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剧播到一半,全网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那个害死人还装圣母的王潇,怎么就没遭报应?
王潇凭什么活得好好的?
这剧播到一半,全网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那个害死人还装圣母的王潇,怎么就没遭报应?
开播时谁都以为是部还原知青岁月的良心剧,结果演着演着成了大型道德审判现场。
乔正君进去了,肖树德死在雪地里,赵弦德孤零零蹲在养老院啃冷馒头,唯独王潇,一边哭着说“我也是被逼的”,一边搂着盛百灵过上了新日子。
她没坐牢,没挨批,没一句道歉,连镜头都舍不得多给一个悔恨的特写。
央视把剧从八点挪到十点,说是排播调整。
可谁不知道,是观众用遥控器把这剧赶出了黄金档?
收视从3.2掉到2.1,不是观众口味变了,是大家看不下去了——你拿苦难当背景板,拿伪善当人设,拿良知当道具,还指望我们给你鼓掌?
导演张黎说“人性复杂”,可复杂不是免责金牌。
你拍知青回城那年,多少人为了回城把对象甩了、孩子送了、良心卖了?
可真有人一边卖了别人,一边还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还让观众替她心疼?
那不是复杂,是油腻。
编剧补拍了,还请了三个知青史专家当顾问。
专家能改剧本,改不了人心。
你把历史事件揉碎了塞进一个人物里,让王潇一个人背了投机倒把、举报他人、情感背叛三重罪,最后还让她笑着抱孩子,这不是艺术,是侮辱。
李现说王潇后期有转变。
转变?
她改过自新了吗?
她道歉了吗?
她去给肖树德上过一炷香吗?
没有。
她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活。
观众要的不是“她会变好”,是“她该付出代价”。
抖音上“抵制王潇式伪善”播放量2.3亿,不是因为大家爱较真,是因为太多人曾在现实里见过这种人——他们不作恶,但永远不认错;他们不杀人,但亲手毁了别人的一生;他们不喊口号,却把善良当成了压榨别人的工具。
国家广电说“现实题材要处理好戏剧与真实的关系”。
这句话听着像官话,其实是在说:别再用虚构的温情,掩盖真实的残忍。
这部剧最可怕的不是它拍错了历史,是它以为观众分不清谁是真善,谁是假慈悲。
王潇可以活,但不能活成英雄。
她要是真活成了英雄,那我们这些活在真实世界里、被伤害过却没得到公道的人,算什么?
来源:金华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