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科幻微短剧赛道崛起,但存在内容同质化、成本受限、人才匮乏、技术不成熟四大制作瓶颈。本文提出突破方法论:内容上深耕现实议题、创新叙事、融入文化内涵;成本与流程上精准定位控本、引入虚拟拍摄等技术提效、优化后期;人才端通过校企协同培养、企业内训、引进外部人
主编温静导读:2025年科幻微短剧赛道崛起,但存在内容同质化、成本受限、人才匮乏、技术不成熟四大制作瓶颈。本文提出突破方法论:
内容上深耕现实议题、创新叙事、融入文化内涵;
成本与流程上精准定位控本、引入虚拟拍摄等技术提效、优化后期;
人才端通过校企协同培养、企业内训、引进外部人才建复合型队伍;
技术层面加强研发合作、建立标准、培养专业应用人才,推动赛道高质量发展。
2025年科幻微短剧爆发,内容、成本、人才、技术瓶颈如何破局?
2025年科幻微短剧赛道崛起,但存在内容同质化、成本受限、人才匮乏、技术不成熟四大制作瓶颈。本文提出突破方法论:内容上深耕现实议题、创新叙事、融入文化内涵;成本与流程上精准定位控本、引入虚拟拍摄等技术提效、优化后期;人才端通过校企协同培养、企业内训、引进外部人才建复合型队伍;技术层面加强研发合作、建立标准、培养专业应用人才,推动赛道高质量发展。
“科幻”微短剧面临
哪些制作瓶颈?
(一)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度与内涵
尽管“科幻”微短剧在题材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有大量作品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许多短剧只是简单地套用科幻设定,剧情缺乏新意,人物形象单薄,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部分作品过于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忽视了对内容深度和内涵的挖掘,使得作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娱乐层面,无法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例如,一些科幻短剧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依赖特效和刺激的情节,而忽略了故事的逻辑性和人物的情感发展,导致观众在观看后很快就忘记了剧情,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制作成本限制,难以实现高质量视觉效果
科幻题材对视觉效果的要求较高,然而微短剧的制作成本普遍较低,这就使得在制作过程中难以实现高质量的视觉呈现。与传统科幻影视剧相比,“科幻”微短剧在场景搭建、特效制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虽然AI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作成本的压力,但要真正达到好莱坞科幻大片的视觉水准,仍面临着诸多技术和资金上的挑战。例如,一些科幻短剧中的未来城市场景显得简陋粗糙,外星生物的形象设计缺乏想象力和细节,这些都使得作品的“科幻感”大打折扣。
(三)人才短缺,复合型人才尤为匮乏
“科幻”微短剧的发展需要既懂科幻又懂影视制作,同时还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行业内这样的人才十分短缺。传统的影视人才对科幻题材的理解和把握不足,而科幻领域的专业人才又缺乏影视制作的经验,这就导致了在创作过程中难以将科幻元素与影视艺术完美结合。此外,AI技术的应用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和吸引既懂AI技术又懂影视创作的人才,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特效制作环节,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一些作品无法充分发挥AI技术的优势,导致特效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技术应用不成熟,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
虽然AI技术为“科幻”微短剧的制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目前该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例如,AI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版权争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特效制作方面,AI技术虽然能够实现一些复杂的场景和效果,但在细节处理和真实感呈现上,与传统手工制作仍有一定的差距。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创作者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这也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和风险。例如,一些AI生成的角色表情和动作不够自然,影响了观众的代入感;在剧本创作中,AI生成的台词有时会出现逻辑混乱、语言生硬的情况,需要编剧进行大量的修改和润色。
突破制作瓶颈方法论
有哪些?
(一)深耕内容,提升剧本质量
1. 关注现实,引发深度思考:创作者应充分利用微短剧创作周期短、对市场变化和社会热点反映快的特点,关注具有时效性的话题,如元宇宙、AI、气候变化等科技和社会议题,将其融入到科幻故事中,让观众在欣赏科幻剧情的同时,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人性等问题,通过科幻的视角进行呈现,引发观众的共鸣。例如,可以创作一部关于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关系的微短剧,探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类如何保持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2. 创新叙事方式,打造独特故事: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新颖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如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等,增加剧情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注重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情节漏洞和不合理的设定。同时,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成长和情感变化推动剧情发展,使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例如,一部以多线叙事的科幻微短剧,讲述了不同时空的几个人物因为一个神秘的科幻事件而产生联系,他们在各自的故事线中经历挑战和成长,最终汇聚在一起解开谜团,这种叙事方式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剧情的悬念和紧张感。
3.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作品价值:将科幻元素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作品。例如,可以借鉴古代神话、民间传说等素材,进行科幻改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幻故事,增强作品的辨识度和文化价值。比如,以三星堆文化为蓝本创作的科幻微短剧,通过AI技术展现古代文明与未来科技的碰撞,既展示了神秘的三星堆文化,又呈现出独特的科幻想象。
(二)合理利用资金,优化制作流程
1. 精准定位,控制制作成本:在项目策划阶段,要对目标受众、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精准定位作品的类型和风格,避免盲目追求大制作、大场面,从而合理控制制作成本。可以通过精简剧情、优化场景设置等方式,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最佳的制作效果。例如,对于一些低成本的科幻微短剧,可以选择以小场景、少角色为主,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独特的创意来吸引观众,而不是在大场景和特效上投入过多资金。
2. 引入先进技术,提高制作效率:除了AI技术外,还应关注其他新兴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如虚拟拍摄、云制作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例如,利用虚拟拍摄技术可以在摄影棚内搭建各种虚拟场景,减少实地拍摄的成本和时间;采用云制作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协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一些科幻微短剧利用虚拟拍摄技术,让演员在虚拟的未来城市中进行表演,既节省了搭建真实场景的成本,又能够实现各种奇幻的场景效果。
3. 优化后期制作,提升视觉效果:在后期制作环节,要注重对画面、音效、特效等方面的精细打磨,提升作品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光影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科幻氛围;在特效制作上,要注重细节处理和真实感呈现,避免出现五毛特效的情况。同时,要根据剧情和画面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和音效,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例如,在一部关于宇宙探索的科幻微短剧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光影效果,展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搭配震撼的音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1. 高校与职业教育协同培养: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加强对科幻影视人才的培养,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如科幻影视创作、AI影视制作等,培养学生在科幻文学创作、影视制作、AI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与影视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一些高校开设了科幻影视专业,课程涵盖科幻小说写作、剧本创作、影视拍摄与剪辑、AI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成为既懂科幻又懂影视制作的复合型人才。
2. 企业内部培训与提升:影视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和交流活动,让员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探索,为员工提供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例如,企业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影视制作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3. 引进外部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幻影视人才,包括编剧、导演、特效师、AI技术专家等,充实企业的人才队伍。通过引进外部人才,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提高企业的创作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要注重人才的融合与培养,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一些影视企业引进了国外的特效师,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特效制作技术和经验,提升了企业在科幻微短剧特效制作方面的水平。
(四)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降低技术风险
1. 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影视企业应加大对AI技术、虚拟拍摄技术等在影视制作中应用的研发投入,与科技公司、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创新模式。通过合作研发,不断完善技术功能,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技术应用的风险。例如,影视企业与AI技术研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科幻微短剧创作的AI工具和平台,实现创意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2. 建立技术标准与规范: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应制定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标准和规范,明确技术使用的范围、流程和质量要求,避免因技术滥用和不规范操作导致的版权问题、质量问题等。同时,要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监管,确保技术的合法、合规使用。例如,制定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和使用规范,明确AI在剧本创作、特效制作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3. 培养技术应用人才,提高技术驾驭能力:除了培养复合型的创作人才外,还应注重培养专业的技术应用人才,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AI技术、虚拟拍摄技术等在影视制作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技术的驾驭能力。通过提高技术应用人才的专业水平,降低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充分发挥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优势。例如,开展针对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应用的培训课程,培养专业的AI影视制作人才,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来源:传媒内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