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父母爱情》播出多年仍在重播,《觉醒年代》拿下多项奖项,《人世间》据央视影音数据显示,播出时平均收视率突破2,这些作品播出时都收获了高口碑。
最近的国产剧市场,年代剧确实是高频出热门的类型。
你看《父母爱情》播出多年仍在重播,《觉醒年代》拿下多项奖项,《人世间》据央视影音数据显示,播出时平均收视率突破2,这些作品播出时都收获了高口碑。
10月19日晚上,央视八套又扔出一部40集年代大剧《依依向北风》,首播收视率直接飙到1.8%,市场份额6.5%,把同时段所有节目按在地上摩擦。
很多人以为年代剧只是给爸妈看的,这回却被一段“女知青下跪”镜头整破防,弹幕里全在刷“原来我妈当年真的这么惨”。
数据不会骗人,开局就爆,说明观众对真实历史依旧饥渴。
故事从1974年讲起,东北梁川市一群十八九岁的城里孩子被塞进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驶向雪原。
他们以为去插队是“锻炼”,结果第一天就遇上零下三十度,雪埋到膝盖,女知青的塑料底棉鞋当场裂成两半。
剧里没给滤镜,演员的脸冻得通红,鼻涕结冰,镜头直接怼上去,看得人心里一哆嗦。
这不是浪漫青春,是生存实录。
女主盛雪竹的命更脆。
爸妈被带走,家里被封,她带着妹妹挤进知青点,一碗玉米糊分三顿吃。
为了多挣两个工分,她天没亮就去刨粪堆,手上裂口灌进雪水,晚上拿针挑血痂,挑完第二天继续干。
剧里没让她突然开挂,也没给她天降英雄,她就这么一寸寸熬,熬到恢复高考,熬到改革开放,熬到回城名额下来,却被告知“有污点家庭靠后”。
她跪在地上求公社书记那一幕,没有配乐,只有风卷雪粒打在脸上的沙沙声,观众集体窒息。
男主俞乐山也不是救世主。
他出身工人家庭,相对干净,却同样被时代推着走。
他想娶盛雪竹,可返城政策一出,谁先回去谁就能活,他犹豫了。
两人分手那场戏,没有大吵大闹,就在雪地里隔着十米站着,谁也没敢往前一步。
镜头拉远,两个小黑点慢慢被白色吞掉,像被时代吃掉的爱情。
很多年轻观众看到这里才懂,原来爸妈口中的“错过”不是狗血,是活命。
导演李路拍过《人世间》,这次更狠。
剧组真把1974年的客车搬到现场,车门一拉开,一股老木头混着汽油味冲出来,车上用刀片刻的“我想回家”四个字还留在原位。
道具组跑遍东北旧仓库,翻出报废的东方红拖拉机,水箱冻裂的纹路都没修,直接上镜。
演员菅纫姿为了手背的冻疮妆,每天用冷水泡手半小时,再吹风,拍完一场戏,手指僵到拿不住筷子。
她说不敢偷懒,怕对不起那些真的冻掉手指的前辈。
首播当晚,五十岁以上观众守着电视哭,三十岁以下的抱着手机在热搜问:真有这事?
答案是,现实比剧更硬。
1977年恢复高考,录取率4.8%,一百个人里抢四个名额;1978年知青大返城,全国一次性回流一千七百万人,很多城市瞬间多出十万待业青年,火车站睡满人。
剧里只拍冰山一角,已足够让人喘不过气。
有人担心年代剧节奏慢,看不下去。
央视这次用数据打脸:首播同时段第一,网络平台上线四小时播放量破亿,弹幕最多的是“原来我爸的沉默不是性格,是吓怕了”。
年轻人第一次意识到,爸妈的节俭、胆小、拼命攒房本,不是抠门,是后遗症。
他们当年真的饿过,真的怕再来一次。
更扎心的是,剧里没把苦难包装成鸡汤。
盛雪竹后来考上大学,却面临学费拿不出,她连夜给印刷厂搬纸,一捆四十斤,搬一夜挣两块六。
观众等着看她逆袭,镜头只给了一个背影:天蒙蒙亮,她拖着板车走在结霜的马路上,呼出的气比路灯还黄。
那一刻你明白,所谓改变命运,就是每天多搬十捆纸,多攒两块钱,攒四年。
年代剧最值钱的地方,是把“努力就能成功”这句童话撕开,让你看见真实代价。
它告诉你,今天你能点外卖、刷短视频、抱怨工资低,是因为有人替你搬过那十捆纸,替你跪过那场雪。
不是要你感恩戴德,是让你别再把躺平挂嘴边,那词真奢侈。
《依依向北风》后面还有三十多集,盛雪竹和俞乐山能不能和好,没人敢保证。
历史已经写好答案:一部分人熬出来,一部分永远留在雪原。
剧唯一能给的,是让你看清自己站在哪条时间线上。
你爸妈可能没说过爱你,但他们真的用一辈子把雪替你挡在了门外。
来源:舍旁闲看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