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未想过,《命悬一生》会是继《沙尘暴》之后,让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一部剧。
从未想过,《命悬一生》会是继《沙尘暴》之后,让我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一部剧。
真相大白那一刻,并没有以往看悬疑剧的那种恍然大悟和拍案叫绝的快感。
有的只是无尽的唏嘘。
悬疑并不是这部剧的重点,案件真相反而成为最浅表的谜题。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起长达十多年杀局下的个体命运。
每个人都被命运推着走,他们挣脱不了的是内心的禁锢,就有一种无力感。
看完不得不感慨一句:这就是命。
真实且残酷;
无奈且震撼。
今天结合剧情细节,给大家盘点一下剧中6个“恶人”的作恶程度。
有的身不由己,有的极端利己,有的咎由自取。
他,是包家的独子,糖厂的总经理。
90年代的沿海最早接入市场化、城市化。包德盛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传统宗族加上时代红利,让他在当地可以横着走。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透过过玻璃看到了办公室里的田宝珍。
田宝珍最终能入职宣传岗,很难说完全是她个人能力的优秀,自然是包德盛早就内定了是她。
后来成人自考可能也有包得盛的助力。
虽然电影里没有具体拍包德盛有没有捞偏。但看他出入夜总会的排场,说没有可能都没人信。
田宝珍同意嫁给包德盛,是想利用他完成阶层跃升。
包德盛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他娶田宝珍,就像是圈养一只金丝雀,能拿得出手,给自己长脸即可。
有没有爱情,是最无关紧要的。
徐庆利跑到他面前撒酒疯,在他看来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看他哭哭啼啼,直接选择用钱打发走。
但徐庆利还是不依不饶,性致没了的包德盛开始对徐庆利大打出手语言羞辱。
徐庆利这种无能,窝囊的人见多了,所以当他看到徐庆利扬言要杀自己时,他没有再怕,反而一直刺激徐庆利快点动手。
动静闹大后,引起了在一边喝酒的倪向东的注意,也按下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倒计时。
包德盛的死,直接改变了徐庆利的人生,也间接改变了倪向东、曹小军、吴细妹的人生。
包德盛是有钱可以为所欲为,那郭阿弟就只会窝里横。
郭阿弟自己不孕不育,但是他觉得是前妻的问题所以一直对其进行家暴。
后来前妻失踪,村里传言是郭阿弟把她打死了(后来证明的确是他杀的)。
他娶吴细妹,就是为了要传宗接代。
为了不让村里人笑话自己生不出孩子,他选择安排自己的堂弟来跟吴细妹生仔。
这成了压垮吴细妹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为自己敲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
命运的齿轮,从那一刻开始转动。
可以说,《命悬一生》的故事,从这里正式开始。
曹小军是倪向东的哑巴打手,不仅替倪向东打,还替倪向东坐牢。
这都源自于小时候,曹小军偷饼了供奉已经过世的阿公,倪向东看到了已经死去并且腐烂的阿公和阿公床前那些发霉的祭品后,凑钱给曹小军去给阿公买纸衣并且帮忙小军给阿公下葬。
自此二人结下了不解的情义。
打那之后,曹小军就跟定了倪向东。
如果没有吴细妹的出现,曹小军大概率会跟着倪向东一路走到黑。
也正是吴细妹的出现,曹小军开始劝倪向东好好跟吴细妹过日子,自己甚至愿意抗下所有,换他们两个人的新生。
说出这句话的曹小军,身份就已经从倪向东的最强辅助,变成了吴细妹的最强辅助。
他和倪向东,是谁先喜欢上吴细妹的?
我觉得是曹小军。
可能当时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吴细妹好,是因为倪向东还是吴细妹。
他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为他人而活。
为倪向东,为吴细妹,为曹天保。
以前曹小军跟别人动手,他是为了倪向东;后来他跟倪向东动手,他是为了吴细妹;再后来他跟徐庆利动手,是为了曹天保。
在他临死前,还让徐庆利快跑,是人性在泥泞中未曾泯灭的微光。
他不断寻找着可以奉献自身的“太阳”,却从未想过,自己也可以发光。
倪向东是最早认命的一个。
他认为,自己就是烂命一条,要烂就要烂得彻底。
拼一把,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拼出点什么名堂。
所以,他不愿意和吴细妹过正常的日子,他深知,他们的孩子,将来不是和吴细妹一样是洗头妹,就是和自己一样是烂仔。
既然没办法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让他们生出来呢。
但显然,倪向东的运气并不是很好。
除了之后匹夫之勇,道上没人在乎他。
反倒是最在乎他的吴细妹,拿刀差点捅死了他。
倪向东没完全烂透时,对小军说的话依旧是,兄弟是一辈子的。
对细妹也是,倪向东爱细妹,会一次次从天而降拯救她于水火之中,但是细妹一次次伤害也是他造成的。
后来的倪向东就是,彻底陷在一滩烂泥里,曾经最亲的小军和细妹,也无法拯救他。
名堂没混出啥来,却因为嘲讽落魄的徐庆利而被他亲手终结了糜烂而短暂的一生。
于是,命运悲剧的齿轮开始转动……四个人的宿命就此改写。
所有人都告诉她要乖,要听话,所以她也确实很乖,很听话。
结果呢,二舅家将她嫁给了郭阿弟。
二舅拿着郭阿弟给的彩礼,让自己的儿子有钱娶媳妇。
在偏僻的农村里,女性的命运就如同牲口和工具一样被贫穷和愚昧给禁锢了一生。
即便是这样,吴细妹还是用阿婆跟她说的话自我安慰:
吃亏是福,忍一忍过去就好了,来世就好了。
所以,即便郭阿弟家暴自己,她也是打算忍一忍就过去了。
生活中唯一的美好只需要是在午后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看天空的云,听着窗外的微风,偷喝丈夫的两口小酒,再嚼一颗甜甜的白兔糖,她就已经很知足了。
但这样的日子,老天都不想让她过去。
被郭阿弟堂弟侵害后,还要给郭阿弟熬鸡汤。
当她把这碗鸡汤端到郭阿弟的床前里,郭阿弟醉得不醒人事但是依旧还在骂骂咧咧指责她的不是。
看着他那张丑陋的嘴脸,又想到他堂弟的所作所为,一向温良恭谦的她,终于选择了不听话。
吴细妹挥刀的那一幕,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但这一刀,没换来新生,反而让她跌入另一个深渊。
因为听话,她被迫一次次打掉她和倪向东的孩子。
但她却一直忽视在身边默默付出的曹小军。
一向听别人话的吴细妹,终于遇到肯听她话的人。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天保的病,吴细妹再一次赌上了自己和曹小军的人生。
纵观她曾走过的路,不管是身在局中的她,或者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我们去看,她似乎都没有出路。
在她人生里的每一步,似乎都没有任何可供她选择的余地。
她不是主观地发展成她最后的模样,而是不管她怎么做,她的人生轨迹似乎都会这样发展并且变成最后那个样子。
她跟警察说的那番话,就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像我们这种人,也没读过什么书,能走的路没有几条,每个人的人生就像小孩子用手搓的汤圆,有的个大有的个小,没有道理可讲,可能搓的时候连手都没有洗,手上的灰也一并搓进去,哪里有白的,哪里有黑的,那就是灰突突的一个球,谁经得住掰开了揉碎了这样看,怎么敢保证就干干净净,也没有人教过我们,我们也分不清什么黑白灰,不管是哪条路,就是挣钱糊口,想活下去而已。”
“有时候要到几十年后,我们才知道当年选错了。”
徐庆利的一生,每一个关键节点,他都错过了完美答案。
在牙芬村时,在没有想好自己的未来时,草率的决定进城,选择了一条可能不适合他的路。
进城后,面对生存的压力,宝珍四处求职找工作,可他选择游手好闲,认为自己是“读书人”高人一等,不愿意为生计低头。
当面对宝珍结婚的事实时,他又开始后知后觉的想挽回。面对包家人的诬陷,他毫无担当的不解释一跑了之,又阴差阳错的顶替了倪向东的身份,彻底把自己搞丢了。
甚至在十几年后受曹小军之托抛尸时,发现箱子里的小保安,他惊惧之下选择了杀人。
他自嘲老天爷很喜欢捉弄他们这些人。
都说命运啊啥的,可是他其实每一步都是自己选的,没人逼他。
他跟吴细妹不一样,至少在认知水平上,他是几个人里最高的,但他的结局也是最让人瞠目结舌。
只能说,对于田宝珍而言,是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徐庆利而言,则是性格决定命运。
虽然这是一个“恶人”排行榜。但剧里对他们的塑造,并不是非黑即白。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好的优点的。
比起悬疑,这部剧最优秀的一点,是塑造了几个复杂的“坏人”。
对复杂人性的忠实刻画,超越了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成就了剧作的现实主义力度。
观众大家都普遍接受这些人物犯罪是事实的同时,又不觉得他们从一开始就是面目可憎的罪犯,十恶不赦的坏人。
这在近几年的犯罪悬疑的剧里,太难得。
网上看到有人假设,如果吴细妹一开始爱上的不是倪向东而是曹小军,后面的悲剧会不会就不会发生?
如果徐庆利在村里表白说要去提亲的不是田宝珍而是吴细妹,他们会不会就在村子里幸福地终老一生?
这样的假设,很美好,只是现实是十分残酷的。
同样的出身,同样的文化水平,几乎同样的认知水平,最终决定他们命运不同的,可能只剩下性格与际遇了。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
来源:无尾电影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