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甄嬛传》的后宫里,华妃虽骄纵跋扈,却成了“打工人心中的老板天花板”——即便落魄,手下奴才也无一人落井下石,颂芝不离不弃,素喜愿扛“火烧碎玉轩”的掉脑袋差事。究其根本,是华妃把“不亏待下属”刻进了骨子里,比后宫其他主子更懂“人心换人心”。
在《甄嬛传》的后宫里,华妃虽骄纵跋扈,却成了“打工人心中的老板天花板”——即便落魄,手下奴才也无一人落井下石,颂芝不离不弃,素喜愿扛“火烧碎玉轩”的掉脑袋差事。究其根本,是华妃把“不亏待下属”刻进了骨子里,比后宫其他主子更懂“人心换人心”。
对比其他主子,华妃对下属的“大方”尤为突出。沈眉庄为削减开支停了下人的绿豆汤,美其名曰“折现成银分下去”,可银子经层层盘剥,最终落不到奴才手里,相当于“取消高温补贴换绩效,最后还可能倒扣钱”;而华妃从不愿亏着身边人:
- 得知绿豆汤被停,她当即让人拿银票给宫女太监补福利,直言“宫里就这么几个人,能有多大花销”;
- 雍正下令各宫用度缩减一半,她自己手头再紧,也不克扣下人工钱,没钱就冒险“买官卖官”凑钱,也要把赏赐落实;
- 逢年过节有丰厚赏赐,日常有额外补贴,甚至用金纸包赏银——这份“从不吝啬、主动为下属谋好处”的态度,让奴才们看到了“被尊重、被重视”。
更难得的是,华妃“宁愿自己难,也不亏下属”。她虽生活奢靡,吃西瓜用银叉子、有专属小厨房,可这份“对自己大方”的同时,从没想过从下属身上省钱。即便她的俸禄(妃位年俸800两)远不够支撑开销(每月花8000两,约今160万),大多靠哥哥年羹尧补贴,甚至被雍正“算计”自掏腰包办差事,也没动过“削减下属福利”的念头。
对打工人来说,“不克扣、肯奖赏、愿担责”的老板,本就是稀缺品。华妃或许不是完美的人,却用“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不亏待身边人的态度”,换来了下属的死心塌地。毕竟在后宫当差,跟着华妃能拿到真金白银的福利,不必担心“福利被折、辛苦被轻贱”——这样的“老板”,难怪奴才们愿陪她走到最后。
来源:龙吟RF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