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大结局,压抑中充满了希望,“既如此、便如此”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7 02:20 2

摘要:每一位想要观看《沉默的荣耀》的朋友,或许都要在翻开这个故事之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设,因为这将会是一个极其压抑的故事,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剧中人物最终结局是什么的故事。

这是一部从开始便知道结局的电视剧,这是一部几乎完整还原历史的历史剧,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爽文式的谍战剧。

每一位想要观看《沉默的荣耀》的朋友,或许都要在翻开这个故事之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设,因为这将会是一个极其压抑的故事,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剧中人物最终结局是什么的故事。

在最终第三十九集的大结局中,有着无数让人心碎的镜头,有着无数让人为之振奋的细节,有着无数让人肃然起敬的对白,也有着让人不忍直视的结局。

当我们明知这些终究难逃成为烈士的命运,当我们明知时至今日这个离家多年的孩子依旧未能回归母亲的怀抱,或许今天的我们,该向这些曾经为统一做出牺牲的烈士做出些能让他们含笑九泉的承诺。

正如吴石所说的那样“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代表着至高无上理想主义精神和道德勇气的宣言,或许不是坐在他对面的审讯者能明白和理解的。

在“吴石们”的心中,真理与正义所在的地方,即便面对千万个“谷正文”的阻挡,也不会妨碍他们勇往直前的决心。

吴石口中的“道”,就是让他无视个人安危与世俗成败的真理、正义与理想。

当他认定了这个“道”后,便会对这个“道”产生绝对的忠诚,并足以让他为了心中的真理、正义与理想,不计一切后果绝不回头的去追求、去实现,即便最终的结局是他丢掉了性命。

当吴石笑着回答自己是否还有同党时“那同党可太多了,刚开始他们才几十个人,你们开始‘剿灭’他们,可是剿来剿去越剿越多,到现在,他们把你们赶到了这个小岛上苟延残喘,想把他们都抓住,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我才明白,“虽千万人”中不仅暗示了某种极高可能性的失败,还证明了像吴石这样的前行者们,清醒的知道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险,他们需要为此付出自己的尊严、自由乃至生命。

也正是这样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选择,才让这个大结局拥有了强烈的悲剧式的英雄色彩,也让这部电视剧成为一部极为压抑的谍战剧。

或许对于吴石等烈士来说,他们所追求的未必只是必然的成功,他们所追求的也许只是一种信念上的践行,是对“成仁取义”或者说“杀身以成仁”的一种践行。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吴石与陈宝仓之间那段豪迈的对话,才有了“既如此、便如此”这般极具哲学思辨与人生态度的豁达。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那就这样吧”,即便明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即便明知自己还有活下来的机会与可能,却依旧选择了“不否认、不抗拒”这条不归路,在顺势而为的背后,隐藏着吴石对真理、正义与理想永不放弃的毅然决然。

这正是因为“既如此、便如此”这两句话,让我们在面对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等人必然牺牲的压抑结局时,看到了一丝曙光与希望。

他们的牺牲或许没有在短时间内换来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但这不代表他们心中的真理、正义与理想没有了价值与可行性,因为在“既如此、便如此”的背后,还蕴含着“豁达与放下、果断与担当”这样的深意。

当我们重温这段沉默的故事时,当我们因为这个故事再一次激发起心中的真理、正义与理想时,或许今天的我们应该如“既如此、便如此”所说的这般,放下曾经的遗憾与不舍,去面对即将也必定会到来的大结局。

因为“既如此,便如此”与“躺平认命”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既如此,便如此”是一种更加主动的智慧,也许吴石等烈士曾经走过的路不再可行,但我们今天可以走、可以选择的路却有千百条。

当我们最终看透了这一切后,当我们怀揣对吴石等烈士的无限缅怀时,当我们心中那团“离家多年的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的火焰依旧没有熄灭时。

也许当这个极度压抑的故事大结局之后,便是吴石身后的“十四亿同党”,用心中那熊熊烈火真正完成烈士们遗愿的开始。

关于《沉默的荣耀》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花煜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