,弄得现在吴石墓和雕像前都摆着他并不爱吃的凤梨酥。这个事情也可以忍,可为什么第一集唱闽南语歌会引起福州网友的愤怒呢?因为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纪实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然是纪实,在关键问题上就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吴石赴台前表明心迹,这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看到这里大家都感到好奇,后来很多网友也在问:吴石赴台前真正唱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这部剧有个重要顾问叫郑立,他写的《冷月无声:吴石传》是目前关于这段历史的唯一权威资料。
正因如此,虽然明明吴石故居还在,这部剧也不到福州市区取景,但尚能保留一些福州元素。要是没有郑立,我都不知道除了地名之外,福州会不会一点存在感也没有,甚至不敢想象吴石、聂曦、何遂、吴仲禧等人的籍贯会不会被改掉。
在《吴石传》里,这段史实写得非常清楚,当解放军胜利渡江之际,何遂之子何康夫妇为吴石践行。当晚吴石载歌载舞,用福州乡音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大家看到了吗?这一幕若能尊重历史如实拍出,会有多么悲壮,多么催人泪下。
这句《易水歌》才符合吴石“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和荆轲一样的心境,这才是“英雄福州城,血性福州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不顾一切勇于牺牲。结果剧中让吴石唱的是《身骑白马》?这是一首什么歌啊?叛国叛妻薛平贵,身骑白马走三关?它们是分不清薛平贵和薛仁贵?还是分得清但就是故意?用一个渣男来替代壮士,这岂不是侮辱烈士?!
假如这首歌一定要插入,完全可以等到后面几集,让祖籍在闽南,会讲闽南话的蔡孝乾来唱。是的,让那个娶14岁小姨子,背叛革命同志,害得吴石等人壮烈牺牲的蔡孝乾来唱,是不是极其合适?
看到这里,我相信此前无论知情还是不知情的人都会明白,这次福州的网友们是为了原则问题而愤怒。为什么掺入不相干的元素能忍,故意不来福州市区取景能忍,却一定要把唱歌这事说清楚。因为不把事实真相说清楚,我们对不起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
我希望后期这部剧再播之时,能利用现代制片技术,用福州语版本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替换那首《身骑白马》,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此外,我还希望大家接下来去悼念时不要被误导,请给福州的英烈们带点家乡特产,他们真正喜爱的是福州茉莉花茶、芋泥、青红酒、马蹄糕等等。
来源:都先生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