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账3000万!横屏中剧正成影视圈最新掘金地,长剧、短剧都慌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8 20:53 1

摘要:当你正烦恼在长剧的拖沓与短剧的浮夸中时,一股“中坚力量”已悄然崛起,并以真金白银的分账数据,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不是长剧的缩水版,也不是短剧的加长版,它是自带“财富密码”的——横屏中剧。

文/谋子

当你正烦恼在长剧的拖沓与短剧的浮夸中时,一股“中坚力量”已悄然崛起,并以真金白银的分账数据,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不是长剧的缩水版,也不是短剧的加长版,它是自带“财富密码”的——横屏中剧。

一、 数据说话:横屏中剧的“钞能力”实录

最近,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的分账榜单,俨然成了横屏中剧的“战绩秀”。

——爱奇艺的《原罪》自8月上线,分账金额已突破3000万元,树立了行业新标杆,且增长势头未减。

——腾讯视频的《执笔》更是上演“速度与激情”,以“两周破千万”的惊人效率刷新分账时效纪录,最终揽获超2700万。

——今年的《彼岸灯塔》、《贤胥》等作品,分账也纷纷突破1700万、2000万大关,证明爆款并非偶然。

平台用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其站台。2025年开年,腾讯视频独播横屏中剧上新量环比暴增60%,达到26部,并在播放TOP10中霸占8席。爱奇艺虽后发,但其《侯府夫人不好当》分账从1200万持续攀升至1500万,后劲十足。

这些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标志着横屏中剧已从“试水区”游向了“主航道”。

二、 盈利模式揭秘:为何它是平台和制作方的“心头好”?

横屏中剧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高效率、高回报、风险可控的商业闭环。

1. To C分账模式:收益与质量直接挂钩 这是其核心盈利模式。平台根据剧集的有效播放量、会员观看时长等核心数据进行分账。这意味着,作品越好,观众越爱看,制作方赚得就越多。这种模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唯流量明星论”或“靠平台硬推”的弊病,迫使制作方必须回归内容本身,精准狙击用户喜好。

2. 惊人的投资回报率(ROI): 腾讯视频的“扶摇计划”透露一个信息:2023年头部横屏中剧项目盈利占比高达93%,分账收益率达200%。这个数据足以让任何投资人眼红。相比于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且风险高的长剧,以及虽然成本低但生命周期极短、同质化严重的竖屏短剧,横屏中剧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用中等投入,博取超额回报。

3. 成本可控,创作灵活: 单集20分钟,总集数12-24集,这种体量使得单集制作成本可以更集中地用于剧本打磨、服化道和拍摄质感,避免了长剧常见的“剧情注水”。同时,它又比几分钟一集的竖屏短剧有更充足的空间去塑造人物、构建世界观,实现了“长剧的质感,短剧的节奏”。

三、 前景展望:“中剧时代”的未来与挑战

横屏中剧的红利并非昙花一现,它是在政策、市场和用户需求三方共振下的必然产物。

1. “长-中-短”三足鼎立格局成型 :广电总局将其明确为新品类,给予了官方“身份证”。如今,“长剧保口碑、中剧促收益、短剧引流量”的三级并行产业新格局已逐步清晰。横屏中剧精准地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用户“轻度追剧,重度沉浸”的需求。

2. 用户习惯的胜利: 有人认为横屏中剧会和竖屏短剧“打起来”,但数据给出了相反的答案。有高达38%的用户是“横竖双栖”。他们可能在通勤路上刷几分钟短剧解闷,晚上回家则愿意花20分钟沉浸地看一集中剧。二者服务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市场是共同做大,而非零和博弈。

3. 未来的挑战:品质是唯一的护城河, 随着大量资本和制作方涌入,赛道必然会变得拥挤。如何避免同质化、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讲好一个精彩的故事,是摆在所有创作者面前的课题。《原罪》、《执笔》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品质的胜利。未来,只有持续产出如《彼岸灯塔》、《我叫赵吴狄》这样有口碑的作品,才能在这个新蓝海中行稳致远。

结语

横屏中剧的崛起,是一场关于“效率”与“品质”的双重革命。它用实打实的分账数据告诉市场:观众从不拒绝好内容,只是拒绝冗余和粗糙。当行业的泡沫逐渐褪去,内容的价值终将回归C位。

对于创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时代;对于观众而言,我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没时间追剧,是你的剧不值得我花时间。”

横屏中剧的这股风,才刚刚开始吹。你看好这片新蓝海吗?

来源:树荫下的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