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接戏110部!南京:拍完你的,拍你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9 08:00 1

摘要:从《新白娘子传奇》到《情深深雨濛濛》,从《张卫国的夏天》到《我的后半生》,从《人民警察》到《曾少年》,从《你好,火焰蓝》到《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南京的风景、美食、历史、人文,多年来一直是荧屏上的“常客”。

从《新白娘子传奇》到《情深深雨濛濛》,从《张卫国的夏天》到《我的后半生》,从《人民警察》到《曾少年》,从《你好,火焰蓝》到《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南京的风景、美食、历史、人文,多年来一直是荧屏上的“常客”。

南京,是一座被影视剧钟爱的世界文学之都,“一面是历史、一面是当下”的双重魅力,适配从神话到现实、从古装爱情到现代都市的多元题材。

在光影与现实的交错中,南京以城为卷,以影为笔,既书写别人的故事,也展演自身的风华。

五年110个剧组来南京取景拍摄

文学之都成为“超级片场”

南京电影协会自2020年开始参与来宁剧组协调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服务接待各类影视剧组110个。110家剧组的足迹,几乎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也让这座城市的 “荧屏银幕辨识度” 越来越高。

说起在南京取景的影视作品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我的后半生》

南京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这部剧提供了绝佳取景地。剧中景点包括:玄武湖、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牛首山、莫愁湖、老门东、金陵美术馆、熙南里、颐和路、科巷、佘村、绣球公园、东南大学校园、南京艺术学院校园、四方当代美术馆等。

《人民警察》

紫峰大厦、玄武湖、新街口、南京城墙沿线、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不少南京地标场景在剧中亮相。

乔家的儿女

剧中除了南京话、美食,还出现了南京城墙、颐和路、纱帽巷、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师范大学随园等南京建筑地标。

《你好,火焰蓝》

该剧讲述了江苏省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真人真事。电视剧一开篇就是南京长江大桥入镜,航拍鼓楼公园让人眼前一亮,阅江楼在镜头下显得雄伟庄严。

《我不是药神》

电影中的大量镜头取景自南京,能仁里的夫子庙面馆、大厂的西厂门、南京扬子医院老楼、戴家巷、河西的奥体中心一带都有在电影中出现。

《大江大河》

该剧不少镜头都是在南京取的景,在剧里,六合冶山变成了晋陵县,街道上的新华书店、照相馆、畜牧站、修鞋摊等场景,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原汁原味的70年代。

《人民的名义》

该剧95%的场景都是在南京取景拍摄的,基本上南京城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有出现。青奥村“双子塔”、河西奥体附近的金奥大厦、江东中路、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图书馆、中央商场、三江学院、板桥的雨花医院等都能在剧中看到。

除此之外

《金陵十三钗》

在溧水石湫影视基地取景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东南大学、河海大学

等高校取景

《情深深雨濛濛》

在南京浦口火车站取景

《建国大业》

在中山陵音乐台、“总统府”取景

《推拿》

选择了五台山附近

一个盲人推拿店来拍摄

玄武湖、珠江路、成贤街等

在片中都能看到

……

如今,又一部“南京故事”,

登陆央视黄金档!

1977年的冬天,570万怀揣梦想的人涌进高考考场——这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一个时代苏醒的号角。

如今,一部从南京走出的年代剧《依依向北风》,将把这段激荡岁月搬上荧幕。就在刚刚,@CCTV电视剧 官方微博宣布这部年代剧将于本周日(10月19日)起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38集连播,带观众重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热血与温情。

时代奋斗诗

从返城知青到改革浪潮

藏着一代人的人生答卷

《依依向北风》的故事,横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聚焦俞乐山、盛雪竹等知识青年的人生轨迹:他们曾在田野间挥洒青春,又在返城浪潮中摸索前路;曾为高考挑灯夜读,也在改革开放的机遇里敢闯敢拼。

剧中不只有“奋斗者群像”的热血——有人抓住时代风口实现人生跃迁,有人在商海沉浮中坚守本心;也有“欲望与初心”的叩问——乔正君等角色在诱惑中迷失的经历,恰是深刻的警示。而主角盛雪竹与俞乐山跨越15年的情感纠葛、追寻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故事,更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紧紧缠绕,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内核,藏在每一次选择、每一场坚守里。

满屏金陵味

260多个南京场景

让梧桐树成为年代“旁白”

除了满满的年代感,剧集中更有随处可见的“金陵情结”。作为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出品的“本土剧作”,《依依向北风》把南京定为主要取景地,260多个场景遍布溧水、江宁、浦口、鼓楼,主要取景地有紫金山、江宁云台山、六合冶山、浦厂医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电台旧址、南京北站等。

紫金山的晨雾里藏着青春的眺望,江宁云台山的田埂上印着奋斗的足迹,六合冶山的老建筑里装着岁月的故事。最动人的莫过于南京深秋的梧桐树,金黄的叶片落在二八自行车的车筐里,飘在筒子楼的窗沿边,成了最具烟火气的“年代符号”,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南京!”

总导演武洪武的“南京缘分”更添巧思:“我叫武洪武,南京有洪武路、洪武大道,仿佛早就注定要在这里讲故事。”编剧武一鹤也直言,在江宁村落取景时,“村民的笑容、老房子的砖瓦,连空气里的生活气息,都和剧本里的时代完美契合”。

10月19日起,每晚锁定央视八套,《依依向北风》将带你穿过时光——看南京的梧桐叶落满青春路,看一代人在时代里追光,也看这座城市的风,吹过四十多年,依然温暖动人。

南京可谓一个巨大的天然取景地

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化的城市建筑

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等

为不同题材影视剧的拍摄

提供了理想的取景地

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江苏省立项出品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南京谈判》、当代科幻题材电视剧《我们生活在南京》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5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

两部剧将陆续在南京进行拍摄。

南京,何以成为剧组扎堆的“天然影视基地”?自然是因为这里有他们想要的“叙事画风”。

“想拍年代剧,颐和路的梧桐浓荫、风情建筑能立刻撑起氛围;想拍现代都市剧,河西CBD的摩天大楼、新街口的繁华商圈就是天然布景;想拍生活剧,科巷的菜场能还原最真实的烟火气……在南京,剧组不用长途奔波,一天之内就能切换多种‘叙事画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顾洁用一段生动的描述,道出了南京成为 “天然影视基地” 的核心密码。

这是一座被影视钟爱的世界文学之都。从六朝古都的历史厚重到江南水乡的温婉灵动,从现代都市的繁华剪影到古镇老街的烟火日常,南京以多元的气质包容着不同题材的光影故事。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认为,南京的 “影视适配性”,还与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学基因”有关。作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无数文学作品为这座城市赋予了“故事感”。“很多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剧选择在南京拍摄,就是因为这里的氛围能与文学作品的气质契合。”

采访中,不少剧组坦言,“在南京拍戏就好像开了VIP通道,一路畅通无阻!”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一款小程序,为剧组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一站式服务,确保剧组在南京更顺利地完成拍摄。”南京电影协会秘书长周正说。“未来,期待有更多剧组来南京,用镜头发现这座城市的美,也让南京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来源:投资南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