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句刷遍社交平台,BGM一听就耳熟,连主角周晟安都成了2025年秋天的“梦中情人”,扮演者刘萧旭更猛,30天抖音涨粉近200万,这热度在短剧圈里属实能打。
今年9月上线的短剧《盛夏芬德拉》,硬是横跨国庆档火到现在。
金句刷遍社交平台,BGM一听就耳熟,连主角周晟安都成了2025年秋天的“梦中情人”,扮演者刘萧旭更猛,30天抖音涨粉近200万,这热度在短剧圈里属实能打。
这剧能火透半边天,不是光靠运气,里面藏着不少能让长剧脸红的小心思。
《盛夏芬德拉》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2024年火剧《深情诱引》的番外篇,原著叫《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他却悔红了眼》,本身就有不少书粉。
本来想番外篇大概率是蹭热度,后来发现它选对了主角,周晟安。
这角色在正剧里是男主的大哥,不掺和狗血剧情,还总跟“不靠谱男主”形成对比,书里就被读者夸“全剧少数正常人”,自带好感基础。
光有基础还不够,周晟安的人设才是关键。
现在不少剧里的霸总,不是邪魅一笑就是强行说教,看久了真腻。
周晟安不一样,有钱有权却不摆架子,情绪稳得像定海神针,还特别懂边界感,不管爱没爱上女主,从不多嘴干涉人家的工作和生活,连女主亲爹都做不到的“百分百肯定”,他能做到。
这种“反霸总”的劲儿,放在满是老套霸总的短剧里,一下就新鲜了。
更难得的是这剧的画面风格,本来以为短剧都靠浓滤镜、快剪辑博眼球,《盛夏芬德拉》偏不。
它用前期打光代替后期磨皮,画面看着真实不廉价,连男演员脸上的法令纹都没修掉。
没想到这法令纹没拉垮,反倒成了“质感”的标志,不少看剧的人说“这才像真人,不是塑料娃娃”。
周晟安这“新爹系”能火,说白了是戳中了现在人的心理。
这两年大家日子过得都挺实际,不再追求虚头巴脑的浪漫,反而想要“妥帖感”,就像网上说的“老款对象”,一碗热板面、一兜无水蛋糕,比鲜花钻戒更让人踏实。
周晟安身上的“稳”,刚好补上了这份需求。
而且这剧很聪明,用“短剧+豪门”的设定,把现实简化了。
原著就三十多章,拍成剧也就两部电影的时长,男女主事业线没交集,从根上杜绝了男主说教的可能。
女主是豪门大小姐,不用为钱发愁,就有点心理阴影,周晟安只用专注给情绪价值就行。
不像长剧里的贺涵,又是帮女主搞离婚官司,又是教职场技巧,看着全能,却少了点纯粹的治愈感。
最让人能代入的,还是女主的心态。
女主白清枚对婚姻看得清醒,想被偏爱又怕受伤,还总觉得原生家庭亏欠自己。
这些心思,不少年轻人都有。
之前另一部短剧《好一个乖乖女》的女主,也是看着花哨,实则藏着“爱不动”的焦虑。
这些角色没喊大道理,却把大家的小心思演透了,自然能让人共情。
现在的长剧有点尴尬,本来总说“现偶难做”“尺度宽才能爆”,结果短剧全给推翻了,红果剧场里现偶占一半,《盛夏芬德拉》纯爱慢节奏也能火。
长剧费劲搞精品化,反而把原来的观众让给了短剧,落得两边不靠。
在造星上,短剧也有新套路,它不靠粉丝打投,全凭路人筛选。
刘萧旭之前没什么名气,靠周晟安圈了一波粉,商务代言从0涨到8个,还都是家居、男装这类贴合人设的。
反观长剧的男流量,大多靠粉丝撑着,代言也多是美妆、数码,受众窄不少。
这种“靠角色说话”的造星方式,反而更实在。
而且短剧选演员的眼光很准,“爹系”角色不是谁都能演,得正派可靠,不能有邪魅感,还得有安全感。
像《狂飙》里演李响的李健,《小巷人家》里的李光洁,还有新剧演职场导师的魏大勋,都有这潜力。
长剧里不少中生看着光鲜,却少了这份“让人放心”的气质,难怪抓不住这波红利。
长剧不是不能赢,关键得放下“贪多嚼不烂”的毛病。
现在不少长剧总想把职场、家庭、情感线全塞进去,结果每条线都没讲透。
短剧就聪明,抓一个核心点往深了挖,比如《盛夏芬德拉》就聚焦“新爹系+情绪价值”,反而更精准。
长剧也该学学短剧的“接地气”,不是说要拍豪门,而是要懂观众的真实需求。
周晟安的“边界感”“会说话”,都是年轻人希望身边人能有的特质。
长剧别总飘在天上讲大道理,多拍点这种“能落地”的细节,观众才买账。
当然,短剧也不是完美的,篇幅短导致剧情简单,人物也不够立体。
但它的优点值得长剧好好琢磨,不是比谁投资大、明星多,而是比谁更懂观众。
如此看来,不管是长剧还是短剧,能打动人心的,才是真本事。
说到底,《盛夏芬德拉》的爆火,不是短剧运气好,而是它找对了方向。
它证明了好内容不用靠套路,只要抓准观众的需求,哪怕是一部小成本短剧,也能比大制作长剧更有力量。
希望长剧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别再浪费资源,也给观众多来点实在的好作品。
来源:游史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