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青点的日子,不管是辛苦还是美好,终究都是人生短暂的插曲,转眼间就要各奔前程。
《依依向北风》是一部久违的年代剧,讲述了一代知青下乡返城的故事。
知青点的日子,不管是辛苦还是美好,终究都是人生短暂的插曲,转眼间就要各奔前程。
而对于俞乐山,盛雪竹,乔正君来说,比起工作安排,更茫然的是如何安置暖暖。
暖暖是曲芳菲和乔正君的孩子,一个不怎么美丽的错误。
曲芳菲人已经不在了,乔正君的案子也已经解决,孩子理应由父亲接回去抚养。
然而,乔正君却没有认下这个孩子。
表面上看是乔正君进迫于母亲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孩子,和领导女儿处对象。
但实际上,乔正君自己也不想认下这个孩子,只是碍于一丝良知的谴责。
而母亲的苦苦哀求,刚好给了他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
不要暖暖的是奶奶,不是他这个父亲,他也很无奈,他只是在两难之间,选择了孝顺。
这么听母亲的话,当初和曲芳菲钻被窝的时候,也没见他请示母亲,那会不是挺有主见的吗?
其实乔正君的身上,有许多人的影子,懦弱又自私,但还有点良知。
盛雪竹的选择,其实也是差不多。
曲芳菲离开好之后,作为“大姨”的盛雪竹一直坚持把孩子抱在身边,她从来不信任俞乐山。
或者更直接点说,她打心底里瞧不起俞乐山,不愿意交出孩子。
但是当王潇给他带来工作的好消息,她的态度也开始变了。
王潇告诉她,比起照顾一个孩子,在医院可以救助更多人,可以实现她的理想。
而且挣钱了才能更好对孩子,最后医院不远,回来看孩子只需要一天路程。
王潇出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心思,为盛雪竹放弃抚养孩子找的说辞,被盛雪竹欣然接受。
盛雪竹说服了自己,开始相信俞乐山是个好父亲,俞乐山可以照顾好孩子,含着不舍的眼泪去医院报到。
而俞乐山自然成了那个最无辜的人。其实他才是那个最不需要对暖暖负责的人,偏偏他成了承担最多责任的人。
乔正君走上了康庄大道,盛雪竹也有了体面的未来,只有俞乐山工作都没有着落。
母亲从厂子里提前退下来,腾出来的空缺给了妹妹,而他只能自己另谋生计。
他其实早有预料,所以从很早开始他就在为自己的生意做准备。
他和一些老药农合伙,从山里倒腾药材往外卖。
只是这样一来,他就时常要进山,还要往外地跑,没办法把暖暖养在身边。
最终,只能是同意乔正君母亲的提议,将暖暖送给了一户没有孩子的人家抚养。
这户人家是乔正军母亲帮忙联系的,夫妻都是玩具厂的职工,经济条件不算很好,但至少比俞乐山强,该有的都有。
俞乐山没有收下这对夫妻的红包,而是提出自己每个月给孩子十块钱补助,这在七十年代不是小数目。
他这么做的目的,还是要确保自己随时可以见孩子,随时可以知道孩子的情况,暖暖不会被亏待,不会被欺负。
唯一不周全的地方,是俞乐山从始至终没有告知盛雪竹,没有和盛雪竹商量,盛雪竹一直以为,暖暖被送回了俞乐山老家。
但这种隐瞒,恰恰是俞乐山最善良的地方。
这个事情没办法商量,他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要送养,除非把乔正君供出来。
而盛雪竹的性情,一旦知道了乔正君才是暖暖的亲生父亲,搞不好一冲动,又是一封举报信。
到那个时候事情闹大了,乔正君的前程没有了,暖暖的抚养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后盛雪竹还是要在孩子和工作之间做选择。
对俞乐山来说,这样的结果他自己倒是省心了,难题都给了盛雪竹,但他没有这样做。
他答应过曲芳菲,相信曲芳菲肯定希望女儿暖暖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所以,不如还是他来做决定,他来承受一切。
将来不管是乔正君还是盛雪竹,他们各自发展好了,回过头来都能给暖暖更好的帮助和补偿。
在这之前,就由他来当“坏人”,来承担骂名。
可以说,俞乐山的决定是真正的不求回报,只求问心无愧,而这正是他比其它人更有担当的表现。
来源:月影星辰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