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得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说起,大概是1976年前后,很多在农村的知识青年都盼着能回城里。名额少,想回的人多,那竞争可就激烈了。乔正君就是其中一个,他脑子活,但心眼也活得过了头。他想回城,就得找个法子。他看上了曲芳菲,不是因为喜欢她,而是因为跟她好,能帮他拿到那个
乔正君与曲芳菲的孽缘始于算计,后面因为没担当,对亲女暖暖的背弃刻着冷漠,与刘天瑶的婚姻藏着野心,对盛雪竹的倒追又透着执念和算计。
乔正君到死才知,不认暖暖、倒追雪竹是在给自己挖坑。
咱们今天聊的这个乔正君,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这一辈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人要是心里只有自己,把别人都当成垫脚石,最后会摔得多惨。
故事得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说起,大概是1976年前后,很多在农村的知识青年都盼着能回城里。名额少,想回的人多,那竞争可就激烈了。乔正君就是其中一个,他脑子活,但心眼也活得过了头。他想回城,就得找个法子。他看上了曲芳菲,不是因为喜欢她,而是因为跟她好,能帮他拿到那个宝贵的回城名额。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感情、什么真心,都可以先放一边。
果然,他成功了。可曲芳菲怀了孩子,这下乔正君慌了。他想要的是城里的锦绣前程,一个农村来的老婆和一个孩子,在他眼里,不是幸福,而是甩不掉的包袱。于是,他头也不回地走了,把曲芳菲和亲生女儿暖暖扔在了身后。他以为自己是甩掉了麻烦,开启了新生活,可他不知道,他亲手给自己挖的第一个坑,已经埋下了。这个坑,叫作良心债。一个连自己亲骨肉都能抛弃的人,心就已经硬得像块石头了。
回到城里,乔正君并没有满足。他的野心更大了,他想往上爬。光有城市户口还不够,他需要更有力的靠山。这时候,他盯上了刘天瑶。刘天瑶家里有背景,能帮他在仕途上走得更顺。所以,他又一次把婚姻当成了交易。他娶了刘天瑶,确实得到了他想要的职位和地位,可这个家里没有一点热气。两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段婚姻里没有爱,只有互相利用。一个没有感情的家,比冰窖还冷。乔正君在这样的婚姻里越来越憋屈,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他配得上更好的。
这时候,盛雪竹出现了。盛雪竹善良、美好,就像乔正君心里的一个梦。他开始疯狂地追求盛雪竹,他觉得只要得到了她,自己这辈子就算圆满了。可他搞错了一件事,他追求盛雪竹,依然带着他那套算计的习惯。他不是真的爱盛雪竹这个人,他是爱上了拥有盛雪竹之后,自己脸上能有的光彩。他想证明自己,即便婚姻不幸,他依然有魅力,有能力得到最好的女人。
这种执念,就是他给自己挖的第二个,也是最深的一个坑。他完全不顾自己已婚的身份,不顾这种行为会给盛雪-竹带来多大的困扰,更不顾及家里那位本就对他不满的妻子刘天瑶。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场虚幻的追逐里,结果家里彻底炸了锅。刘天瑶的怨恨达到了顶点,最终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失手害死了乔正君的母亲。
家破人亡,这就是乔正君机关算尽的结果。他为了前程抛弃了亲情,为了地位出卖了婚姻,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毁掉了整个家。他每一步都走得精明,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的利益铺路,可到头来,他铺的不是康庄大道,而是通向毁灭的悬崖。
与乔正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人,叫俞乐山。俞乐山出身平凡,没什么背景,在那个年代,他甚至干过一些被人瞧不起的“投机倒把”的买卖,比如倒卖鸡蛋。在乔正君这样的人看来,俞乐山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
可俞乐山跟乔正君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做人有底线,心里有情义。他踏踏实实地干活,诚诚恳恳地待人。他不像乔正君那样总想着走捷径,而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一点一点地积累。改革开放的浪潮来了,像俞乐山这样头脑灵活又肯吃苦的人,抓住了机会,从一个小小的“倒爷”,一步步变成了真正的实业家。
更重要的是,俞乐山对盛雪竹,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护。他没有把她当作战利品,而是把她当作一个需要用心去温暖的人。所以,最后盛雪竹选择了他,不是因为他后来多有钱,而是因为在他身边,能感受到那份踏实和安稳。这份安稳,是乔正君永远给不了的。
回头看乔正君这一生,他错在哪里?他错在把人生的路看成了一道算术题,总想着怎么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他以为亲情、爱情、责任这些东西都是可以舍弃的成本,而名利、地位才是最终的收益。他到死才明白,那些被他丢掉的东西,恰恰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了这些,就算爬得再高,脚下也是空的,风一吹就倒了。
他瞧不起俞乐山,觉得俞乐山笨,只会下苦力。可他没看到,俞乐山的“笨”,其实是一种大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踏实。人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能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更不能丢掉做人的根本。
乔正君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人生的路,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是靠心机算计出来的。你对别人有多冷漠,生活最终就会对你有多残酷。你今天为了利益挖的坑,明天埋葬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人这一辈子,路是自己走的,坑也是自己挖的。
来源:艾叔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