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青”两个字,现在听起来像上古化石。结果昨晚点开《依依向北风》,直接给我干沉默了——开局三分钟,女主为几厘钱跟男主吵到摔碗,大妈一边劝架一边偷塞鸡蛋:“小盛啊,没他‘投机倒把’,我家连酱油都吃不起。”弹幕瞬间刷屏:???这剧也太敢了吧!
“知青”两个字,现在听起来像上古化石。
结果昨晚点开《依依向北风》,直接给我干沉默了——
开局三分钟,女主为几厘钱跟男主吵到摔碗,大妈一边劝架一边偷塞鸡蛋:“小盛啊,没他‘投机倒把’,我家连酱油都吃不起。”
弹幕瞬间刷屏:???这剧也太敢了吧!
——胆子到底多大?——
别的剧点到为止,它偏把“黑市”拍成农贸市场。
供销社全员便衣出动,结果跑丢一只鞋,队长当场被领导拍桌骂:“抓个倒蛋的都能放跑,饭桶!”
网友:原来“抓黄牛”可以这么喜感,又这么心酸。
——没有明星,全是活人——
男主俞乐山,油嘴滑舌,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活,转头却拿粮票给女知青换月经带;
女主盛雪竹,人如其名,一身傲骨,为护同伴敢跟县主任拍桌子对吼;
没有流量,没有800层滤镜,演员眼角的褶子里都是风沙。
可就是这么群“生面孔”,把“知青年代”演成活人,不是年代剧里的纪念章。
——它补上了《人世间》没拍的那块拼图——
《人世间》说女知青返乡难,暗戳戳一句“她付出了代价”,观众自己脑补。
《依依向北风》直接把镜头怼到炕上:
“想盖章返城?行,先陪主任喝三盅,再唱段《红梅赞》。”
女主抄起酒盅泼过去:“要唱,给你娘唱!”
爽吗?爽。
后面呢?第二天她被扣工分,下雨天挑粪,滑一脚摔在猪圈里。
爽文秒变现实暴击。
——最戳我的是这句台词——
“肖树德的事,半公开,县里谁不知道?”
一句话,把“知青办”全锅端上桌:烂,是从里到外的烂。
没有遮羞布,没有“个别害群之马”,就是系统漏风。
弹幕飘过:原来不是坏人变多,是制度漏风时,人人都是沙子。
——导演图啥?——
不是卖惨,也不是黑历史。
它就想告诉你:
爸妈当年为啥半夜惊醒去抢粮票;
为啥家里至今藏着一双解放鞋;
为啥他们看你在办公室喊“内卷”时,翻个白眼说“这叫苦?”
历史不远,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还不好意思喊疼。
——看完我干了件幼稚事——
“你们下乡那会儿,真那么玄?”
我妈回:“玄啥?不就为了多挣2分工,好给你舅寄双胶鞋。”
我盯着屏幕,突然理解了她为啥总把旧T恤当宝贝。
那代人没说过“知青”二字多荣耀,他们只记得风里沙子嚼起来嘎嘣脆。
——总结一句话——
《依依向北风》可能不会成为下一部《人世间》,
但它把“知青”拍成了活人:
会抠门、会骂人、会偷藏白糖,也会替同伴顶雷。
苦难没被美化,也没被消费,
它只是把遮了半世纪的幕布,唰地一下,拉开给你看。
剧还在更新,我继续去追。
下集预告:男主被举报“投机倒把”要游街?
行,我准备好啤酒和纸巾了。
这次不为哭,为敬那群在风里长大的孩子——
他们没赶上好时代,却让我们赶上了。
来源:艾叔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