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央视《沉默的荣耀》热播,剧中潜伏台湾、壮烈牺牲的吴石将军事迹广为人知,令人热泪盈眶。而将军留在大陆的长女吴兰成(1931—2020),这位在中医药信息领域深耕半生的学者,却鲜为人知。作为她的同事,我有幸与她在同一单位工作多年,对其为人与成就有着深切体会。
吴兰成(左一)在工作。
吴兰成(左二)与同事合影。
近日,央视《沉默的荣耀》热播,剧中潜伏台湾、壮烈牺牲的吴石将军事迹广为人知,令人热泪盈眶。而将军留在大陆的长女吴兰成(1931—2020),这位在中医药信息领域深耕半生的学者,却鲜为人知。作为她的同事,我有幸与她在同一单位工作多年,对其为人与成就有着深切体会。结合我所2023年由胡艳敏主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史(1981-2021)》中关于她的人物记述,特撰此文,纪念这位低调杰出、为中医药信息事业默默耕耘的前辈。
吴兰成出生于福建,父亲吴石将军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英雄,1950年因身份暴露在台湾英勇就义。由于特殊年代的历史背景,吴石的真实身份未被公开。吴兰成早年被贴上“国民党旧军官子女”的标签,承受着不公待遇。1953年,她以优异成绩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至东北边疆的牙克石林业中心医院。在零下40℃的极寒环境中,她从儿科医生做起,逐步成长为副院长。在林区工作期间,她曾徒手为产妇转正胎位完成剖宫产,用冷毛巾为高热惊厥患儿物理降温,甚至在森林火灾中背着伤员徒步三小时撤离,因冻伤留下残疾。这些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意志,更让她深刻理解基层医疗需求,为日后在中医药信息领域的创新打下基础。
1979年,吴兰成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情报研究所(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在这里,她担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担任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她积极为中医药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学术与公共事务协同进步。生活中,她谦逊和蔼,工作中始终保持极致的勤奋与严谨,这份反差与坚守,深深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中医药信息领域,吴兰成的贡献是开创、奠基性的,她用数十年的努力,为行业铺就了坚实的发展道路。
“文革”期间,《中医文摘》停刊,中医药文献的传播陷入停滞。“文革”后,吴兰成受命牵头推动刊物复刊。她带领团队深入调研,精准定位刊物的学术价值与读者需求,从选题策划到文摘撰写,再到终审把关,建立严格的审校制度,确保内容专业性。复刊后的《中医文摘》迅速获得学界认可,后更名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成为中医药文献传播的重要载体。刊物于1986年获“国家科委”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
1983年,吴兰成被公派赴美进修文献标引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那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刚崭露头角,她敏锐捕捉到这一技术对中医药信息事业的革命性意义,如饥似渴地学习相关技能。学成归国后,她立刻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的彭立言,推动中美合作项目,为国际知名的MEDLINE数据库标引中国期刊。
这一举措不仅让中国中医药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更为国内科研人员争取到免费使用该数据库的权限,极大提升了国内科研人员的信息获取效率。与此同时,她编撰数十万字标引教材,在全国举办近20期学习班,培养数百名数据库建设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国际化奠定基础。
在中医药数据库建设领域,吴兰成的探索从未停止。她主持研发了全国首个针麻中英文版双语数据库ACULARS。课题结束后用英文撰写的论文被信息界高级国际会议MEDIFO89录用并作报告。该成果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中医药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TCMLARS”的研制中,她主持制定了中医药学文献数据库的标引规则和数据项标准,建成国内第一个大型中医药学文献数据库,为全球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1996年,她主编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第二版出版,成为行业权威工具书,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一等奖,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凭借在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吴兰成收获了诸多荣誉:1991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卫生部、中央国家机关等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2020年,吴兰成走完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她虽已远行,但她的精神风骨与在平凡岗位上谱写的“沉默的荣耀”早已镌刻进时代的记忆。作为吴石将军的长女,她能取得这般瞩目的成就,既是对父亲忠勇赤诚精神的最好告慰,更是革命事业与红色基因在和平年代的鲜活延续。如今走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循着她的足迹砥砺前行,让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薪火相传。
致敬吴石将军!致敬烈士之女吴兰成研究员!(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5年10月23日4版,作者:裘俭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