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不会害你。”敬妃叹息,目光转向了胧月公主寝殿的方向,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沉重,“但你得答应我一件事。若有朝一日,我……”
月光如霜,洒在翊坤宫后那条幽深的夹道上。
敬妃的声音,比夜色更凉:“我知道你和十七爷的事情。”
这句话像一把淬了毒的冰刃,直插甄嬛心底。
她僵立在原地,指尖冰凉。
“我不会害你。”敬妃叹息,目光转向了胧月公主寝殿的方向,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沉重,“但你得答应我一件事。若有朝一日,我……”
话音未落,远处走廊拐角,一道纤瘦的影子猛地顿住,欣贵人捂住了嘴,心跳如鼓。
她只听到了那句“我不会害你”,以及那未尽的嘱托。
她应该上前,还是退后?
在后宫,知道秘密,往往比保守秘密更危险。
01
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已经是众人眼中最大的传奇,也是最大的异数。
她带着凌厉的锋芒和难以言喻的沉重,重新坐上了熹妃的宝座。
然而,权力越大,秘密就越难以掩藏。
她与果郡王的私情,是她华丽锦袍下最锋利的倒刺,时刻提醒着她,如今的尊荣不过是建立在随时可能崩塌的沙塔之上。
回到宫中这半年,她几乎夜不能寐。
她时刻提防着皇后,提防着那些伺机而动的妃嫔,但最让她感到不安的,却是那个一直沉默地站在她身后、抚养着胧月的敬妃。
敬妃,一个看似无欲无求,实则对安稳和亲情有着极致渴求的女人。
她曾是甄嬛的盟友,也曾因胧月而与甄嬛反目,但最终,她们在复杂的宫廷中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平衡的关键,就是胧月。
胧月与敬妃亲厚,这是满宫皆知的事实。
甄嬛虽然是生母,却无法割舍对胧月的愧疚。
她看得出,敬妃对胧月的爱,是真真切切的,是她在这个冰冷宫廷中唯一的慰藉。
最近几日,敬妃看她的眼神,总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仿佛要将她内心的秘密挖出来晒在阳光下。
这种眼神让甄嬛感到窒息。
这天下午,甄嬛去敬妃宫中探望胧月。
胧月正在认真地描摹字帖,敬妃则在一旁静静地做着女红。
"熹妃娘娘今日气色好多了,"敬妃抬起头,语气平淡,手里的针线却未停,"不过,娘娘似乎心事重重。"
甄嬛淡淡一笑:"宫中琐事缠身,难免心烦。让敬妃挂心了。"
敬妃放下针线,看着甄嬛,眼神不再是之前的平静,而是带了一丝探究:"琐事?宫中的琐事,无非是些人情往来、规矩礼仪。娘娘如今地位稳固,能让你心烦的,恐怕不是琐事,而是……大患。"
甄嬛的心猛地一沉,面上却依旧镇定:"敬妃娘娘多虑了。"
"是吗?"敬妃起身,亲自为甄嬛添茶,动作缓慢而优雅。
她的指尖轻轻触碰茶盏,仿佛在思考什么。
"娘娘可曾想过,有些事情,一旦沾染,便再难洗净。即便是回宫,也只是将那污渍藏在了最深处。"
甄嬛握紧了手中的帕子,知道敬妃这是在敲打自己,甚至可能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她回宫后,与果郡王的信件往来,虽然极其隐秘,但只要有人有心去查,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本宫不明白敬妃娘娘的意思。"甄嬛的声音有些发紧。
敬妃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指向了胧月:"胧月这孩子,聪明伶俐,像极了娘娘。只是她如今与我亲近,只怕日后……"
敬妃的话,忽然被胧月清脆的声音打断:"额娘,熹母妃,你们在说什么呀?"
敬妃立刻收回了深沉的目光,温柔地摸了摸胧月的头:"没什么,我们在说宫里的花儿开得好。快去玩吧。"
甄嬛看着敬妃,知道这场试探已经结束,但危险却并未解除。
敬妃的警告,已如一座沉重的山,压在了她的心头。
02
敬妃不是一个鲁莽的人,她深知后宫的生存之道:静水流深,不动声色。
她之所以能察觉到甄嬛的秘密,并非靠什么高明的侦查手段,而是源于她长久以来对细节的观察,以及一个旁人容易忽略的"巧合"。
那是在甄嬛回宫后不久,果郡王奉旨外出巡查河道。
回来时,他向皇帝进献了一些江南特产,其中有一套极为精巧的螺钿妆奁,被赏赐给了甄嬛。
敬妃偶然在闲聊中问起妆奁的样式,甄嬛随口回答说,那螺钿的图案是"雪中红梅"。
然而,敬妃却清晰地记得,她曾在皇帝书房的奏折附件中,看到过果郡王献礼的清单,上面写得清清楚楚:那妆奁上镶嵌的,分明是"双鱼戏莲"。
雪中红梅,是甄嬛在凌云峰时最爱描绘的意境。
双鱼戏莲,却是果郡王最常用的、象征自由和思念的图案。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纰漏,让敬妃心生疑窦。
她开始暗中留意。
她发现,甄嬛偶尔会对着一盆从圆明园移植来的山茶花发呆。
那山茶花,开得极盛,颜色艳丽。
她想起,果郡王回京述职时,曾特意向皇帝求了一株山茶,理由是"此花与十七弟性情相投"。
敬妃派人查问,那山茶花,正是从果郡王府邸的别院中移出来的。
如果只是这些,尚不能说明问题。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敬妃确定了心头的猜想。
那是皇帝病重,宫中一片肃杀之时。
果郡王深夜入宫觐见。
敬妃当时正准备去太后宫中请安,路过御花园的假山旁,她亲眼看到果郡王和甄嬛在假山阴影处低声交谈。
果郡王的神色带着强烈的痛苦与不舍,而甄嬛的眼底,是藏不住的悲怆与爱恋。
虽然对话内容一句未听清,但两人之间那份"生离死别"的氛围,绝非寻常的叔嫂关系能够解释。
敬妃是宫中老人,她比谁都清楚,这种眼神,只有对情人才有。
她没有声张,甚至没有让贴身侍女玉盏察觉。
她默默地退去,像一团融入夜色的幽灵。
从那一刻起,敬妃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必须利用这个秘密,但绝不能毁掉它。
她要的不是甄嬛的性命,而是胧月的未来,以及她自己余生的安稳。
03
敬妃对胧月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抚养。
她膝下空虚多年,胧月是上天赐予她的礼物。
她将所有不能给予皇帝的爱,所有对亲情的渴望,都倾注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她知道,甄嬛是胧月的生母,血缘关系是无法磨灭的。
一旦甄嬛地位稳固,胧月早晚要回到生母身边。
但敬妃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她已经习惯了胧月依偎在自己身边的温暖,习惯了她奶声奶气地喊自己"额娘"。
她曾为此与甄嬛争执,最终以妥协收场。
甄嬛承诺,胧月可以继续由敬妃抚养,但必须认她这个生母。
这个平衡,脆弱至极。
一旦甄嬛倒台,敬妃固然可以继续抚养胧月,但胧月身为罪妃之女,前途必定黯淡。
更重要的是,敬妃知道,皇帝对甄嬛的感情复杂而深沉。
如果甄嬛的秘密暴露,皇帝的雷霆之怒,绝不仅仅会针对甄嬛和果郡王。
连带的,是所有与甄嬛亲近的人,包括胧月。
敬妃坐在宫殿里,看着窗外摇曳的竹影。
她知道,她必须找到一个万全之策,一个能让她和胧月永远处于安全之地的筹码。
甄嬛的秘密,就是她唯一的筹码。
她开始筹谋如何与甄嬛进行这场危险的对话。
她不能留下任何把柄,也不能让甄嬛有机会反咬一口。
她需要一个既能让甄嬛感到恐惧,又不得不妥协的时机。
时机很快就来了。
那晚,内务府送来了为胧月定制的冬衣。
敬妃在检查时,发现衣服的袖口处少缝了一颗珠子。
她立刻命人将掌管此事的小宫女叫来,当着甄嬛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若是哪天出了大事,谁来承担?"敬妃的声音严厉,目光却一直落在甄嬛的脸上。
甄嬛明白,敬妃并不是真的为了那颗珠子生气,她是在提醒自己,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当晚,敬妃便派人传信,请甄嬛深夜到翊坤宫后院的竹林小亭相见,说是"有要事相商,事关胧月"。
甄嬛接到消息时,心头一震。
她知道,敬妃终于要摊牌了。
她必须去,因为她不能拿胧月冒险。
04
欣贵人,一个在后宫中地位不高不低,却异常敏锐的旁观者。
她的生存之道,就是"耳聪目明,嘴紧心细"。
她没有强大的家世,没有皇帝的专宠,唯一的优势就是她的谨慎和对局势的判断力。
她深知,甄嬛回宫后,后宫的格局已然改变。
甄嬛与敬妃的关系,一直是她观察的重点。
敬妃的宫殿与她的居所并不远,常常能看到敬妃宫里进出的宫女太监。
最近,她注意到敬妃宫里的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尤其是敬妃身边的大宫女玉盏,平日里是极为沉稳的人,最近却总是神色匆匆,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欣贵人开始留心。
她知道,敬妃和甄嬛之间有着一种共生又对抗的复杂关系。
她们是盟友,但她们之间隔着一个孩子,胧月公主。
这天,欣贵人准备去太后宫中抄写经书,路过御花园时,她听到假山后面传来一阵低沉的说话声。
她本能地放慢了脚步,躲在一丛修剪得极为整齐的松柏后面。
她看到,是敬妃和甄嬛。
她们的距离比平常更近,神情比平常更严肃。
"……你当真以为,天衣无缝吗?"这是敬妃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沙哑。
甄嬛没有说话,只是背对着她,身形微微颤抖。
欣贵人屏住呼吸,知道自己可能撞见了不得了的秘密。
她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只见敬妃忽然上前一步,握住了甄嬛的手腕。
"我不会害你,"敬妃说出这句话时,语气异常坚定,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重量。
紧接着,敬妃的目光投向了胧月公主寝殿的方向,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像耳语,又像诅咒。
"……若有朝一日,我不得不离开,你必须答应我,胧月……"
后面的话,被一阵突如其来的夜风吹散,只剩下一片树叶的沙沙声。
欣贵人的心跳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不得不离开"这五个字,在宫中意味着什么。
是失宠?
是被废?
还是……死亡?
她不敢再听。
她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迅速且无声地退了回去,沿着另一条小路,快步离开了御花园。
她脑海里反复回荡着敬妃那句"我不会害你",以及那未尽的"胧月"嘱托。
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宫妃之间的谈话,这其中,藏着巨大的秘密,甚至可能牵连到皇室的安危。
她回到自己的宫殿,浑身发冷。
她需要消化这个信息,并决定自己该如何自处。
告诉皇帝?
她没有证据,只会引火烧身。
告诉皇后?
皇后与甄嬛是死敌,如果这个秘密与甄嬛的性情有关,皇后一定会利用,但她同样可能被当作知情不报的帮凶。
欣贵人最终决定,装聋作哑。
她必须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静和无知。
因为她知道,如果敬妃和甄嬛达成了某种协议,那么这个协议的危险性,足以吞噬任何一个试图介入其中的人。
05
甄嬛依约来到竹林小亭。
夜色深沉,竹影幢幢,将敬妃的脸映衬得晦暗不明。
"坐吧,熹妃。"敬妃的声音平静,像是在谈论天气,而不是决定两个人生死的大事。
甄嬛坐下,没有绕弯子:"敬妃娘娘深夜召见,想必不是为了赏月。请直言。"
敬妃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热气:"我看到了。"
三个字,比千言万语更具杀伤力。
甄嬛的手指紧紧扣住了石桌边缘,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我不知道娘娘看到了什么。"她试图否认。
敬妃笑了,那笑容中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疲惫:"不必费心否认。你回宫后,与果郡王在假山后的私会,你进宫时的那套螺钿妆奁,以及你对那株山茶花的留恋。我看到的,是你们之间,不该有的情意。"
敬妃放下茶盏,目光冰冷而坚定:"熹妃,这宫里没有傻子,只有装傻的人。你以为你瞒得很好,但你忘记了,我和你一同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我知道,你做不到冷心冷情。"
甄嬛沉默了。
她知道,在敬妃面前,任何辩解都是徒劳。
敬妃要的,不是她的解释,而是她的服从。
"你既然知道,为何不禀告皇上?"甄嬛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
敬妃叹息:"我为何要害你?你若倒了,胧月怎么办?她是我这辈子唯一的慰藉。她是你我的女儿。你若犯下弥天大错,胧月即便不死,也必定是罪臣之女,终生抬不起头。"
"我不会害你,"敬妃重复了这句话,语气里多了一层恳切,"因为害你,就是害我自己,害胧月。"
甄嬛的眼眶微微泛红,这句"我不会害你",确实是她回宫后听到的最有人情味的话,却也带着最沉重的威胁。
"那么,娘娘的条件是什么?"甄嬛问。
敬妃向前倾身,压低了声音,语气忽然变得非常郑重,甚至带了一丝哀求。
"我要你答应我,如果有一天,我……我不得不离开这个深宫,你必须保证,胧月公主的安全,要高于一切。"
"高于一切?"甄嬛不解,"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敬妃摇头:"不,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天,你和十七爷的事情,或是你腹中的秘密,暴露了,你必须用你的性命,去换胧月的平安。"
甄嬛脸色骤变。
敬妃不仅知道她和果郡王的私情,她甚至猜到了……她腹中孩子的秘密!
"你……你在说什么?"甄嬛声音颤抖。
"我没有说错。"敬妃语气平稳,"你以为我没有察觉吗?你回宫后,身体状况异于常人。你腹中的胎儿,比寻常的月份要大上一些。熹妃,你太聪明了,聪明到让我不得不防。"
敬妃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一样砸在甄嬛心上。
她知道,敬妃的观察力远超她的想象。
敬妃继续道:"我不会揭穿你腹中胎儿的秘密,我也不会揭穿你和十七爷的事情。但作为回报,你必须给我一个保障。"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更加冰冷而决绝,这才是她真正的底牌。
"若我死于非命,你必须立刻将胧月带离京城,永不回宫。"
这个要求太出乎意料了。
甄嬛猛地站起身。
"娘娘,你这是……"
06
"我这是在自保。"敬妃打断了甄嬛,眼神中充满了悲凉。
"熹妃,你现在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你位高权重。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如今的地位,就像站在悬崖边上。你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敬妃的话,让甄嬛无法反驳。
她现在的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我抚养胧月多年,我比谁都清楚她的性情。她对皇上的感情,是真挚的。如果有一天,她知道自己是被一个谎言所保护,她会崩溃的。"敬妃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不能让她承受这样的打击。"
敬妃的目光忽然变得锐利:"而你,你和十七爷的感情,终究是宫中的禁忌。一旦事发,皇上必定震怒。到时候,你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到牵连,包括你腹中这个秘密的孩子。"
"你必须向我承诺,如果你和果郡王真的败露,你不能牵连到胧月。你要用你所有的权力,去保护胧月,让她成为唯一的例外。"
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要求。
敬妃要求甄嬛,在性命攸关之时,将胧月的安危置于所有孩子之上。
甄嬛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温宜、灵犀,以及腹中未出世的孩子。
"你让我如何取舍?"甄嬛的声音带着痛苦。
"你没有选择。"敬妃语气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威压却让人无法抗拒,"要么,你现在就去向皇上坦白,你腹中的胎儿是十七爷的。要么,你就答应我的条件。"
敬妃拿出了她最大的筹码:对甄嬛腹中秘密的知情。
她缓缓地,一字一句地补充了那句被夜风吹散的嘱托,也是她真正的核心要求。
"……若我死于非命,你必须立刻将胧月送出宫,交给一个你信得过,且与朝局无关的人家抚养。而那个人,必须是我的故交。"
"我的故交?"甄嬛皱眉。
"对,一个你意想不到,但能真正保护胧月的人家。"敬妃嘴角露出一丝讳莫如深的笑意。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伴随着衣料摩擦的声音。
敬妃和甄嬛几乎是同时警觉地抬头。
欣贵人因为经书没有抄完,折返回来想拿遗落在路上的小抄,她万万没想到,那条平时无人经过的夹道,今晚却成了秘密的交汇点。
她只听到了敬妃最后的那句嘱托:
"……我的故交。"
欣贵人身体一僵,呼吸停滞。
她看到敬妃和甄嬛齐齐看向她这边,夜色中,那两双眼睛,如同幽冷的寒星。
敬妃的眼神,带着一种警告与审视;而甄嬛的眼神,则是瞬间的杀意,随即被她压制。
欣贵人知道,自己撞见了一个巨大的秘密。
她应该如何反应?
她吓得手脚冰凉,不敢多问,更不敢靠近。
她看到敬妃对甄嬛使了一个眼色,随后,敬妃的声音忽然提高,语气瞬间转为闲聊般的轻松:
"……所以,这料子我打算让内务府再送一批过来,给胧月做几套春衫。欣贵人,这么晚了,你在这里做什么?"
欣贵人知道,这是敬妃在给她台阶,也是在给她最后一次机会。
她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她强压下心头的恐惧,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故作镇定地回答,但她知道,自己已经被卷入了这场旋涡之中。
她听到的"故交"是谁?
敬妃究竟在谋划什么?
甄嬛又会如何应对?
07
欣贵人深知,自己刚刚听到的那句"我的故交",是这场秘密会谈中最关键的线索。
这不仅仅是关于胧月的嘱托,更是敬妃为自己留下的后手。
她定了定神,强迫自己笑得自然一些:"回敬妃娘娘,熹妃娘娘。奴婢是来找今早不慎遗落的一块帕子,想必是掉在这里了。扰了两位娘娘清净,奴婢该死。"
她立刻弯下腰,装模作样地在地上摸索。
敬妃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像冰冷的刀锋,让欣贵人感到无所遁形。
但最终,敬妃选择了放过她。
"夜深露重,欣贵人早些回去歇着吧。"敬妃淡淡地说。
"是,奴婢告退。"欣贵人几乎是逃也似地离开了竹林小亭,她不敢抬头,不敢多看一眼。
她没有多问,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如果她问了,下一刻她就会成为敬妃和甄嬛共同的眼中钉。
她宁愿保持无知,也不愿成为一个知情的牺牲品。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出现,反而促成了敬妃与甄嬛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
在欣贵人离开后,甄嬛坐回石凳上,脸色铁青。
"娘娘,欣贵人已经听到了部分内容。"
敬妃神色平静,仿佛一切都在她的计算之中:"她听到了,但她不敢多问。她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
"但她终究是个隐患。"甄嬛语气冰冷。
敬妃摇了摇头:"不,她不是隐患,她是我们达成协议后的……见证人。如果她将今晚的事情告诉了皇后,皇后只会认为我们是在密谋对付她。这反而会让我们更紧密地站在一起。"
敬妃的城府,远超甄嬛的想象。
她不仅要胁迫甄嬛,还要将一个不相干的人卷入其中,作为他们秘密联盟的缓冲和掩护。
"现在,我们继续谈故交的事情。"敬妃将话题拉回正轨。
"娘娘的故交,究竟是谁?"甄嬛问。
敬妃这才揭露了她真正的底牌,也是她多年来一直隐藏的秘密。
"我的故交,是前朝重臣,已故的端王爷的侧室,沈氏。"
甄嬛大惊失色:"端王爷?他不是早已告老还乡,避世不出多年了吗?"
"端王爷确实避世了,但他的侧室沈氏,是我的远房表姐。"敬妃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只有在绝对信任下才会流露出的真挚,"她当年入宫选秀,落选后被赐给了端王爷。她性情与我相似,淡泊宁静,但却心有沟壑。"
敬妃解释了她这个要求的深层原因。
"端王爷虽然避世,但他在朝中的人脉和影响力仍在。更重要的是,端王府远离京城,隐居之地极为安全,且沈氏从未涉足后宫争斗,是绝对干净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和果郡王的事情败露,宫中必将大乱。胧月留在宫中,只有死路一条。而你即便牺牲自己,也无法完全保证她的安全。只有将她送到端王府,沈氏身边,才能万无一失。"
敬妃看着甄嬛,目光中带着恳求:"沈氏曾答应我,若我遇到大难,她会替我抚养胧月,视如己出。这是我唯一的退路。"
甄嬛终于明白,敬妃的"我不会害你"的背后,隐藏着多么深沉的算计和悲哀。
敬妃对胧月的爱,让她不得不提前为胧月铺设一条后路,甚至是以她自己的性命为代价。
"你为何说,若你死于非命?"甄嬛问出了最核心的疑问。
敬妃的眼神忽然黯淡下来,带着一种对命运的洞察。
"熹妃,你知道皇后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联手对付皇后,难保不会被她反噬。我没有你那般聪明,也没有你那般狠心。我只是想求一个安稳。"
"但如果皇后发现了我对胧月的布置,她一定会拿我开刀。她会认为,我掌握了你的秘密,所以才敢如此。所以,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敬妃的"先下手为强",不是对付皇后,而是对付她自己。
她要求甄嬛承诺,一旦她"死于非命",甄嬛必须将胧月送到沈氏那里。
这才是敬妃真正的嘱托:她用自己的生命,为胧月买了一个终生的安全保障。
她用自己对胧月的爱,制衡了甄嬛对果郡王的爱。
"如果你不答应,我现在就可以去告诉皇上,你腹中的孩子,绝非皇上亲生。"敬妃的声音恢复了冰冷。
甄嬛知道,自己别无选择。
敬妃的秘密虽然残酷,却给予了她一条生路。
"我答应你。"甄嬛艰难地吐出这三个字,"若你死于非命,我一定将胧月安全送至沈氏府上,并妥善安置。我发誓。"
敬妃听到这个承诺,如释重负。
"很好。从今往后,我们是真正的盟友。但这个秘密,只有你我二人知道。欣贵人听到的,只是一个意外,我们只需要让她相信,我们是在讨论如何对付皇后,就够了。"
敬妃的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欣贵人是个聪明人,她会自己脑补出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我们俩联手,她若敢多嘴,必死无疑。"
她们的密谈结束了,但另一个隐秘的联盟就此诞生。
08
甄嬛回到永寿宫,一夜无眠。
敬妃的筹谋,让她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敬妃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她用最温柔的爱,编织出了最致命的陷阱。
她知道,只要她和果郡王的秘密不暴露,敬妃就不会动她。
但一旦有风吹草动,敬妃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以启动她的"胧月保护计划"。
甄嬛必须加紧对皇后的反击,这是她唯一的出路。
只有彻底铲除皇后,才能让敬妃的秘密协议失去启动的必要。
她开始着手,秘密调查端王爷和沈氏的情况。
正如敬妃所说,端王爷早已远离京城,沈氏也确实是个不问世事的女子。
端王爷虽然是前朝老臣,但当年与皇帝的夺嫡之争无关,反而因避世而得到了皇帝的尊重。
这个"后路",确实是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欣贵人那边,如敬妃所预料的那样,陷入了极度的恐慌。
她回去后,彻夜未眠,将听到的只言片语反复琢磨。
"我不会害你。"
"胧月的安全高于一切。"
"我的故交。"
她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得出了一个结论:敬妃和熹妃,正在密谋一个巨大的计划,这个计划涉及到胧月的安危,甚至可能牵连到皇嗣。
而敬妃提到的"不得不离开",让她怀疑敬妃可能已经察觉到自己身处险境,正在为胧月铺路。
欣贵人决定,彻底封口。
她开始刻意疏远敬妃和甄嬛,表现得比以往更加低调。
她甚至故意在人前说起自己近来身体不适,减少了出门的次数。
她希望用这种方式,向敬妃和甄嬛证明:她是一个没有威胁的旁观者。
但她不知道的是,她的这份谨慎,反而让敬妃和甄嬛更加放心。
敬妃甚至在一次偶然的碰面中,主动与欣贵人闲聊了几句,语气温和,仿佛那晚的密谈从未发生。
"欣贵人,最近可好?本宫听闻你近来身体不佳,可要多注意休息。"
欣贵人诚惶诚恐地回道:"多谢娘娘挂念,奴婢只是有些春困,并无大碍。"
敬妃笑了笑:"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懂得为自己打算。这宫中的事情,看明白了,反而不如糊涂些好。"
这句话,在欣贵人听来,无疑是赤裸裸的警告:她最好继续糊涂下去。
09
甄嬛与敬妃的"秘密联盟"达成后,两人在表面上的互动更加亲密无间。
这让皇后和安陵容等人疑窦丛生,却又找不到任何破绽。
敬妃的隐忍和配合,让甄嬛得以心无旁骛地进行她对皇后的反击。
她利用剪秋和江福海的事件,一步步将皇后逼入绝境。
在这个过程中,敬妃始终扮演着最可靠的盟友角色。
她不动声色地为甄嬛提供支持,例如在关键时刻提供证人,或是为甄嬛营造舆论上的优势。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敬妃为了胧月,不得不依附于甄嬛。
只有甄嬛知道,敬妃的每一次帮助,都是在巩固她们之间的协议。
她是在告诉甄嬛: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履行你的承诺。
皇后倒台后,后宫大权落入甄嬛手中。
敬妃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荣耀。
但甄嬛知道,真正的危险并未解除。
果郡王仍在京城,他们的私情仍像一颗定时炸弹。
敬妃也知道。
她开始更加频繁地去探望胧月,教导她做人处事的道理,仿佛在为她未来的生活做最后的铺垫。
胧月越来越大,她对敬妃的依赖也越来越深。
有一天,胧月问敬妃:"额娘,您为什么总是说,要我听熹母妃的话呀?"
敬妃抚摸着胧月的头发,眼神复杂:"因为你的熹母妃,是最能保护你的人。她会像保护自己的性命一样保护你。"
胧月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敬妃的策略,是成功的。
她用亲情和威胁,将自己的命运和甄嬛的命运彻底捆绑在一起。
然而,命运终究未能放过果郡王。
当皇帝对果郡王产生疑心,并命令甄嬛毒杀果郡王时,甄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
她必须做出选择:是保全自己和孩子,还是与果郡王共赴黄泉?
这个选择,也牵动着敬妃的心。
敬妃在得知皇帝的命令后,第一时间找到了甄嬛。
"熹妃,你必须活下去。"敬妃的语气不容置疑。
甄嬛苦笑:"我若不活,胧月自然有你照顾。你不是已经安排好了后路吗?"
敬妃摇了摇头,眼中充满了悲悯:"我的后路,是建立在你活下去的基础上的。你若死了,皇帝定然会彻查你所有的关系。到时候,我即便将胧月送出去,也逃脱不了干系。而若你活下来,你才能真正地保护她。"
她再次强调了那个残酷的条件:"你必须将胧月的安全,置于一切之上。"
甄嬛最终选择了活下去,她毒杀了果郡王,彻底斩断了过去的牵绊。
当果郡王死讯传来时,敬妃在宫中抄写经书。
她没有流泪,只是手中的笔,忽然顿住了。
她知道,甄嬛已经迈过了那道最艰难的坎。
10
果郡王死后,甄嬛彻底成为了后宫的掌控者。
她地位稳固,再无人敢轻易动摇。
敬妃与甄嬛的秘密协议,也随着果郡王的逝去,仿佛尘封了起来。
然而,敬妃的嘱托,并没有被遗忘。
敬妃知道,皇帝身体日益衰弱,朝局动荡不安。
她开始担心,一旦皇帝驾崩,朝中势力重新洗牌,胧月仍有可能被卷入纷争。
她没有等到"死于非命"的那一天,但她决定,要让胧月的"后路"变得更坚固。
她以胧月身子娇弱,不耐京城湿热为由,向皇帝请求,让胧月前往南方避暑。
皇帝对胧月宠爱有加,加上敬妃多年来安分守己,皇帝很快就同意了。
但敬妃没有让胧月去寻常的皇家别院。
她秘密修书一封,写明了胧月抵达的日期和细节,派心腹太监送往端王府。
甄嬛心领神会。
她知道,敬妃这是在履行协议,主动将胧月送往那个"故交"沈氏的身边。
胧月离京的那天,敬妃抱着她,泪流满面。
"胧月,你要记住,到了南方,要听沈姨的话。她会教你很多东西。"
"额娘,您什么时候来看我?"胧月依依不舍。
"额娘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你。无论发生什么,额娘都会保你平安。"
敬妃的"守护",是以牺牲彼此陪伴为代价的。
她知道,只有胧月远离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才能真正安全。
甄嬛站在一旁,看着这对母女相拥,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敬妃才是真正的赢家,她用最隐秘的手段,为胧月争取到了最清白、最安全的未来。
欣贵人站在远处目送胧月离京。
她看着敬妃和甄嬛之间的眼神交流,忽然明白了那晚"我不会害你"背后的深意。
敬妃不是不会害甄嬛,而是她知道,只有甄嬛活下去,胧月才能活下去。
而那句"我的故交",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条后路。
欣贵人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多问,她的沉默,为她换来了在后宫的安稳。
她继续做着她的欣贵人,不争不抢,直到老去。
多年后,甄嬛成为了太后,权倾天下。
但她始终记得她对敬妃的承诺。
胧月公主,在南方端王府沈氏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远离朝堂风波的女子。
她清白,安稳,远离了所有的阴谋和血腥。
敬妃最终在宫中安然老去,她得到了她所渴望的平静。
她用一个秘密,换来了#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女儿的终生平安。
来源: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