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为证,时光为笺:首部90年代海岛治愈剧开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2 17:56 1

摘要:10月21日,福建漳州东山渔港的晨光中,随着一块系着红绸的场记板落下,由爱奇艺出品、小糖人传媒联合打造的《海岛舒服日志》正式开机。福建省旅发集团党委书记刘革生、省广电局副局长陈炎铭与领衔主演刘昊然、李兰迪共同揭幕,这场跨越时空的海岛叙事,以 1998 年的闽南

10月21日,福建漳州东山渔港的晨光中,随着一块系着红绸的场记板落下,由爱奇艺出品、小糖人传媒联合打造的《海岛舒服日志》正式开机。福建省旅发集团党委书记刘革生、省广电局副局长陈炎铭与领衔主演刘昊然、李兰迪共同揭幕,这场跨越时空的海岛叙事,以 1998 年的闽南渔村为锚点,为当下焦虑的都市人铺开一张 “心灵疗愈地图”。

时空折叠处:1998年渔村的双重叙事密码

剧集选择的开机地漳州,藏着独特的时代印记。剧中设定的1998年,正是当地渔村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 —— 岐下村刚修通第一条水泥路,漳州开发区从乱石浅滩起步迈向 “第二蛇口”。这种真实的时代肌理被深度融入剧情:刘昊然饰演的 “缺爱少年” 跟着渔民学织网时,指尖触碰的渔绳纹路源自当地非遗技艺;李兰迪演绎的 “迷茫女孩” 在红砖古厝间穿梭,身后是渔港夕照里归航的渔船。

“不是在演90年代,是真的住进了那个年代。” 李兰迪在开机仪式上展示了提前学习的闽南语日常用语,而刘昊然则透露已跟着当地养殖户体验了三天渔排生活,“学会了看潮汐辨时间,这种慢下来的感知力,正是角色需要的灵魂。” 这种沉浸式准备,让剧集跳出 “穿越剧套路”,将时代细节转化为情感载体。

表演共振术:“零糖CP” 的治愈美学实验

作为刘昊然与李兰迪的首度合作,两人的表演碰撞自带 “反套路” 特质。不同于强戏剧冲突的甜宠模式,剧集采用 “文火慢炖” 的叙事策略:刘昊然以清冽气质诠释角色内心的疏离,在修补渔网、晾晒渔获的日常中渐显温柔;李兰迪则用灵动眼神传递迷茫与觉醒,在跟着阿婆学做鱼丸的场景里完成心灵蜕变。

“他们的对手戏像海浪拍岸,有层次却不汹涌。” 导演透露,剧中大量采用 2700K 暖光镜头捕捉海岛晨昏,刘昊然低头穿针引线时的睫毛颤动、李兰迪捧起海沙时的指尖轻颤,这些细节将构成 “低焦虑叙事” 的核心。这种表演风格与角色设定高度契合 —— 两个都市 “空心人” 在渔村烟火中重新生长,恰如漳州从荒滩到新城的蜕变。

山海治愈学:从地域符号到心灵解药

漳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非背景板,而是参与叙事的 “隐形主角”。剧组在岐下村取景时,特意保留了当年 “会进不会出” 的海堤遗迹,剧中角色沿着海堤奔跑的镜头,暗合着 “走出迷茫” 的隐喻;东山岛的碧海密林里,李兰迪饰演的角色救助受伤海鸟的情节,呼应着 “自我救赎” 的主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剧集的 “治愈细节学”:网箱养殖的鲍鱼如何从苗到成体的生长周期,成为衡量时光的标尺;古厝天井的雨水滴落节奏,与角色心跳形成叙事共鸣。这些融入地域特色的设计,让 “慢下来看见本真” 的理念不再是口号,而是可触摸的生活场景。

目前,剧组已在漳州多个点位展开拍摄,从国家二级渔港的晨雾到古厝群落的晚霞,一幅交织着时代记忆与心灵暖流的画卷正在铺展。当刘昊然与李兰迪的身影定格在渔火闪烁的码头,这场跨越时空的治愈之旅,已然埋下打动观众的伏笔。

来源:场景SkZq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