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段历史落幕时,当一个朝代更迭时,当一方游子远离家乡时,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将人们从一座城市吹向另一座城市时,或许只有当事人才会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回望故地、依依不舍”,什么叫“离别时的清冷”,什么叫“远离后的孤独”。
作为一部原创剧,《依依向北风》整体故事虽然是以“改革开放”为大时代背景,但却引用了自唐代诗人韦庄《江上别李秀才》中的“依依向北风”作为名称。
面对这样一个略显文人骚客情怀的名字,或许《依依向北风》真正想要展现与表达的,只不过是上一句“回首金陵岸”中“金陵”二字所代表的六朝古都南京而已。
当一段历史落幕时,当一个朝代更迭时,当一方游子远离家乡时,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将人们从一座城市吹向另一座城市时,或许只有当事人才会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回望故地、依依不舍”,什么叫“离别时的清冷”,什么叫“远离后的孤独”。
无论是自唐代诗人韦庄的远离金陵北上,还是今天剧中年轻人从他乡北上至金陵,都足以看出一首古诗所能蕴含的内容,从来都不是时间与历史可以丈量的。
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历史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并深刻体现在了剧中男女主人公身上,并用一种或许在那个时的他们看来很想撇清关系的方法诉说着什么。
无论是上山还是下乡,无论是俞乐山还是盛雪竹,都是时代大潮下随波逐流的所谓“知识青年”,都有可能是在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中做出过明确主张与表达的新时代年轻人。
可正是这些被他们摒弃与破除的旧思想和旧文化,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虽然暂时没有明显点出盛雪竹曾经的家世如何,但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她那种仗义执言的性格,她那种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态度,绝非一般普通人家父母可以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像今天中产阶级家庭可以教育出来的。
反观被许多人评价为圆滑的俞乐山,因为有了一场“回家救妹妹”的戏码,可以大体得知他是一个父亲早逝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一个在妹妹面前既要当哥哥也要当爸爸的孩子,一个在邻居眼中比跟他母亲说话都管用的孩子。
或许是年少时的俞乐山经历了太多、遭遇了太多,才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在什么人面前都肯低眉顺眼的俞乐山,一个比大多数同龄人更明白顺势而为的俞乐山,一个在赚钱方面有着“极高天赋”的年轻人。
古人诚不欺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古人从不骗我“门当户对”绝对是可以上升到哲学或哲理层面的精华与总结。
也许是因为早期家庭环境过分优渥的关系,让成为“知识青年”之后的盛雪竹即便被送去改造,也毫不在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多么的险恶,在她的眼中一切邪恶终将会被打倒,一切不公终将会被推翻。
可是,如果没有俞乐山这个被她瞧不起的投机倒把分子从中斡旋,如果没有俞乐山这个对她妹妹有非分之想的男人向一把手举报,她真能毫发无损的从看守所走出来?她真能得到去医科大学进修的机会?
也许一个是曾经的高干子弟,也许一个是当下的草根青年,如果盛雪竹和俞乐山真会在之后的故事中成为一对CP,那么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对男女都会因为教育、见识、理念上的差异,从而产生无数的隔阂与芥蒂。
如果说“霸道总裁爱上我”这一类的故事有些过分赤裸裸,那么《依依向北风》中的俞乐山和成雪竹,则是该让大多数年轻男女看清现实的“门当户对”。
或许爱情从来都是金钱、权力等俗事可以衡量的,可婚姻却永远不会与爱情画上完美的等号,也许“门当户对”是旧社会的旧思想,但现实中的“门当户对”从来都是哲理级别的存在与总结。
如果年轻时的你在爱情面前将“门当户对”当作“封建”扔进了垃圾堆,如果热恋中的你将“门当户对”看作是毒害现代年轻人的“封建思想”,或许等待你的只有逐渐老去之后的一声叹息,即便有无数例子证明“门不当户不对”同样会有美好的婚姻。
可当我们成为别人的父母、别人的爷爷奶奶时,当我们感慨为何我不是那个“无数”中的一员时,才会自我感慨“门当户对未必只是封建思想这么简单”吧。
关于《依依向北风》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花煜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