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啊,总说进了皇宫,命就不是自己的。可真到了那个层层宫墙深锁的地方,谁敢说自己能全身而退?温太医的一生,就是那种让人既心疼,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物。你说他是傻也罢,是痴也罢——在皇权翻云覆雨的年月,他偏偏就用一颗老实心,做出了最不像皇宫人的选择。
宫廷深影:一位太医的宅心与忠诚
人啊,总说进了皇宫,命就不是自己的。可真到了那个层层宫墙深锁的地方,谁敢说自己能全身而退?温太医的一生,就是那种让人既心疼,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物。你说他是傻也罢,是痴也罢——在皇权翻云覆雨的年月,他偏偏就用一颗老实心,做出了最不像皇宫人的选择。
温太医和眉庄之间的小心思,大概是连风里吹过落花都会为他们驻脚的那种吧。别人说起他们,虽带着点私下的揣测,可到底都看得出来,这份感情没沾染什么铜臭,是清清爽爽、掏心挖肺的。可惜好景短。眉庄落了尘,人走茶凉。宫里的风一阵阵地吹,偏生把全部的余温都带走了,剩下温太医一个人,像根旧了的药杵,搁在冷冷清清的药房角落。他突然自宫的消息一出来,连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太监都惊得直吸凉气——这宫里太医自宫的,真不多见。谁明白他的打算?外人瞪大眼想破头,他却没有一句解释。
说起这事,宫里人茶饭间少不了的谈资。你要非叫我猜,温太医那会儿,说不定早已被逼到无路可退的死角。一边是与甄嬛的瓜葛满天飞,宫里的流言像回南天的湿气,渗透到每一缝隙;一边是眉庄的陨落,让他整个人都跟着塌了半边。自宫?那不是简单一句自证清白。医生最知道身体意味着什么——他这一刀下去,真就是把后半生都交待出去了。可除了这步棋,他还能有第二个选择吗?宫里那么多人,盯着他的不只是一双眼。比起被冤死,倒不如自己做主。
最难过的怕还是熬过去那一宿。金炉还剩三分温度,夜深人静的时候,温太医跪在烛光下给甄嬛篡改记录。宫里人若想活下去,少不得得学点偷天换日的小本事。有时候,自个儿心里的不安,比什么刑法都折磨人。那一夜,大概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一改,将来的人生还剩下哪条路能走。
权谋宫闱,从来都是暗潮涌动,比宫妃们的裙摆还轻盈滑溜。你说温太医守什么?他守的不过是一份情分,一条命。可命保住了,清白反倒成了问题。越是肯做牺牲,旁观的人越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清者自清,这古话在皇宫里有时候不顶用。你若走得端,就没事;可你要是忍出这一步,反而成了皇帝心里解不开的疙瘩。
传到后来,宫里都在背地里笑他,说温太医还不如些祸心重的妃嫔会做事。可温太医哪管这些闲言碎语?眉庄死后,他几乎就没真笑过。连守夜都成了他唯一能表达悼念的方式。晚上点着盏油灯,靴底磨着石阶,再怎么端着身子,眼睛红了就是红了。人一旦感情真挚,就不可能再完全回归那个精明、算计的状态,哪怕身处这样的深宫。
其实宫里的人都明白,温太医与甄嬛,无非都是棋盘上脆弱的一颗子。能不能成为大势,还真轮不到自己做主。公主渐渐长大,温太医明白,自己守得了一时,守不了一世。名节、清白、忠诚——说到底,都敌不过皇帝的一句话。人老了,什么都能想明白。温太医有时也会想,如果自己早些抽身,是不是有机会留一些体面?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早些”?所有的“早些”,都是后来才看明白的。
他把卫临托付给甄嬛。那一瞬间,宫里风声鹤唳。聪明人都知道,温太医是在给自己布最后一条后路,也是给甄嬛留个依靠。人与人不同,卫临不像温太医能忍,但他肯干,也敢豁得出去。温太医像是在放手,把剩下能掌控的都交给了别人。像极了年老父亲把地契交给儿子时的无奈——他不是不想撑下去,只是不被允许罢了。
他自宫后,皇帝嘴上不说心里明白。表面看着宽容,实则还是那点补偿——补偿甄嬛身世的风波,也是对眉庄那点子没弥补的愧疚。那种局面下,谁都明哲保身,温太医偏要硬闯一条让人看不懂的窄路。
其实宫里所有人活得都战战兢兢。太监、宫女、皇后、贵妃、太医……无一例外。你若不为自己打算,早晚是别人棋局上的弃子。温太医的选择,到底是为了什么?可能既是爱情,也是自我证明——或者在那种无声岁月里,他只想在满宫纷争中藏一颗清白的心,不让自己沦落为唯利是图之人。
他和眉庄之间的羁绊,甄嬛和他的知遇,都像旧时斑驳的门楣,总能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刺痛人。你可能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能忍受那样的屈辱和孤独,还要一心一意地坚守下去。可你要是真有机会坐进他那破旧的药房,瞧着他翻书配药的身影,或许会懂,这人早把生死看轻了。剩下能执着的,不过是旧友的魂和新人的安危。
说起来,历史里总是喜欢把人变成符号。一桩情事、一场风波,最后都归成两个字:忠诚。可人性的暗道,哪有那么简单?温太医的故事,有无奈、有执着,有委屈,也有一闪而过的自欺。人生往往如此——你以为的笃定,其实只是走投无路时的僵持。
到最后,温太医的命运不见得有多圆满。但人若能在无情的世道里,留一笔自己的痴心,那大约,就是他和宫墙之外的我们,共同的执念。你说这样的人是可怜呢,还是可敬?这是个开放的问题,留待你我在别处慢慢咂摸——宫廷有深影,人心更深。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