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紫禁城的巍峨宫墙,曾是无数女子血泪与梦想的埋骨之地。而今,那至高无上的太后宝座,终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甄嬛。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她历经千帆,从一个懵懂少女蜕变为执掌乾坤的掌权者。然而,就在这万众景仰的荣耀时刻,无人能料,她坐上凤榻的第一件事,竟是将那曾与她并肩作战、情同姐妹的端妃娘娘,推向深渊。这后宫的平静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波涛汹涌?
01
“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殿内,宫女太监们齐声叩拜,声音洪亮,震彻朝堂。甄嬛坐在高高的凤椅上,头戴九龙凤冠,身披明黄凤袍,凤眼微抬,扫视着殿下跪伏的众人。她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那笑容中,是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也是掌控一切的自信。
身旁的崔槿汐低声提醒道:“娘娘,该起身了。”
甄嬛轻轻颔首,在槿汐和浣碧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她走出大殿,登上銮驾,一路向慈宁宫而去。沿途宫人们纷纷跪地,山呼万岁,声势浩大,前所未有。这便是她用半生血泪换来的至高荣耀。
到了慈宁宫,甄嬛屏退左右,只留下槿汐和浣碧。她疲惫地靠在软榻上,揉了揉眉心。
“娘娘,今日大典,您辛苦了。”槿汐递上一杯热茶。
甄嬛接过茶盏,轻啜一口,淡淡道:“辛苦是真,但也值得。”她抬眼看向窗外,深宫的红墙绿瓦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庄重。她终于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俯瞰着这片曾让她魂牵梦萦、也曾让她心如死灰的土地。
“娘娘,按规矩,您是否要召见各宫主位?”浣碧轻声问道。
甄嬛放下茶盏,沉吟片刻,道:“自然要见的。不过,今日先不必。待哀家歇息一日,明日一早,便请端妃娘娘和敬妃娘娘前来慈宁宫。”
槿汐和浣碧对视一眼,心中了然。端妃和敬妃,是甄嬛在后宫中最为倚重的两位旧人,也是她能走到今日不可或缺的盟友。她们理应得到太后的恩宠和照拂。
然而,甄嬛的眼底深处,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她回想起与端妃和敬妃的过往,那些风雨同舟的岁月,那些共同对抗华妃和皇后的日子。端妃的沉静与智慧,敬妃的细致与周全,都曾是她的助力。可如今,她已是太后,位极人臣,这世间再无能与她平起平坐之人。那些旧情,那些秘密,那些曾被她们共同保守的过往,如今却成了悬在她头顶的利剑。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慈宁宫便已忙碌起来。甄嬛梳妆完毕,换上一身常服,却依然显得尊贵无比。
“太后娘娘,端妃娘娘和敬妃娘娘到了。”小宫女轻声禀报。
“宣她们进来。”甄嬛的声音平静无波。
片刻后,端妃和敬妃一同走入殿内。两人皆是素衣简裙,却难掩端庄。她们看到甄嬛坐在主位上,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两人齐齐跪下行礼。
甄嬛抬手虚扶:“两位姐姐快请起身,不必多礼。”
端妃和敬妃起身,在宫女的引导下坐到下首的椅子上。
“哀家昨日大典劳累,今日才得空召见两位姐姐,还望莫怪。”甄嬛温和地说道。
端妃温婉一笑:“娘娘如今贵为太后,劳苦功高,臣妾等岂敢怪罪?只盼娘娘保重凤体,福寿绵延。”
敬妃也跟着。
敬妃也跟着说道:“是啊,娘娘能有今日,是天下苍生的福气,也是臣妾等姐妹的福气。”
甄嬛看着她们,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她们的忠诚,也知道她们的善意。可是在这深宫之中,善意与忠诚,往往是致命的弱点。
“两位姐姐这些年辛苦了,尤其是端妃姐姐,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如今也该享福了。”甄嬛语气亲切,仿佛回到了从前。
端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即恢复平静:“臣妾能活到今日,已是老天垂怜。如今能看着娘娘坐上太后之位,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甄嬛注意到端妃眼中的那一抹黯然,心中警铃大作。端妃,她曾是华妃的受害者,也是宫中最早看清世事的人之一。她虽不争不抢,却看得最透彻。她知道华妃因何而得宠,也知道华妃因何而失势。她更知道,甄嬛能从甘露寺回宫,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哀家初掌慈宁宫,许多事情尚不熟悉,日后还需两位姐姐多多提点。”甄嬛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宫务。
敬妃立刻应道:“娘娘言重了,臣妾等自当尽心辅佐娘娘。”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家常,气氛看似融洽,但甄嬛的心中却已掀起了波澜。她发现端妃在交谈中,偶尔会不经意地提及一些往事,比如她与皇帝的旧情,比如华妃当年的跋扈,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前朝的传闻。这些话语看似随意,却无一不触及甄嬛最敏感的神经。
甄嬛不动声色,只是微笑着倾听,但她的眼神却变得更加深邃。她知道,端妃不是有意触犯,或许只是习惯性地回忆过往。但对于一个已经站在权力巅峰的人来说,任何可能威胁到她地位的因素,都必须被清除。
待端妃和敬妃告退后,甄嬛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槿汐,你觉得端妃娘娘如何?”甄嬛突然问道。
槿汐伺候甄嬛多年,对她的心思了如指掌。她沉吟片刻,谨慎地回答:“回娘娘,端妃娘娘一向温厚,不争不抢,是后宫难得的清净人。她与娘娘情谊深厚,当年若非端妃娘娘相助,娘娘也无法顺利扳倒华妃。”
甄嬛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端妃和敬妃离去的背影,眼神复杂。
“浣碧,你去查查,端妃娘娘这些年与宫外还有哪些联系?她的族人可还有人在朝中为官?”甄嬛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浣碧闻言,心中一惊,但她不敢多问,立刻应道:“奴婢遵命。”
槿汐站在一旁,看着甄嬛冷峻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寒意。她知道,娘娘已经不是当年的甄嬛了。她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冷酷。而端妃娘娘,这位昔日的盟友,似乎已经成了娘娘眼中的一枚弃子。
甄嬛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与端妃相识的种种过往。她想起当年端妃被华妃灌下红花,导致终身不孕的悲惨遭遇;想起端妃在宫中孤苦无依,却依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想起端妃曾多次在关键时刻给予她帮助,为她出谋划策。
然而,这些情谊,如今在甄嬛看来,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端妃知道得太多了。她知道皇帝对华妃的防备,知道年羹尧的结局,甚至可能隐约猜到弘瞻并非亲生。这些秘密,是甄嬛能坐稳太后之位的根基,也是她绝不能让任何人泄露的禁忌。
权力,让人变得多疑,也让人变得绝情。甄嬛深知这一点。她已经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绝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事,来威胁到她如今所拥有的一切。
02
浣碧的动作很快,不到两日,她便将关于端妃的调查结果呈报给了甄嬛。
“回禀太后娘娘,奴婢仔细查问了端妃娘娘宫中的老人,以及她族中在京的亲眷。”浣碧跪在甄嬛面前,声音恭敬而低沉,“端妃娘娘的族中,如今并无显赫之辈在朝中为官。她的娘家早已没落,只剩下一些远亲在京城经营些小本买卖,并无实权。至于宫中,端妃娘娘一向清净,与各宫往来不多,除了敬妃娘娘,几乎没有特别亲近之人。”
甄嬛听完,眉头微微蹙起。这样的结果,既在她的意料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端妃娘娘的家族的确没什么势力,这也是她能长期在宫中安然自保的原因之一。但正是因为她无欲无求,反而更让人难以捉摸。
“那她平日里可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或者与什么人有私下往来?”甄嬛追问道。
浣碧想了想,答道:“端妃娘娘最喜焚香礼佛,每日都会在佛堂里待上一个时辰。除此之外,她便是在宫中散步,或是与敬妃娘娘下棋品茗。她宫里伺候的宫人,也都是从前便跟着她的老人,对娘娘忠心耿耿,并无异心。”
甄嬛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端妃的这些习惯,看似无懈可击,却也透露出她的与世无争。正是这份与世无争,让她在宫中得以保全,也让她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旁观者”。她见过太多人为了权力争得头破血流,也见过太多人因此而身败名裂。她的眼睛,看透了宫廷的虚伪与残酷。
“太后娘娘,您可是担心端妃娘娘会……”槿汐欲言又止。
甄嬛抬眼看向槿汐,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槿汐,你觉得这宫里,有谁是真正无害的吗?”
槿汐沉默了。她跟随甄嬛多年,自然明白宫中的险恶。那些看似无害的人,往往才是最深藏不露的。
“端妃娘娘知道得太多了。”甄嬛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她知道哀家是如何从甘露寺回宫的,知道哀家是如何一步步扳倒皇后的,甚至……她可能隐约猜到一些关于弘瞻身世的秘密。”
槿汐和浣碧闻言,脸色骤变。弘瞻的身世,是甄嬛最大的秘密,也是她能否坐稳太后之位的关键。一旦这个秘密被泄露,甄嬛将万劫不复。
“娘娘,端妃娘娘断不会将这些事情说出去的!”槿汐急忙说道,“她与娘娘情同姐妹,又岂会做出背叛之事?”
甄嬛冷笑一声:“人心,是最难测的东西。今日她不会说,明日呢?来日呢?更何况,她知道这些秘密,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她不必说,只需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便足以引人怀疑。”
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盛开的牡丹花。这花开得娇艳,却也终将凋零。宫中的一切,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她必须斩断一切可能存在的隐患,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永固。
“哀家并非不信她,只是,这世间之事,往往身不由己。”甄嬛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哀家坐上这个位子,便要对得起所有为哀家付出过的人。更要对得起哀家自己。”
她转过身,看向槿汐和浣碧,眼神中带着一丝冷厉:“你们二人,从今日起,严密监视端妃宫中的一切动静。任何异常,都要立刻禀报。记住,哀家要的是万无一失。”
“奴婢遵命!”槿汐和浣碧齐声应道,心中都明白,一场针对端妃的行动,已经悄然开始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甄嬛表面上对端妃依然客气有加,时常派人送去补品和赏赐,嘘寒问暖,仿佛一切如常。然而,暗地里,她却在步步为营,开始对端妃进行隔离和试探。
首先,甄嬛以“太后初掌宫务,事务繁忙”为由,逐渐减少了与端妃和敬妃的见面次数。她不再像从前那样频繁召见她们,而是通过宫女太监传达旨意。这让端妃和敬妃与甄嬛的直接交流变得困难。
其次,甄嬛以“端妃娘娘身体欠安,需静养”为由,限制了端妃在宫中的活动范围。她下令,端妃除了去佛堂和御花园散步外,不得随意出入自己的宫殿,也不得与外人过多接触。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是一种变相的软禁。
敬妃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她尝试去探望端妃,却屡屡被慈宁宫的宫人以“太后有旨,端妃娘娘需静养”为由婉拒。几次碰壁后,敬妃心中越来越不安。
一日,敬妃终于找到机会,在御花园中“偶遇”了正在散步的端妃。
“端妃姐姐!”敬妃快步上前,拉住端妃的手,眼中满是担忧。
端妃看到敬妃,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敬妃妹妹,你来了。”
“姐姐,你可还好?”敬妃上下打量着端妃,发现她虽然精神尚可,但脸色却有些苍白。
端妃轻叹一声:“有什么好不好的,不过是老样子罢了。倒是妹妹你,怎地有空来我这儿?”
敬妃压低声音,语气急切:“姐姐,你难道没发现吗?太后娘娘最近对我们……”她没有把话说完,只是眼神复杂地看向端妃。
端妃拍了拍敬妃的手,示意她不必多说。她何尝没有察觉到甄嬛的异样?甄嬛的那些“关心”和“限制”,她都看在眼里,也明白其中的深意。
“妹妹不必担忧,太后娘娘如今贵为一宫之主,事务繁忙,顾不上我们这些老姐妹也是常理。”端妃故作轻松地说道,但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无奈。
敬妃摇了摇头:“姐姐,你莫要自欺欺人。太后娘娘对我们,与从前大不相同了。她……她似是防着我们。”
端妃沉默了。她知道敬妃说的是事实。甄嬛的防备,她感受得真真切切。她也明白,这份防备,源于她所知道的那些秘密。
“妹妹,如今太后娘娘权势滔天,我们又能如何呢?”端妃苦笑一声,“在这宫里,能保全自身已是不易,旁的,便不要多想了。”
敬妃看着端妃眼中深深的疲惫和绝望,心中一阵刺痛。她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她知道,端妃已经看透了这一切,却也无力反抗。
此时,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慈宁宫的宫人。
“端妃娘娘,太后娘娘吩咐,您该回去歇息了。”领头的嬷嬷恭敬地说道,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硬。
端妃和敬妃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她们的谈话已经被打断了。
“知道了。”端妃平静地应道,然后对敬妃说,“妹妹,你回去吧。不必为我担心。”
敬妃心中不舍,但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再留下去。她只能点点头,眼中含泪地看着端妃被宫人“护送”回宫。
看着端妃远去的背影,敬妃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她知道,甄嬛已经对端妃动了杀心,而她却无能为力。
03
敬妃回到自己宫中,心绪难平。她坐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花草,却无心欣赏。脑海中反复回荡着端妃那句“我们又能如何呢?”的无奈。她知道端妃性情淡泊,不争不抢,可如今甄嬛的步步紧逼,已让她退无可退。
她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冒险一试。她要找机会,直接向甄嬛求情。
次日,敬妃借口向甄嬛请安,求见了甄嬛。甄嬛似乎早已料到她会来,并未阻拦。
“臣妾参见太后娘娘。”敬妃恭敬地行礼。
“敬妃姐姐不必多礼,快请坐。”甄嬛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仿佛昨日的冷淡从未发生。
敬妃坐下后,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娘娘,臣妾今日前来,是想为端妃姐姐求情。”
甄嬛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她放下手中的茶盏,平静地问道:“敬妃姐姐此话何意?端妃姐姐有何罪过,需要你来求情?”
敬妃心中一凛,知道甄嬛是在装傻。她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娘娘,端妃姐姐身子骨一向不好,这些年又受了那么多苦。如今娘娘贵为太后,她理应安享晚年。可臣妾看她最近精神不济,面色憔悴,想必是思虑过重,郁结于心。还望娘娘能开恩,让端妃姐姐能与姐妹们多些往来,也能解解闷。”
甄嬛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待敬妃说完,她才缓缓开口:“敬妃姐姐言之有理。哀家也正是心疼端妃姐姐,才特意吩咐她静养,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以免劳累伤神。至于与姐妹们往来,待她身体好些,自然可以。姐姐不必太过担忧。”
甄嬛的语气温和,但话语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她将敬妃的请求轻描淡写地驳回,并且将自己的限制行为包装成了“关心”。
敬妃听出了甄嬛话中的深意,心中一凉。她知道,自己的求情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可能让甄嬛对她也产生了不满。
“娘娘说的是。”敬妃只能无奈地应道,“是臣妾考虑不周了。”
甄嬛见敬妃识趣,脸上又恢复了亲切的笑容:“敬妃姐姐不必自责。你与端妃姐姐情谊深厚,关心她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如今哀家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关乎皇家颜面。有些事情,哀家也必须慎重考虑。”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味深长:“姐姐也知道,这宫里是非多,有些话,有些人,若是传了出去,可就难以收场了。哀家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端妃姐姐,免得她被有心之人利用,卷入不必要的麻烦。”
敬妃闻言,心中一颤。甄嬛这番话,分明是在暗示她,端妃知道的秘密,是危险的。
她不敢再多言,只能应了一声,然后识趣地告退。
待敬妃走后,甄嬛脸上的笑容再次消失。她知道敬妃是真心为端妃好,但这份情谊,却成了她清除端妃的阻碍。她必须让敬妃明白,在这宫里,没有人可以阻碍她的决定。
“槿汐,去拿一套新的茶具来。”甄嬛突然吩咐道。
槿汐有些疑惑,但还是照办了。
甄嬛看着那套精美的茶具,眼神中闪过一丝冷厉。她要借敬妃之口,向端妃传递一个信号。
几日后,慈宁宫再次传出旨意,命敬妃前往慈宁宫协助太后整理宫务。敬妃虽然心中忐忑,但也不敢违抗。
在整理宫务的过程中,甄嬛有意无意地与敬妃聊起了往事。她提到了当年华妃的跋扈,提到了皇后宜修的阴险,也提到了她们姐妹三人是如何携手共渡难关。
“想当年,若非有端妃姐姐和敬妃姐姐相助,哀家恐怕早已命丧黄泉了。”甄嬛语气感慨,仿佛真心实意。
敬妃也跟着感叹道:“是啊,那些日子,真是如履薄冰。好在娘娘吉人天相,最终得偿所愿。”
甄嬛轻叹一声,道:“是啊,得偿所愿。可这代价,也着实不小。有些事情,一旦过去了,便再也回不去了。有些秘密,也只能永远埋在心底,不可对外人言。”
甄嬛说着,眼神有意无意地瞥向敬妃。敬妃心中一颤,她明白甄嬛这番话的弦外之音。这分明是在警告她,也是在警告端妃。
甄嬛又继续说道:“敬妃姐姐,你可还记得当年华妃娘娘被赐死之前,曾说过些什么吗?”
敬妃努力回忆,脸色有些发白:“回娘娘,华妃娘娘当时已经疯魔,言语混乱,臣妾也记不清了。”
甄嬛冷笑一声:“她虽然疯魔,但有些话,却是说得清清楚楚。她提到了年羹尧,提到了皇帝对她的防备,甚至还提到了……她曾被皇上赐予的红花。”
敬妃的心猛地一沉。红花,是端妃终身不孕的罪魁祸首。华妃临死前提到红花,无疑是在揭露皇帝对华妃的算计,以及端妃的悲惨命运。而这些事情,只有她们少数几人知道。
甄嬛看着敬妃苍白的脸色,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她要通过敬妃,向端妃传递一个信息:她知道端妃知道的秘密,并且她随时可以利用这些秘密。
“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甄嬛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寒意,“尤其是那些关乎皇家颜面,关乎皇嗣血脉的秘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敬妃闻言,脸色更加惨白。她终于明白,甄嬛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端妃了。而她,也无法再从中周旋。
从慈宁宫出来后,敬妃一路失魂落魄地回到自己宫中。她知道自己必须将甄嬛的警告转达给端妃,但她也知道,这番话,可能会彻底击垮端妃。
04
敬妃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她深知甄嬛的手段和决心,更明白那些“秘密”一旦被甄嬛拿来做文章,端妃将毫无招架之力。她必须想办法,在不触怒甄嬛的前提下,提醒端妃。
终于,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她以“姐妹情深,思念已久”为由,向甄嬛请求,希望能与端妃在御花园中一同赏花,叙叙旧。甄嬛沉吟片刻,最终答应了,但条件是,必须有慈宁宫的嬷嬷在旁“伺候”。
这一日,阳光明媚,御花园百花盛开。端妃和敬妃在嬷嬷的陪同下,坐在凉亭中。两人面上都带着淡淡的笑容,仿佛真的是久别重逢的姐妹。
“姐姐,这牡丹开得真好,比往年还要艳丽几分。”敬妃指着不远处的一丛牡丹,轻声说道。
端妃点点头:“是啊,这花开得再好,也终究要凋零的。”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敬妃听出了端妃话中的深意,她知道端妃是在感慨自己的命运。
“姐姐,你可还记得,当年华妃娘娘最喜欢牡丹?”敬妃突然话锋一转,提到了华妃。
端妃的眼神闪烁了一下,轻声道:“自是记得。华妃娘娘当年风光无限,这宫里最好的东西,她都得着了。”
敬妃压低声音,凑近端妃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姐姐,我前些日子在慈宁宫整理宫务,偶然听太后娘娘提起,她当年曾与华妃娘娘有过一段对话。华妃娘娘临死前,曾提到了红花,还有那些……关于年羹尧的旧事。”
端妃闻言,身体猛地一颤,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抬眼看向敬妃,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恐惧。她知道敬妃说这些话的用意,也知道甄嬛是在通过敬妃向她传递警告。
“太后娘娘还说,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敬妃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尤其是那些关乎皇家颜面,关乎皇嗣血脉的秘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端妃的指尖微微颤抖,她紧紧握住敬妃的手,眼神复杂。她明白了,甄嬛已经不再是那个与她并肩作战的盟友,而是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太后。她已经容不下任何可能威胁到她权力的人,哪怕是曾经的恩人。
“我明白了。”端妃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
敬妃看着端妃苍白的脸色,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伤。她知道,自己这番话,无疑是给端妃判了死刑。
“姐姐,你……”敬妃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端妃摇了摇头,示意她不必多言。她知道,在这宫里,没有人能够幸免。她只是没想到,甄嬛会如此绝情。
此时,在一旁“伺候”的嬷嬷突然开口:“两位娘娘,天色不早了,太后娘娘吩咐,两位娘娘该回宫歇息了。”
端妃和敬妃对视一眼,都明白她们的谈话已经结束了。
“妹妹,你回去吧。”端妃对敬妃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诀别。
敬妃心中酸涩,她知道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与端妃这样说话了。她点点头,眼中含泪地离开了御花园。
端妃独自一人留在凉亭中,看着满园的鲜花,却觉得它们都在嘲笑着自己的命运。她一生无子,唯一的慰藉便是与甄嬛和敬妃的姐妹情谊。可如今,这份情谊也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她回想起自己与甄嬛相识的种种过往,从最初的防备,到后来的信任,再到如今的背叛。她曾以为,甄嬛是与众不同的,她会念及旧情,会顾念恩义。可如今看来,她错了。权力,果然能够改变一个人,让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
她知道甄嬛所指的“皇嗣血脉”是什么。那便是弘瞻的身世。当年甄嬛从甘露寺回宫,腹中怀有龙凤胎。虽然对外宣称是皇帝的骨肉,但她心里清楚,那龙凤胎的生父,乃是果郡王。而她,作为甄嬛的亲近之人,自然也察觉到了一些端倪。
她从未想过要将这个秘密说出去,因为她知道这会毁掉甄嬛的一切。她也一直以为,甄嬛是信任她的。可如今看来,信任在权力面前,一文不值。
端妃回到自己的宫中,她的心已经彻底凉了。她知道,甄嬛已经容不下她了。她开始整理自己的遗物,将一些珍贵的东西妥善保管起来,留给那些她还在乎的人。她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与此同时,甄嬛在慈宁宫中听取了嬷嬷的汇报。
“回禀太后娘娘,敬妃娘娘与端妃娘娘在御花园中交谈甚欢,不过,敬妃娘娘曾凑近端妃娘娘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奴婢离得远,并未听清。”嬷嬷恭敬地禀报。
甄嬛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知道敬妃已经将她的警告转达给了端妃。端妃,她会如何选择呢?是负隅顽抗,还是默默接受命运?
“很好。”甄嬛淡淡地说道,“从今日起,不必再限制端妃娘娘的行动了。她想去哪里,便让她去哪里。不过,依然要派人严密监视,尤其是她与宫外之人的往来。”
嬷嬷有些疑惑,但还是应道:“奴婢遵命。”
甄嬛之所以解除对端妃的限制,并非心软,而是为了给她制造一个“机会”。一个让她自投罗网的机会。她要让端妃感到放松警惕,然后趁机抓住她的“把柄”。
她知道端妃性情清净,不喜争斗。但人总有弱点。端妃唯一的弱点,便是她对故人的情谊。她会利用这份情谊,来引诱端妃犯错。
05
甄嬛的计策很快便奏效了。在解除了对端妃的限制后,端妃果然恢复了往日的清净生活。她每日除了焚香礼佛,便是与敬妃下棋品茗。然而,甄嬛却注意到,端妃开始频繁地召见她宫中的老人,那些从她入宫便跟着她的宫女和太监。
甄嬛心中冷笑。她知道端妃这是在交代后事。但她要的,不是端妃的自尽,而是她能找到一个“罪名”,一个足以让端妃无法翻身的罪名。
她加大了对端妃宫中的监视力度,几乎每一个宫人,每一个角落,都在她的掌控之下。她相信,端妃一定会露出马脚。
一日,甄嬛的心腹太监小厦子向她禀报:“回禀太后娘娘,端妃娘娘近日来,时常遣人出宫购置一些药材。奴才查过,这些药材都是些寻常的滋补之物,并无异常。”
甄嬛闻言,眉头微蹙。药材?端妃身体一向不好,购置药材也是常事。但她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她可有交代那些药材的用途?”甄嬛问道。
小厦子摇摇头:“回娘娘,端妃娘娘只说是用来调理身子。奴才也曾暗中查验过,确实是些寻常的药材,并无毒性。”
甄嬛陷入沉思。她知道端妃心思缜密,绝不会轻易露出破绽。这些药材,或许只是一个幌子。
“继续监视,尤其是那些出宫购置药材的宫人。看看他们除了购置药材,可还有其他举动。”甄嬛吩咐道。
小厦子领命而去。
几日后,小厦子再次前来禀报:“回禀太后娘娘,奴才发现,端妃娘娘宫中有一名老宫女,名叫翠儿,她每次出宫购置药材,都会绕道去城西的一处宅子。那宅子是端妃娘娘族中一位远亲的居所。”
甄嬛闻言,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果然,端妃还是露出了马脚。
“那翠儿可有与那宅子里的人接触?”甄嬛追问道。
“有。”小厦子点点头,“翠儿每次都会在那宅子里停留半个时辰左右,然后才回到宫中。奴才曾暗中跟踪,发现翠儿在宅子里时,会与一位老妇人交谈。那老妇人便是端妃娘娘的远亲。”
甄嬛冷笑一声。端妃果然在与宫外之人联系。这便是她的“把柄”。
“那她们都说了些什么?”甄嬛问道。
小厦子摇摇头:“奴才离得远,听不清楚。不过,奴才发现,翠儿每次从宅子里出来,都会带回一些东西。有时是些寻常的糕点,有时是一些绣品。”
甄嬛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糕点和绣品,这些东西看似寻常,但却可能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去,想办法将翠儿带回来的东西截下,送到哀家这里来。”甄嬛吩咐道。
小厦子领命而去。
很快,小厦子便将翠儿从宫外带回来的一个绣品呈给了甄嬛。那是一个精美的荷包,上面绣着一对鸳鸯。
甄嬛接过荷包,仔细查验。她发现荷包的夹层中,似乎藏着一张小纸条。她小心翼翼地将纸条取出,展开一看。
纸条上写着几行小字,字迹娟秀,正是端妃的笔迹。
“吾妹静好,勿念。宫中事变,疑虑重重。望妹珍重,勿轻信他人。念及旧情,恐难长久。吾身已疲,唯盼来世。”
甄嬛看完纸条,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她知道,端妃这是在向她的远亲交代后事,也是在向她传递一种绝望的信号。
“吾身已疲,唯盼来世。”甄嬛喃喃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她知道端妃已经看透了她的心思,也知道端妃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然而,这份纸条,却不足以成为甄嬛除掉端妃的“罪证”。它只是端妃的个人情感表达,并无任何谋逆之意。甄嬛需要一个更具杀伤力的证据。
她将纸条收好,然后对小厦子吩咐道:“继续监视翠儿,看看她可还有其他异常举动。尤其是她与那远亲之间的往来,要查得更加仔细。”
小厦子应道:“奴才遵命。”
甄嬛知道,端妃的弱点,除了她对故人的情谊,还有她对往事的执着。她会利用这份执着,来让端妃彻底暴露。
她开始回忆起与端妃有关的一切旧事,尤其是那些涉及皇帝和华妃的秘密。她知道,端妃对皇帝的感情,一直都是复杂的。她曾是皇帝的妃嫔,却因华妃的妒忌而终身不孕。她对华妃恨之入骨,但对皇帝,却又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旧情。
甄嬛决定,从这份旧情入手。
夜色深沉,慈宁宫灯火通明。甄嬛手持一道密旨,眼神锐利如刀。她凝视着密旨上的文字,那是关于端妃的“罪证”,足以让她万劫不复。然而,这份“罪证”的来源,却并非甄嬛原先预料的那般。它牵扯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一个深藏宫闱的秘密。甄嬛的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她知道,端妃的命运,已经彻底掌握在她手中。
来源:利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