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追《沉默的荣耀》时,被剧里1949年台北街头的画面彻底带进去了。木头招牌、青石板路、老款黄包车,每个小细节都透着老底子的历史味儿。结果偶然一看才知道——这些“台湾场景”,居然全是在福建拍的!
文|编辑:笔舞人生
追这剧的时候,我发现个事儿——剧里那些看着特熟的台湾场景,居然全是在福建拍的,跟双胞胎似的!
我追《沉默的荣耀》时,被剧里1949年台北街头的画面彻底带进去了。木头招牌、青石板路、老款黄包车,每个小细节都透着老底子的历史味儿。结果偶然一看才知道——这些“台湾场景”,居然全是在福建拍的!
我这吃瓜的一看这事儿,立马坐不住了,非得查明白不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沉默的荣耀》里那些有年代感的台北街景,居然全是在平潭的台湾风情影视基地拍的。我一开始也不信,直到把剧里的图和实地照片放一块儿比了比。
平潭那“西门町商业街”,把当年的老店铺仿得一模一样——从“美芳照相馆”里民国时候的相机,到“阿婆冰品店”木头招牌上掉漆的印子,就连电线杆上贴的“电影海报”,都是剧组照着1949年台湾报纸上的广告画的。
剧组这么较真儿地仿老样子,我忍不住感慨:这哪儿是简单拍个戏啊,简直是用镜头把历史给复原了!
我看了平潭自媒体博主“大龙哥”去实地拍的视频,他站在剧里角色待过的地方,琢磨着实景和剧情凑一块儿的感觉,直接说“这事儿本身就是挺实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让我吃惊的是,剧里那座透着老历史的“光复电力公司招待所”,实际地方居然是鼓浪屿上的毓德女校老房子。
这房子是一百多年前盖的,红砖墙、尖顶子、圆拱门,是鼓浪屿早年大个儿公共建筑的代表。它不光看着西方文化和近代教育传过来,还记着中国早年妇女解放那时候的事儿。
历史和剧情在这儿巧了,凑到一块儿——这房子以前是女子教育的头一份儿,在剧里倒成了秘密战线英雄们待的地方。
拍的时候,鼓浪屿不让开车进去,剧组的老家具、演员的衣服这些东西,全得用手推车推着过石板路运到现场。就这份对历史的认真劲儿,我这观众打心眼儿里佩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泉州石狮的东埔一级渔港,在《沉默的荣耀》里演“沈家门码头”,拍了一段10分钟的紧张海上追人戏。
剧里,黎晴身份漏了,跑到码头装成打鱼的姑娘划船出海;特务一直追着不放,老杜为了护着情报和黎晴,跟特务拼命打。这段戏是整部剧里最带劲的,渔港的海风海浪,让这段“拼命活下去”的剧情看着更有感觉。
当地看剧的一眼就认出这渔港,有人在网上说:“原来这段戏是在石狮拍的!我记得那时候还去看过热闹,场景摆得特像老时候的样子。”
这种只有本地看剧的才懂的亲近劲儿,我看着就羡慕——要是我老家也能上这种热剧,多好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集美大学的尚忠楼和允恭楼,在剧里变成“台湾大学”,那些红砖墙、西式的圆拱,中西掺一块儿的特别建筑样儿,看得观众眼前一亮。
尚忠楼是1921年开始盖的,由陈嘉庚牵头建的,刚盖好的时候,是集美学校女子师范和女子小学的教室宿舍。镜头里,吴石他们在黑夜里护着希望;镜头外,陈嘉庚为了国家未来砸钱办学——老辈人的家国心,借着镜头凑到一块儿呼应上了。
集美大学毕业的吴千辰跟记者说:“上学那时候,我老从这些楼旁边过,真没想到能上热剧。外地朋友还让我帮忙拍照打卡,说要‘云逛’集美。”
这种时间空间掺一块儿的感觉,我忍不住叹口气:好的影视剧,真能让熟地方变出不一样的好模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深了了解才知道,《沉默的荣耀》制片人栾雅琪接受采访时说,团队为了把历史仿得真一点儿,跑了六个地方实地拍。
整部剧的道具快九万件了——老汽车、老电台这些大物件有2万多件,1950年的报纸、钢笔这些小玩意儿4万多件,专门做的道具也有2万多件。
就这份对历史的敬重劲儿,我这普通观众都能看出剧组拍得用心。
栾雅琪说:“我们不想拍那种不实在的谍战戏,就想让英雄跟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惦记家里人、也会紧张害怕,但到了国家大事上,还是咬牙扛着,这样的英雄才更能打动看剧的。”就是这份拍剧的态度,让这剧不只是谍战戏,更像一本能看的历史书。
追完剧,我再看这些散在福建各处的拍戏地方,突然想通了——它们不只是拍剧的地儿,更是连着重历史和现在的桥。
打开卫星地图,能清楚看着这些地方到台湾的直线距离,但论感情,早把那道海峡跨过去了。这些用心仿出来的场景,真能扛得住那段真历史的所有分量不?
来源:芯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