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看过舟山那个纪念园,1:1还原的医院突围场景,游客挤得连台阶都站不下。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藏在旗袍暗袋里的纸条,可能救了两千多条命?
我看过舟山那个纪念园,1:1还原的医院突围场景,游客挤得连台阶都站不下。
可没人知道,那堵墙后头,朱枫吞下的金戒指,是她最后能留给孩子的信物。
她不是电影里那种喊着口号就赴死的英雄,她是个会为女儿织毛衣的母亲,临走前还把最后一块糖塞进孩子口袋——可那糖,是她从台湾带回来的,糖纸都磨破了,她舍不得吃。
吴石在牢里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手是抖的。
档案里说,他不是没怕过。
他女儿在台湾,他老婆在大陆,两边都喊他回家。
可他选了那条没人敢走的路——用国民党自己的电台发报,信号一闪一灭,像心跳。
没人追得上,不是因为技术高,是因为没人信,一个上将会为了几个坐标,拿命换。
蔡孝乾是被牛排出卖的。
真事。
他躲在上海一家西餐厅,点了一盘牛排,刀叉一碰,叮当响。
特务就在隔壁桌,听见这动静,愣了——一个地下党,吃牛排?
还用银叉子?
这人不对劲。
他没死在枪口下,死在了自己那点体面里。
你别以为这些故事离你远。
豆瓣评分从8.7飙到9.2,不是因为拍得好,是因为年轻人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课本里那几个名字,不是纸上的铅字,是有人用命把它们刻进历史的。42%的观众是00后,他们刷弹幕说:“原来我们吃的饭,是有人用命换的。
”
剧组复原基隆港的时候,翻了三年的旧照片,连码头上那根断了的缆绳都按原样钉回去。
有人问,有必要吗?
一个镜头三秒,谁看得清?
可你知道吗?
朱枫那件旗袍,是她养女的孙女捐出来的,右襟的暗袋,针脚是斜的——因为当年她怕被搜,缝得特别小心,怕线头露出来。
斯坦福大学把它当教材,不是因为它是“主旋律”,是因为它讲透了:真正的忠诚,不是喊口号,是你明明可以活,却选了死;你明明能逃,却把情报藏在女儿的玩具里,送了出去。
现在舟山的纪念园门口,总有人放一束白菊,不说话,也不拍照。
有人问他们是谁,他们说,是当年没等到回信的家属。
你问我,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记得他们?
因为有些路,走的人死了,但后来的人,不敢忘。
来源:剧集追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