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青妈妈不是哭哭啼啼的苦情戏,是半夜偷煮红薯喂孩子,天没亮就去排队换布票的人。
收视破5.2%,豆瓣8.9,这部剧让全网突然开始翻旧账。
不是仙侠,不是甜宠,没流量明星,没热搜营销。
央视八套一部老题材剧,悄悄成了今年最大的意外。
有人翻出自己家的粮票,说当年真用鸡蛋换过拖拉机。
深圳一位企业家看完,打电话给剧组:“你们拍的,就是我爹。
”
不是编的。
是真事。
知青妈妈不是哭哭啼啼的苦情戏,是半夜偷煮红薯喂孩子,天没亮就去排队换布票的人。
她没喊过一句“我牺牲了”,可观众看得想哭。
法律热线爆了。47%的咨询量涨,就因为剧中一句“孩子到底算谁的”。
民法典第1073条,突然被千万人翻出来看。
没人教,但大家都懂了。
年轻人在弹幕里说:“原来我奶奶不是不爱说话,是不敢说。
”
中年人在朋友圈转:“我爹那辈人,活得比电视剧还憋屈。
”
白玉兰提名给了个新人。
没背景,没炒作,就靠一个眼神演活了一个时代。
她说,她没演妈妈,她只是把奶奶的样子,轻轻放回了镜头里。
广电总局把它当教材。
电影学院拿它当教案。
党史研究者说,它第一次拍出了80年代那种——想翻身,又怕踩雷的呼吸感。
没人喊口号,但每一帧都在说:别忘了,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
有人说,现在剧都爱拍宫斗和重生。
可偏偏是这部,让70岁老人和00后坐在一起,看完不说话,默默擦眼泪。
不是它多高级。
是它太真了。
真到你想起自己家柜子深处,那张发黄的粮票。
真到你终于明白,为什么爸妈总舍不得扔旧衣服。
真到你突然想,回去问问他们,当年,到底吃过多少苦。
没人逼你看。
但看完,你走不出去。
来源:单纯远山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