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土气撑不起男一号?白宇帆新剧开播不到24小时 恶心一幕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6 19:55 2

摘要:最近中央一台播出《红石榴餐厅》,但是刚刚播出不到24小时,就有不少人开始弃剧了,理由是不喜欢男一号白宇帆。有人说,小头小脸扛不起大剧,形象适合演农民工。

最近中央一台播出《红石榴餐厅》,但是刚刚播出不到24小时,就有不少人开始弃剧了,理由是不喜欢男一号白宇帆。有人说,小头小脸扛不起大剧,形象适合演农民工。

这话说得挺直接,也挺伤人。说白宇帆土,撑不起男主角,这股风是从哪儿吹起来的呢?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很多人认识白宇帆,是从那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山海情》开始的。他在里面演的马得福,一个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村青年干部,满身尘土,一脸执拗,为了乡亲们的日子能好过一点,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他演得太真了,真到大家觉得他就是马得福,马得福就是他。观众爱这个角色,也记住了他这张朴实无华的脸。

这本来是演员的成功,证明他塑造角色很厉害。可没想到,这份成功也给他带来了一点小麻烦。因为马得福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有些观众好像就给他定了性,觉得他天生就该演这种接地气的角色。所以,当他在《城中之城》里穿上西装,扮演金融精英的时候,就有人觉得别扭,说他身上没有那种精英范儿。现在,到了新剧《红石榴餐厅》,他演一个在新疆开餐厅的汉族小伙子,又有人跳出来说他土气,不像男主角。

这些观众想要的是什么呢?他们心里可能有一个标准男主角的模子:要高大帅气,要气质出众,站在那就得星光闪闪。他们看电视剧,不光是看故事,也是想看俊男美女,图个养眼。当白宇帆这张不算惊艳但很耐看的脸出现时,就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了,于是心里不舒服,嘴上就开始挑刺。这其实是一种看脸的惯性思维,觉得男主角就得有一个固定的样子。

可是,咱们得问问,《红石榴餐厅》的导演王雷,他想要的是什么?王雷可不是随便找人拍戏的导演,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部讲普通人奋斗的厚重作品,拿过很多大奖。他选演员,看重的肯定不是脸蛋漂不漂亮。王雷导演自己也出来说话了,他说选白宇帆,就是看中了他演技扎实,能把角色心里的东西给演出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白宇帆不是拍拍屁股就进剧组的,他提前两个月就跑到了新疆,跟当地人一起生活,去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他这是在下笨功夫,想让自己从里到外都变成那个角色。

一个演员愿意花两个月时间去体验生活,而不是靠着一张脸吃遍天,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他这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他想当一个好演员,而不是一个只有外表的花瓶。他想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观众相信他就是那个在新疆开餐厅、和各族兄弟姐妹一起奋斗的李南北。

还有人揪着另一个问题不放,说白宇帆一个陕西人,凭什么演新疆的故事。这个问题听起来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演戏,演的是人,是人的情感和故事。如果非要找本地人来演本地角色,那演员这个职业的意义在哪里呢?演员的本分,就是通过学习和揣摩,去扮演自己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的角色。关键不在于他从哪里来,而在于他有没有用心去靠近那个角色。白宇帆提前去新疆体验生活,就是为了弥补他不是本地人的这一点。他这份敬业的态度,比很多嘴上说得好听,却从不下功夫的演员要强太多了。

这部剧叫《红石榴餐厅》,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讲的是民族团结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而且,从播出的情况看,这部剧的收视率并不差,第一天就达到了1.2%,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在看的。一些官方媒体也表扬了这部剧,说它把新疆的风土人情拍得很美,很有味道。这说明,虽然有一些争议的声音,但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它传递的积极意义,正在被更多的人看到和认可。

说到底,这场关于白宇帆土不土的争论,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价一个演员?是只看他的长相,还是更应该看他的演技和品德?如果一个演员因为演农村青年演得太好,就被大家钉在土气的标签上,以后谁还敢去用心塑造那些平凡又真实的小人物呢?我们的荧屏上,难道要充斥着一模一样的漂亮脸蛋,演着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假故事吗?

像白宇帆这样的演员,恰恰是现在影视圈里稀缺的。他不靠炒作,不靠颜值,一步一个脚印,用一部部作品说话。从《山海情》的马得福,到《命悬一线》的底层劳动者,再到今天的李南北,他演的都是普通人,是那些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为了生活努力打拼的人。他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质感和人的尊严。这种演员,我们不应该去嘲笑他的土气,反而应该去珍惜他的这份真实。

一个健康的影视市场,应该能容纳各种各样的演员,有光芒四射的明星,也应该有白宇帆这样朴实无华的好演员。观众的审美也应该更多元,要能欣赏得了阳春白雪,也要能品味出下里巴人的真诚。

演员的职责不是长得好看,而是把角色演得让人信服。

来源:海上豪迈的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