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林》金陵城最明亮的女子之死:荀安如用生命完成最后反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7 12:12 2

摘要:皇城禁宫楼顶,一身素服的荀安如纵身一跃,结束了短暂而悲惨的一生。她那袭白衣在夜色中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如同她一生未能绽放便已凋零的青春。

金陵城最明亮的女子之死:荀安如用生命完成最后反抗

文/鼎客儿

皇城禁宫楼顶,一身素服的荀安如纵身一跃,结束了短暂而悲惨的一生。她那袭白衣在夜色中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如同她一生未能绽放便已凋零的青春。

“我荀家的女孩儿,半点委屈也不能受!” 叔父荀白水的这句疼爱之言犹在耳边,却终究未能护她周全。

荀安如,一个生于门阀世家、被叔父荀白水和荀皇后视为掌上明珠的大家闺秀,本该拥有金陵城中最令人艳羡的人生。然而,从皇城巧遇萧元启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便急转直下,俨然成了丈夫野心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荀安如的身份非同小可——叔父是当朝内阁首辅荀白水,姑姑是权倾后宫的荀太后。她身处权力中心,却与宫廷的勾心斗角格格不入。

目睹二皇子因说错话其生母在太后面前不停磕头认错时,她会吓得思索宫中人际关系的复杂繁琐。感受到宫里的明争暗斗后,天真的她甚至开始想远离宫中生活。

乔欣在谈及角色时说道:“她是一个皇亲国戚,她很明事理,她很聪明但又很纯真。所以后期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有大的一个转变。”

在深闺中成长的荀安如,骨子里有着传统女性的三从四德,却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家国大义。当她与堂兄荀飞盏谈论长林府一事时,她的表态不偏不倚,完全是以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思虑周全。

这样一个敏锐却又温顺的女子,本该由长辈为她精挑细选一位明亮君子,幸福安稳地度过一生。然而,命运却给她安排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当萧元启请求皇帝赐婚时,荀太后虽然对莱阳侯府的历史耿耿于怀,却还是被“萧元启此举是为向荀家表示忠心”的说法打动。

老谋深算的荀白水虽然对萧元启的人品有所怀疑,但在荀皇后的说服下,还是轻易打消了疑虑。他眼神复杂,却终究说出:“没有异议,没有异议。”

一场政治联姻,就此铸定。

大婚之夜的荀安如,对未来充满憧憬。她对萧元启说愿意和他一起扶持到老。而萧元启也承诺会照顾她一辈子。

初嫁的荀安如是幸福的。她欣赏自己的夫君,甚至在他面前小心翼翼,生怕提及宫中赏赐会触动他敏感的自尊。

然而梦醒得如此之快。当她无意中撞见萧元启与东海戚夫人的会面,当她发现丈夫通敌叛国的端倪,当她亲眼目睹萧元启将戚夫人连同船只图样一起烧成灰烬时,她才真正明白自己嫁的是怎样一个人。

荀安如的聪慧非同一般。她巧妙安排佩儿沉湖自溺,实则深知佩儿水性而留给她逃生可能;在屡次对待侍女的表现上,她展现出善良与机敏。

然而,深受“嫁夫从夫”观念影响的她,在关键时刻却显得软弱

在唯一一次与叔父婶娘会面时,她本可以揭发萧元启的阴谋,但她错过了。她败于一直谨遵的伦理纲常,无法突破礼教的束缚。

直到萧元启的叛乱计划全面实施,直到她最亲的叔父荀白水被当街谋刺,再也无人能保护她时,荀安如终于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自主决定。

站在楼宇的顶端,一身素服,她言辞激烈地痛斥萧元启:“你到底还要出卖多少良心,你到底还要做出多少可怕的事情?”

她言说自己明知元启谋反而心有窝藏,这是于国不忠;因为软弱不敢直言至叔父惨死,这是不孝。而对于像萧元启这样的阴险狡诈的罪臣狂徒,也自然再不配做她的夫君。

纵身跳楼的那一刻,是她了断一切的最好方式。

荀安如的悲惨结局,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丈夫萧元启是最直接的推手。他为自己野心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这句话让荀安如既难以恨他,又深深自责。

荀家也难辞其咎。荀白水作为叔父,在侄女的婚姻大事上未能尽心尽力。当萧元启通敌叛国的端倪已经显露时,他本有机会救安如于水火之中,却还是力不从心。

时代对女性的桎梏更是深层原因。正如剧中所示,古代的女子完全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生都在别人的摆布下活着。

但荀安如自己,也有一丝责任。她无法突破内心“从一而终”的枷锁,在丈夫形象倒塌后,心灵的依靠也随之瓦解。

扮演荀安如的乔欣回忆拍摄跳楼戏时说:“我其实有点恐高,但想到剧中荀安如站在城楼上那种彻底绝望又坚持自己的复杂心情时,我的恐惧感消失了。”

那一跃,如同火凤凰的涅槃,痛之涅槃,才得以轮回新生。生的软弱,死的壮烈,荀安如用最决绝的方式,完成了对丈夫野心的最后反抗,也完成了自我意识的最终觉醒。

本文为《风起长林》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