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王亚平:我们把生命交托给他们,他们把梦想托付给我们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2 04:05 1

摘要:剧中,台湾隐蔽战线工作者吴石将军(于和伟饰)与朱枫(吴越饰)、陈宝仓(那志东饰)、聂曦(魏晨饰)等不顾安危,多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传递绝密军事情报,止战争促和平的故事,让广大观众首次走近那批尘封于历史深处的英雄群像。

杨亚洲执导的谍战大剧《沉默的荣耀》之所以能够成功“破圈”,并不只是单纯借助题材稀缺的优势。

谍战大剧《沉默的荣耀》▲

剧中,台湾隐蔽战线工作者吴石将军(于和伟饰)与朱枫(吴越饰)、陈宝仓(那志东饰)、聂曦(魏晨饰)等不顾安危,多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传递绝密军事情报,止战争促和平的故事,让广大观众首次走近那批尘封于历史深处的英雄群像。

《沉默的荣耀》吴石将军▲

该剧九成以上角色来自真名真姓的历史人物。

剧情真实再现无名英雄们“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奉献精神,将隐蔽战线斗争中“沉默”下的暗潮汹涌具象化。从历史史实、视听语言到表演调度,都有完美的诠释。尤其视听语言的“‘沉默叙事”,采用“负空间”声效,如在关键对话时,突然插入钟表滴答声,强化紧张感都是亮点。

《沉默的荣耀》▲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镜头前的吴石,磊落地写下这封绝笔,转身向“第一次全体齐聚”的东海情报小组宣告舟山群岛解放的消息。

1894年8月,吴石在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出生,曾被称为“保定军校状元”,先后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有“十二能人”之称。在历史上,吴石是被毛泽东赋诗盛赞“密使一号”的将军。后因叛徒出卖,情报小组被捕牺牲,临别前的一句“人生无怨无悔的事儿,不多”,让荧幕前的观众落泪。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在国内影视剧市场,谍战剧是一大题材,秘密、背叛、出生入死与隐秘的较量,使得谍战剧天然就拥有戏剧冲突与收视魅力。

但从2023年起,谍战剧却显示出疲态,《群星闪耀时》《孤战迷城》《无间》等力图创新的谍战剧,没有赢得口碑和市场。其中,黄晓明主演的《潜行者》原本被视为市场潜力巨大,但角色吸引力不足,导致口碑高开低走。

黄晓明主演的《潜行者》▲

在近两年略显低迷的谍战剧市场中,《沉默的荣耀》一反常态,以黑马的姿态登场。

该剧一众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也成了较为明显的“加分项”。剧中主角人物没有刻意增加主角光环,而是凭借烟火气和生活化的表演增强人物的丰富性,反派人物亦不落窠臼,追求人物行为逻辑的合理性。正是带着这种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沉默的荣耀》以英雄气与凡人感兼具的细腻人物刻画,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完成了对历史真实人物的影视化重构,不负该剧为英雄正名、“向历史深深鞠躬”的初心。

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

有机会来到为1950年代牺牲于台湾的我党隐蔽战线北京西山无名烈士而建的墓碑前。

无名英雄纪念碑铭:夫天下有大勇者,智不能测,刚不能制,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朕加之而不怒,此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所怀者何?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人有所忘,史有所轻。-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

北京西山无名烈士陵园▲

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碑文▲

吴石将军、朱枫、陈宝仓、聂曦塑像▲

花岗岩墙上用阴文素镌着846位隐蔽战线烈士名字▲

新中国成立76年,抗战胜利80年,和平的几十年间,仍然有无数无名英雄为我们继续守护着宁静的家园。

近期朱翌冉执导上映的电影《窗外是蓝星》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那段平静而真挚的独白,在观影后于心中漾起涟漪。她说:“当你越了解太空,就会越觉得它并不温柔,其实它是极度危险的。”

《窗外是蓝星》▲

这句话,划破了我们平日对星空的浪漫想像。

宇宙的壮美,对于亲历者而言,伴随着绝对的真空、极端的低压、致命的辐射与难测的风险。然而,正是在认清这冷酷的宇宙之后,那份选择依然前行的勇气,才更显得珍贵与动人。

电影《窗外是蓝星》中的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

我感受深刻的,是王亚平对地面航天团队的告白:

“我们把生命交托给他们,他们把梦想托付给我们。”中国航天事业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现,而是一曲宏大的交响合唱。“生命交托”,是三位航天员在浩瀚的太空,将生存的每一个细节──从呼吸的空气到返回的轨道──全然交托给地面无数个不眠不休的航天团队。那是一份以性命相许的极致信任。

电影《窗外是蓝星》中的神舟十三号指令长翟志刚▲

而“梦想托付”,也同样沉重。

它意味着,每一位未能亲身踏入太空的科学家、工程师,乃至亿万同胞,将自己探索宇宙的梦想,汇聚于航天员之身。航天员肩负的,是一个民族世代仰望的航天梦。

航天员肩负的,是一个民族世代仰望的航天梦▲

这一刻我明白,航天员的出征,从来不是个人之旅。

他们的勇气,需要地面指挥中心以精准计算来巩固;他们的信心,需要无数在发射场与控制室里默默耕耘的智慧来培养。那份我们看见的从容,源自地面艰苦的极限锻炼,成就了空中每一个失重下的移动自如、每一次实验的精准、乃至出舱后每一步的万无一失。任何一环技术或信念的缺失,都足以使这伟大征途功亏一篑。

航天员的出征,从来不是个人之旅▲

《窗外是蓝星》的动人之处,正是这份毫无保留的交托与托付。

我们看见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失重环境中从容的身影;我们看不见的,是托起这份从容的、名为“中国航天”的巨人。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将梦想如《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将军交过接力棒般传递,才让我们从建国初期的“一无所有”直至今天仰望星空,到航天员入住“天宫”,将窗外的蓝色星球,化为8K超高清的风景传给地球上的我们。

仰望星空,到航天员入住“天宫”▲

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中,对地面万千好奇眼睛的娓娓道来,正是这“梦想托付”温暖的延续。

她以亲身经历为火种,点燃更多年轻心灵对星空的渴望。窗外,是蓝星;窗内,是无数人绽放的耀目光芒──“她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正引领着一代代无名英雄,实践伟大中华复兴梦想。

梦想▲

《七律·许国丹心》——作者

烽火硝烟忆旧程,山河曾陷铁蹄狞。

青春愿化长缨剑,热血甘凝赤帜旌。

每念苍生多苦疾,常思华夏早昌荣。

此身已许金瓯固,不羡桃源世外情。

来源:鹰瞳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