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庚希在剧终后接受了采访,说了她是怎么把吴细妹一步步做出来的。说白了,这次她把人物的“前后差别”做得特别细,从一个看起来还带着稚气的小姑娘,慢慢被生活磨成一个谨慎又带点冷的女人。结尾那场在警局的戏,挺戳人的:她低着头,说出“这辈子好没意思”那句台词,画面里有粉
《命改一生》收官,豆瓣评分7.6,观众讨论热度还在。
李庚希在剧终后接受了采访,说了她是怎么把吴细妹一步步做出来的。说白了,这次她把人物的“前后差别”做得特别细,从一个看起来还带着稚气的小姑娘,慢慢被生活磨成一个谨慎又带点冷的女人。结尾那场在警局的戏,挺戳人的:她低着头,说出“这辈子好没意思”那句台词,画面里有粉色的塑料拖鞋,有很浓的南方口音,还有她身上那些纠结——家暴、杀人、谎言,和一种想要自救的劲儿。很多人看完会觉得她既可怜又危险,李庚希也说,这个反差正是戏味儿的来源。
她把人物当成一个会变化的过程来演。早期的吴细妹,走路带着轻浮的节拍,说话有点快,眼神里偶尔透出不成熟的自信;到后期,步子慢了,眼里多了算计和疲惫,声音也收了起来。李庚希把这些身体语言、语速、停顿都当成台词的一部分去打磨。别小看这些细节,扫地时的弯腰幅度、拖鞋踩地的声音,哪怕一个停顿,都能把一个人的状态交代清楚。
口音是她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剧组要求带南方小镇的腔调,但不能演成刻板印象,也不能一上来就让人笑场。她把方言练成角色的“气味”,不是装饰而是身份的一部分。为了自然,她在语调和停顿上下了功夫,甚至注意口型,力求让台词像平常人说的话,而不是“学”出来的。
剧情结构不走那种一步到位的快破案路线,选择把人物线拉长,用几段关系去剖开吴细妹的人生。故事从那个藏尸的木箱开始,慢慢把她和几个男人的十多年纠葛摊开看:被迫和郭阿弟成婚,活在家暴里;后来杀了丈夫,逃离,和倪向东在一起,结果倪染毒变了性情,两人也爆发了暴力;最终与曹小军结婚,看着像安稳了,却被过去的秘密拖回泥潭。每段关系像一面镜子,照出她的选择和代价。李庚希把这些关系一段段拆开演,不把它们混成一锅,观众才能慢慢看到人物的因果链。
她在读剧本时也抓住了很多隐喻。比如片子里不同人的声音分量不一样,人物需要学会听谁、信谁;还有那个画面——田宝珍边走边读书,和吴细妹扫地并列,上下对照很明显:知识和认知会影响人做决定。李庚希把这类细节当作塑造人物的线索,认为提高认知是角色做出合适抉择的前提。另外,剧里反复出现的芒果意象——被小心保护的东西也会腐烂——她把它看成命运无常的提醒,不是单纯的道具。
拍摄现场的那些细碎事儿也能看出用心。口音训练是前期的大工程,剧组希望听起来自然,却不希望听出戏。肢体动作上,扫地的节奏、弯腰的幅度、拖鞋在地上的声音,都被导演和演员当成表达的一部分,而不是苦相的外壳。李庚希在这些动作上做了大量重复,把它们变成一种不声不响传达信息的方式。
说到她的戏路,这也不是她第一次演复杂的人物。早年出演青春剧,到后来在《漫长的季节》里走出另一种气质——从柔弱到冷静的复仇者,观众渐渐接受她能往阴暗面走。现在接连两部让人把她和“凶手”联想到一起的作品,反而把她的可演范围扩大了。面对网上的各种评论,她开玩笑说,观众以为她会演凶手时,她可能不一定演;以为她演不了时,她又可能演了。观众的期待和她的选择之间,那种拉扯本身也是她想玩的戏路。
这次的角色积累给她带来的是职业判断力的提升。比起刚出道的冲劲,她现在更多地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接这个角色?怎么把它做实?不是简单想红或想出圈,而是希望每次演出都有前后联系,有技术上的沉淀和情感上的真实。拍戏的过程中,她也和团队里不少人建立起工作上的信任,过程里成长了不少。
采访的末尾,她又回到那句简单的话:踏实做事就好,其他的以后再看。听上去像是自我提醒,也像是给同行的忠告。她没有夸张的豪言壮语,说法平实,但能看出她在职业路上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了。
来源:成熟橘子1vO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