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那种电视剧里喊两句“我等你”就完事的煽情,是真有人在灰里头,攥着一只蝴蝶,不肯放手。
那场火,烧得人心里空落落的。
不是那种电视剧里喊两句“我等你”就完事的煽情,是真有人在灰里头,攥着一只蝴蝶,不肯放手。
沈韶光没跟上来,不是没跟,是她自己停了步。
没人说她死了,可也没人说她活成了原来的样子。
失明的人,看不见光,但能听见风从窗缝里钻进来,能摸到旧木桌上那道被岁月磨出的凹痕——那是林宴小时候用小刀刻的“安”字,刻得歪歪扭扭,像他当时说话的语气,笨拙,却滚烫。
现在网上到处都在猜,水晶蝴蝶是不是真能穿梭时空,还是说,它根本就是一场梦的残片。
有人翻出故宫那件清代料器蝴蝶,说造型一模一样,连翅膀上那道细微的裂痕都对得上。
可谁家的梦,能梦到北宋汴京的烟火气?
能梦到聚贤巷里卖糖糕的老妇人,蹲在灰烬里,轻轻把一缕头发别进衣襟?
那头发,是沈韶光的,还是林宴的?
没人知道。
制作方不急着解释,反而先卖起了周边。
水晶蝴蝶吊坠,预售二十四小时破万。
有人买来戴在脖子上,说是图个念想。
也有年轻人在评论区说:“我信她没走,只是换了个地方活着。
”这话听着像安慰,可细想,谁没在某个深夜,觉得某个重要的人,只是悄悄转了个身,没走远?
第二季要来了,双线叙事,古今交错。
听着像新花样,可真正让人揪心的,从来不是技术多炫。
是那个在现代街头,突然停下脚步的女子,听见远处有人喊“韶光”,她回头,什么都没有。
是那个在古代废墟里,每天清晨都去烧一炷香的男人,香灰堆成小山,却再没等到那句“我回来了”。
历史原型是天圣大火,故居是胡雪岩的院子,这些考据很细,细得让人觉得,他们不是在拍戏,是在替某个被遗忘的年代,轻轻擦去一层灰。
你不必懂北宋的市井制度,也不用知道料器工艺有多复杂。
你只需要记得,火光里,有人把最后的温柔,折进了一只蝴蝶的翅膀。
现在没人提结局,也不急着给答案。
可你知道,有些告别,不是终点,是换了个方式继续活着。
她或许看不见了,但他还在等。
她或许回不去了,可她留下的痕迹,比任何穿越都真实。
这剧最动人的地方,不是穿越,是人在失去之后,还愿意相信某种看不见的联结。
就像那只蝴蝶,它不飞,它只是在那里,等着某天,有人轻轻一碰,它就又动了。
来源:肖敏搞笑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