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不在梗老,而在梗安错了人——把蜀汉CEO拉进小品里当捧哏,相当于把自家祠堂改成脱口秀舞台,长辈先摔杯子。
“诸葛亮被演成段子手,弹幕直接炸了:‘丞相的羽毛扇不是让你拿来抖包袱的!
’”
《三顾茅庐》一出场,分数啪地锁在7700,满屏“退票”。
问题不在梗老,而在梗安错了人——把蜀汉CEO拉进小品里当捧哏,相当于把自家祠堂改成脱口秀舞台,长辈先摔杯子。
别急着骂观众玻璃心,数据摆这儿:喜剧论坛刚收的4000份问卷,68%的人把“尊重”俩字打在公屏,只有12%喊“随便改”。
更扎心的是,同班底复活赛马上换了马甲,原创军师“诸葛暗”上线,一个《锦囊妙计》飙到8900分,涨了1200分——观众不是不爱历史,是不爱你碰真神。
高海宝赛后采访也认怂:“以后整‘平行宇宙’,不直接薅本人。
”一句话,给所有想借古人蹭热度的编剧划了安全线:可以飞到火星,但别拆地球老家的庙。
年轻观众看似包容,其实门儿清。00后接受度54%,80后28%,表面是代沟,本质是“记忆成本”。80后小时候背《出师表》是课文,00后刷到的是鬼畜rap,情感本金不一样,能承受的玩笑额度自然不同。
想通这点,就能理解为什么“江东鸣”第一季能封神——他们让三国人穿西装,却没人真把诸葛亮请下台,观众乐完不心疼。
所以历史喜剧的底线就两条:
1. 真人不下海,架空随便嗨;
2. 梗再密,不能拆掉人物脊梁骨。
做到这两点,羽毛扇还是羽毛扇,只不过扇的是笑点,不是耳光。
来源:微笑奶酪sgPSpD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