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达康没当上省长,但祁同伟跪着求他点头,这背后藏着比官职更重要的东西。
李达康没当上省长,但祁同伟跪着求他点头,这背后藏着比官职更重要的东西。
祁同伟为什么非要拉拢李达康?
不是因为李达康是省委常委,也不是因为他的车牌是“汉O.00009”,而是因为李达康手里握着能决定项目能不能批、钱能不能下、人能不能动的实权。
汉东省的省会京州,占全省GDP近四成,财政收入占三分之一,所有重大工程、拆迁、招商、土地出让,全得经过李达康这一关。
祁同伟想升副省长,要的是资源、要的是政绩,而这些,全在李达康管的地盘上。
他不是在求一个官位,是在求一条活路。
李达康的职位,按官方排序,排在省委第六。
可第六不是终点,是杠杆。
他管的是全省最富、最复杂、最敏感的一块地。
省里其他常委,管教育、管农业、管纪检,都是条条线线,出了事能推、能躲、能等。
李达康不一样,他每天要面对上百万市民的投诉,要应对几十个百亿级项目的风险,要和中央巡视组对账,要压住开发商、银行、施工队、拆迁户四股火。
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的人,他是每天凌晨三点还在看拆迁补偿方案的人。
这种人,你升不升副省长,他照样能让你的项目卡半年。
2024年省级财政改革一出来,省会城市不能再自己收钱自己花,所有大额支出都要省财政审核。
表面上看,这是在削李达康的权,可实际上,这反而让他更关键了。
因为省财政厅的人不懂京州的路怎么修、厂怎么搬、人怎么安置,他们只看报表。
真要拍板,还得靠李达康说“这事能干”。
他成了省里和京州之间的翻译官,谁想办事,都得先过他这一关。
祁同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他明白,李达康的嘴,比他的官帽值钱。
中央最近说,不能让省会“一城独大”,这话听着像是要压李达康,可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这话是说给下面听的。
省会本来就是省里的发动机,你压它,全省就慢了。
所以真正要动的,不是李达康,是那些想借省会之名捞钱的干部。
李达康这些年没出事,不是他干净,是他知道分寸。
他敢批地,但不敢乱批;他敢要钱,但不敢贪钱;他敢顶撞领导,但不敢违抗中央。
这才是他能活到现在、还能被祁同伟跪着求的原因。
你看看别的省,那些曾经风光的省会书记,有的升了省长,有的进了中央,有的却突然“生病”了。
区别在哪?
不是能力,是能不能守住那条线。
李达康没升省长,可他比那些升了省长的人更稳。
省长管全省,但省会书记管的是全省的命脉。
你升了省长,可能三年换一任,可李达康这样的,只要不犯错,五年十年都在位。
他不是权力最大的,但他是最不能得罪的。
现在省里搞考核,省会书记的政绩权重比其他常委高40%。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干得好,升得快;干不好,立马下。
李达康的政绩,不是靠开会写报告,是靠一条条路修通、一个个厂投产、一户户拆迁补偿到位。
他不怕查,因为他每一分钱都有记录,每一个项目都有流程。
祁同伟想走捷径,可他走不了,他得靠李达康给他铺路。
有人说,李达康就是个“技术官僚”,不懂人情世故。
可恰恰是这种人,最能活下来。
他不搞小圈子,不拉帮结派,不送礼不攀关系,他只认一件事:事能不能办成,合不合规,有没有风险。
这种人,领导不敢用,但离了他,谁也转不动。
你想想,一个省,几十个厅局,几百个县区,谁最累?
谁最怕出事?
谁最不敢请假?
是李达康。
他不是官最大的,但他扛的担子最重。
祁同伟求他,不是因为他有后台,是因为他手里有钥匙。
没有这把钥匙,你官再大,门也打不开。
现在中央要规范省会权力,可规范不是取消。
李达康的权力没被拿走,只是变得更透明了。
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句话定生死,但只要他能拿出数据、拿出方案、拿出责任书,谁也拦不住他。
他不是靠关系活着,是靠本事活着。
你看看那些靠关系上位的人,最后有几个站得住?
李达康靠的是能把事办成,能把矛盾压住,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他没当省长,但他让省长都得看他脸色。
你想想,一个地方,如果连省会书记都摆不平,省长能睡得着吗?
李达康不是权力最大的人,但他是最关键的人。
你升不升官,他不操心;可你要办成事,你得求他。
他没上位,可他比很多上位的人活得明白。
你敢说,换个人坐他那个位置,能撑得住吗?
来源:诗意远山QbM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