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八套刚把《沉默荣耀》的片尾字幕放完,屏幕一黑,70年代的黄土路直接怼脸。
央视八套刚把《沉默荣耀》的片尾字幕放完,屏幕一黑,70年代的黄土路直接怼脸。
没预警,没缓冲,收视率却像老牛爬坡,两周干到1.89%,把同时段所有都市甜宠按在地上摩擦。
中老年观众守着电视不挪窝,年轻人边刷手机边问:这土得掉渣的知青戏,到底香在哪?
香在“真土”。
剧组没拿绿幕糊弄,真在三个省来回跑,搭了整片村子,连村口的老槐树都从山里移栽。
李幼斌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一开口就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弹幕瞬间飘过一排“DNA动了”。
王凯演的男主更绝,第一集就抡起锄头把手磨出血泡,镜头怼着手背拍,没滤镜,毛孔里都是黄土。
年代剧最怕“精致脏”,这次终于把灰落到了指甲缝里。
可就在全网夸“质感”时,张可盈的“曲芳菲”被拎出来公开处刑。
问题不是长得太新,是演得太“现在”。
一场哭戏,她肩膀一抖一抖,像拍偶像剧,眼泪珠子排着队往下掉,旁边老演员只是红着眼眶干咧嘴,观众瞬间出戏。
豆瓣热评第一:“她一出现,就像有人在我粮票上喷了香水。
”吵到热搜挂三天,制作组憋出一句“会重视”,潜台词:下次不敢了。
其实年轻演员翻车,板子不能全打在她身上。
剧本给“曲芳菲”的设定就是“城里来的漂亮姑娘”,漂亮成了原罪,台词里三句不离“我想回城”,活脱脱一个移动的时代背景板。
老知青在弹幕里吐槽:我们当年最烦的就是这种“文艺积极分子”,干活偷奸耍滑,还爱写酸诗。
角色不落地,演员再努力也像穿棉袄走T台,怎么扭都别扭。
真正让年轻人上头的是细节里的“野生感”。
男女主订亲没有煽情BGM,只有一碗热腾腾的疙瘩汤,女主把荷包蛋偷偷埋到碗底;知青们偷啃老乡的萝卜,被狗追得满村跑,镜头晃得跟Vlog似的。
没有“苦难滤镜”,也没有“浪漫滤镜”,就是把“饿”和“想家”拍成了活人。
网友总结:看够了磨皮古偶,才发现真实的青鼻涕最打动人。
数据更有意思。
播放破5亿,35%的观众居然不到30岁。
有人为了吐槽张可盈点进来,结果一口气刷到最新集,边骂边真香。
年代剧没死,只是以前的打开方式不对。
专家说得直白:别再把知青拍成“滤镜烈士”,年轻人要的是“活人”,不是“标本”。
所以,这波收视奇迹说白了就是“老饭新炒”:老戏骨托底,年轻人找虐。
虐点不是缺吃少穿,是发现爸妈的青春里也藏着不敢表白的暗恋,也为一封家书哭到凌晨。
等张可盈的戏一完,弹幕齐刷“芳菲快走,我们要看铁锹爱情”,瞬间把尴尬化为梗。
观众其实很好哄:只要别拿他们当傻子,他们就肯留下来陪爸妈一起哭。
至于年代剧下一步往哪走,热搜已经给出答案:#请把漂亮脸蛋埋进土里#。
下一部要是还敢让小花涂着睫毛膏下地,观众估计会直接寄锄头。
毕竟,1.89%的收视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人用遥控器投票:我们要看真的穷,真的馋,真的怕,也要真的爱。
来源:爱不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