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龚俊、彭小苒主演的古装武侠新剧《暗河传》正式上线,开播仅两天便迅速登顶各大平台热度榜单,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古装剧之一。然而,热度虽高,口碑却两极分化严重。尽管该剧改编自周木楠同名热门小说,且拥有动画版积累的庞大粉丝基础,但播出后却未能延续高光,反而因三
近日,由龚俊、彭小苒主演的古装武侠新剧《暗河传》正式上线,开播仅两天便迅速登顶各大平台热度榜单,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古装剧之一。然而,热度虽高,口碑却两极分化严重。尽管该剧改编自周木楠同名热门小说,且拥有动画版积累的庞大粉丝基础,但播出后却未能延续高光,反而因三大争议点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被不少观众批评为“视觉昏暗、表演失衡、台词出戏”,甚至直言“看得吃力又失望”。相较之下,由李宏毅、刘学义、敖瑞鹏主演的姐妹作《少年歌行》反倒凭借明亮画风与扎实演技持续赢得好评,口碑全面反超。
《暗河传》以杀手组织“暗河”为核心背景,讲述苏暮雨(龚俊 饰)在权力与道义之间挣扎求存的故事。剧集一开场便试图营造出肃杀冷峻的氛围,大量使用低饱和度色调与昏暗光影,几乎每一场夜戏都笼罩在深蓝与墨黑之中,室内场景也极少出现自然光源。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我手机亮度调到100%还是看不清人脸!”“这哪是古装剧,简直是恐怖片滤镜。”更有观众调侃:“建议剧组给每个观众配个手电筒。”这种极致阴郁的视觉风格虽意在突出“暗河”的神秘与压抑,却忽略了观剧的基本体验,导致画面细节丢失严重,人物表情模糊,连动作戏都显得混沌不清,严重影响沉浸感。
而更大的争议则集中在男主角龚俊的表现上。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流量小生,龚俊此次挑战沉默寡言、内心复杂的杀手领袖苏暮雨,本被视为一次转型突破的机会。然而,其原声台词却成了最大槽点。不少观众指出,他的语调过于平缓,缺乏情绪起伏,尤其是在关键对峙戏中,声音沉闷得近乎“念经”,完全无法传递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张力。有网友犀利评论:“他说话像在录有声书,完全没有代入感。”还有人认为,龚俊的嗓音更适合现代都市剧,放在古装语境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人翻出动画版配音进行对比,直言“动画男主都比真人更有气势”。
更令人意外的是,男配常华森的表现竟成为全剧最大亮点。他在剧中饰演野心勃勃、手段狠辣的苏昌河,无论是眼神戏、台词节奏还是肢体语言,都展现出极强的戏剧张力。尤其在与龚俊的多场对手戏中,常华森气场全开,言辞锋利、步步紧逼,而龚俊则显得被动拘谨,回应乏力,两人之间的较量仿佛不是势均力敌的博弈,而是单方面的压制。许多网友直言:“看他们对戏,总觉得苏昌河才是主角。”“常华森一出场,整个场子就压住了。”甚至有观众调侃:“这不是《暗河传》,这是《苏昌河传》。”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主角被配角压过”的现象并非偶然。从剧本设定来看,苏昌河本就是一个极具矛盾性与爆发力的角色——他既是改革派,又是背叛者;既理性冷酷,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相比之下,苏暮雨的性格偏向隐忍克制,情感表达内敛,若演员功力不足,极易显得“平淡”。而龚俊目前的表演尚未完全撑起这一复杂角色,尤其在情绪递进和层次处理上略显单薄,导致观众难以共情。反观常华森,凭借细腻的眼神变化和精准的台词掌控,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又恨又怜的反派式英雄,人气一路飙升,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抖音相关剪辑播放量超10亿次,俨然成为新一代“剧抛脸”黑马。
此外,剧集的整体节奏也被诟病拖沓。虽然前两集通过快节奏打斗和悬念设置成功吸引眼球,但从第三集开始,剧情陷入大量文戏堆砌,推进缓慢,部分情节逻辑牵强,例如主角多次错失良机、配角行为动机不明等,让观众产生“注水”嫌疑。短评区充斥着“高开低走”“形式大于内容”“特效廉价”等批评声音。相比之下,《少年歌行》虽同样改编自同一作者作品,却因人物鲜活、节奏明快、画面明亮而获得7.9分的更高评价,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也有部分观众为《暗河传》辩护。他们认为,阴暗色调是主创意图的一部分,旨在还原原著中“江湖如夜”的冷峻气质;龚俊的表演虽不够惊艳,但已尽力贴近角色的“静水流深”;而常华森的出彩恰恰说明剧集选角成功,演技碰撞本就是戏剧魅力所在。更有网友指出:“不能因为主角光环没亮就否定整部剧的价值。”一些影视博主也分析称,《暗河传》在服化道和武打设计上其实下了功夫,兵器细节考究,动作编排融合传统武术与现代剪辑,颇具质感,只是被整体昏暗的画面所掩盖。
不可否认,《暗河传》的商业成绩依然亮眼。它的高热度证明了IP+流量模式依旧具备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尤其是龚俊自带的粉丝基础,为剧集带来了稳定的初始流量。但这也暴露出当下古装剧创作的一大困境:重包装、轻内涵;重数据、轻口碑。当一部剧靠营销和热度冲上榜首,却无法用扎实的叙事和精湛的表演留住观众时,所谓的“爆款”不过是昙花一现。#电视剧暗河传#
来源:停止谈情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