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微短剧,即时扩写了《志愿军:浴血和平》的结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8 20:19 1

摘要:过去一段时间,独舌短剧的每周选题三路并进:在测评栏目品鉴多部主题创作微短剧,在红果周观察追踪市场化短剧的最新动向,在七日断想梳理每周行业要闻。

过去一段时间,独舌短剧的每周选题三路并进:在测评栏目品鉴多部主题创作微短剧,在红果周观察追踪市场化短剧的最新动向,在七日断想梳理每周行业要闻。

我们关注主题创作,并非因为它有多“爆”,而是希望通过刷剧与评论这种“笨功夫”,建立起对该品类的持续观察,以积累认知、避免钝化。

今天要测评的这部,是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出品的《报告班长!山河无恙》。

由余飞、钟一鸣编剧,童辉执导,李光复、李强、苏梦迪、曹颖主演,于10月25日、10月26日在辽宁卫视黄金档首播,并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

这部剧给我带来了一次特别的体验。抗美援朝题材是近几年影视创作的热门选题,同题相争,战略、战术、战事的讲述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和观看负担。

而《报告班长!山河无恙》的最大优势无疑在于它的“轻装上阵”。这种“轻”,既体现在创作上,也体现在观看上。

创作者不必再从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卫国之战为什么打”“中国为什么出兵”开始讲起,也不必再纠结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战事的呈现主次,而是聚焦于一个朴实的故事:老兵寻找阵亡班长亲属。

这就让它能在有限的时长内聚焦情绪与主题,不必再承担长剧那种篇幅冗长、节奏滞重的风险。

对于观众而言,这种“轻”则是一种心理负担的消解。

全剧不过八集,每集7到10分钟,总共半部电影的长度,不需要忍受众所周知但不得不看的故事,也不会产生“花几十个小时看了个寂寞”的生命浪费之感。只是吃顿饭的功夫,就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感体验。

这部短剧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再强调外在的英雄主义和家仇国恨,而是转向了以个体执念维系家国信念的内向叙事。

抗美援朝老兵张贵(李光复 饰)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他的一生几乎都围绕着“抗美援朝”四个字,战时为国而战,回国后要替牺牲的战友去看望遗属。

一方面,他被困在战争的记忆中,随身携带的“宝贝”是抗美援朝时人民赠给他的搪瓷缸子,看到漫天的烟花会回想起七十多年前的炮声,入睡后梦到的也多是战友的阵亡画面,一生不坐飞机也是因为当年美军飞机的轰炸给他留下了心理创伤......

另一方面,他也在用自己的经历,讲述着烈士的故事,让历史的余温渗透进现实,正如剧中的台词所表达的,如果张贵去世了,我们应该如何记住他们的故事?

这种人物塑造和叙事角度,在同题材的电影和长剧中,往往只是一个很小的章节,但在微短剧里得到了充分展现。从这个角度而言,《报告班长!山河无恙》实际上呼应并扩写了国庆档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张贵一直感念的班长罗家兴,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由138块黑色花岗岩构成的烈士英名墙上,也被收录在中华英烈网的烈士英明录中。

这种虚中带实的风格,正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主旋律微短剧的最常见的创作思路,我们不妨称之为“埋点式真实叙事”。

从我们此前测评的《贝家花园》《怒刺》到《报告班长,山河无恙》,几乎都会在故事中嵌入真实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线索。它们并不一定展开讲述,而是让观众在看完剧后自然地延伸兴趣,主动去搜索真实信息,从而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完成一次情感的延续。

这种创作策略在长剧和电影中也不少见,但确实格外适合微短剧的体量和特点,既能提升真实感,也能引发余味。它让作品在传播层面具备了“可延展”的特质,让观众在剧集之外的搜索与讨论,也成为了剧情体验的一部分。

不过,当这种技巧在主题创作中短时间内高频出现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主旋律微短剧的创作语言到了该革新的时候。

与《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这类早期的主题创作微短剧相比,当下的创作无疑少了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飞扬感”,而是行得更稳、更克制,在形式上更成熟,在表达上更安全,在创作上更有章可循,但在传播上不占优势。

因此,无论对主题创作还是对微短剧而言,下一步都需要新的破局力量,去打破已经形成的叙事惯性。

文/许心强

The End



来源:独舌短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