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否知道,老四的身边有邬思道?你看原著是如何描述的!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6 22:58 2

摘要:按常理来说,邬思道以西席老师的身份待在老四胤禛的府邸,康熙势必会听到些许的风声,尤其是“满朝乱敲东宫鼎”的闹剧结束之后,康熙更是把弘历要到宫中亲自教导,由此更不可能不知道邬思道的存在。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极具讨论的话题——

康熙是否知道,在老四的身边有邬思道这位身怀“登龙之术”的顶尖谋士?

按常理来说,邬思道以西席老师的身份待在老四胤禛的府邸,康熙势必会听到些许的风声,尤其是“满朝乱敲东宫鼎”的闹剧结束之后,康熙更是把弘历要到宫中亲自教导,由此更不可能不知道邬思道的存在。

那么事实确实如此吗?

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康熙不仅知道邬思道的存在,二人还曾见过一面。而在那次见面中,邬思道还以出色的表现博得了康熙的认可,默许他继续辅佐老四。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二月河的原著,为大家还原剧中缺少的那次一代帝王跟顶级谋士的会面。

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剧情略有不同,太子胤礽复立之后,并没有听从手下狗头军师司马尚、黄体仁的建议,为了拿到任伯安手里的《百官行述》,设计让老十三胤祥去杀郑春华。

而老四派年羹尧前往江夏镇去抓任伯安,也并非是对太子算计老十三的一次将计就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拿到任伯安手里的《百官行述》,明确且直接。

至于后续老四从老八开的“万永当铺”里拿到《百官行述》的方法,以及老四当众火烧《百官行述》的过程,虽也与电视剧里的剧情存有差异,但与这篇文章所讲的内容无关,便不再过多阐述。

等老四顺利烧掉《百官行述》,并将任伯安押入大牢等待审谳定罪之后,一件特殊的事情发生了。

老四万万没想到,得知此事的太子胤礽竟妄图抢功,想把老四和老十三的一系列谋划的成果占为己有。

对此,以太子党自居的老四自然没法拒绝,但老四却也没打算就此为太子做嫁衣,等回府之后立马就跟邬思道商量出了反制太子抢功的方法。

很快,太子便将老四和老十三的所作所为归为己功,用六百里加急报给了南巡的康熙,而康熙得知发生的一系列事后,当即就结束了那南巡之旅。

等康熙返京,召集诸皇子以及上书房大臣开内部会议时,该案已彻底结案,继《百官行述》被老四当场烧掉之后,任伯安等人也以律问斩。

而在那场会议中,太子胤礽不仅没等到期待中的嘉奖,反倒迎来了康熙的质问——质问太子为何结案得如此草率,又为何不顺藤摸瓜,查奸惩佞。

这一番质问,直接将太子问得愣在了当场,不知如何作答。

见状,早有准备的老四立马挺身接下康熙的怒火,表明无论是问斩任伯安,还是火烧《百官行述》都是他一人自作主张,而他之所以如此,便是为了稳定朝局,不愿引发朝野的动荡。

就这样,老四不仅将太子抢去的功劳夺得一干二净,还间接凸显了他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在康熙的心里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加分。

散会之后,老四心中满是成功反制太子的喜悦。

也因如此,当他回府得知李卫和小翠的私情之后,本想以家规来严惩,见邬思道开口求情,顺势就免去对李卫和小翠的惩罚,还将其外放去当知县。

原著中外放李卫的这段剧情虽同样与电视剧不同,但其目的却是一致的,便是要在年羹尧的身边安放一双眼睛,而李卫也没让老四失望,知县的椅子一坐稳,就给老四来信汇报相关的情况。

然而李卫却不知道,在他监视年羹尧的时候,不放心李卫的老四也密信叫年羹尧盯着李卫。

由此伴随着李卫的来信,老四还收到了年羹尧的密报。

在年羹尧的密报里,不仅有李卫选取的头名秀才的文章,还有一些判案的断词,其中李卫选取头名的文章是一篇鼓词儿,而判的那些案虽无错判,但判词却粗鄙不堪。

在场众人看完皆捧腹大笑,可笑着笑着老四却陡然停了下来,缓缓道出了他心中的担忧——李卫终究是他举荐的官儿,这些东西一旦落到老八等人的手中,对方很可能会以此大做文章来攻击他。

听了老四的担忧,邬思道稍一沉思,便朗声说道:

“无碍。明儿四爷把这几篇东西拿给万岁爷看,就说是笑话儿,大节下讨主子一乐儿。”

孰料,邬思道这话说罢,老四还没来得及回应,就见弘时领着一群不速之客闯了进来,而一见来人,在场众人皆是一惊,随后全慌忙起身……

出头

老四根本就没有想到,正月十五的晚上,他和府内亲信正在看李卫和年羹尧的来信,理应待在皇宫的康熙爷,竟莫名出现在了他的府中。

见众人皆是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身着便服的康熙随和一笑,便招呼众人还像原来那般坐好,可众人又岂敢落座,皆假装轻松地站立一旁,唯有腿脚不便的邬思道盘膝坐在了熏笼的旁边。

见状,康熙没有再去勉强,而是自顾自地说起了他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按康熙的说法,他是有感有人会在月圆之夜,商议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这才带着布衣宰相方苞等人到皇宫外面转一转。

而他这一路走来,沿途的阿哥府大多都在唱戏听戏热闹非凡,唯独老四的府里极为安静,于是便走进来瞧上一瞧。

这种说辞有几分真几分假,根本没法验证,康熙也并不在意。

简单解释完他出现的原因,康熙话锋一转就提出了一个令老四喜出望外的要求——那便是想把老四的四儿子弘历带入宫中,亲自教导。

在原著中,康熙的话一说完,老四当即激动得满脸通红,心脏如小鹿一般横冲直撞突突乱跳,随后就连忙躬身赔笑感恩。

其实也不怪有“冷面王”之称的老四,会表现得这般喜形于色。

当时太子胤礽虽未二废,但皇子间的夺嫡之争却早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抛开康熙提出这个要求的背后深意不谈,单就弘历进宫由康熙亲自教导这一点,就能增进老四与康熙之间的父子感情,从而提高最终的夺嫡胜率。

基于此,老四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清楚老四心思的康熙并没有在此话题多做纠缠,注意力很快就放到进门时听到的那句话上,康熙拿起桌案上年羹尧转来的头名文章与判词,问了一句这就是那个所谓要讨朕一笑的东西吧,便看了起来。

而康熙仅粗略地翻看几眼,脸上就忍不住地露出了笑容,随后笑声越来越大,到最后更是把手中那一沓纸递给了一旁的方苞,满是揶揄地说:

“你瞧瞧,只怕你这大手笔也写不来呢!”

方苞接过来一看,笑容很快也浮了出来,然后便给了李卫一个不偏不倚的评价:

此人读书虽少,但明事理,除了选取秀才头名文章一事不足效仿,官司判得倒也没有什么差错。

按理来说,方苞这个评价已算中肯,并没基于外在形式来吹毛求疵,但盘膝坐在一旁的邬思道还是立马出言维护起了李卫。

邬思道说:太多秀才写的文章,看似如锦绣花团引经据典,实则却是胡圈乱写流于表面,反倒不如李卫选取的头名文章,虽是不入流的鼓词,阐明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清廉自守。选此为头名,即可看出李卫的为官倾向。

而岳武穆岳飞曾说“武官不怕死,文臣不爱钱,天下太平”,李卫有清廉自守的追求,自然就能成为好官。至于判词粗鄙,那也只是李卫不会文言罢了,若将李卫的白话判词换成文言,未必就不是一篇好文章。

可以说这一番话,邬思道算是为李卫做了全方面的辩护,即便是针对李卫那没有文化的事实,也做了敲到好处的粉饰。

康熙听了这番话,眼睛立马就盯着邬思道看了起来,随后缓缓地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面对康熙略带威压的一问,曾是逃犯的邬思道没有丝毫的惊慌,站起拱手欠身,不卑不亢地答曰:

“回万岁,邬思道!”

对话

一听邬思道的名字,康熙顿感耳熟,沉思片刻便想起了康熙三十六年,发生在南京春闱的那起大案。

当年得知主考官是以孝敬银子的多寡来排名取士,正是这个邬思道召集了400多名落榜的举人,抬着财神像闯进了贡院。

见当年的逃犯如今就待在四爷府中,康熙并没有多说什么,反倒饶有兴致地考起了邬思道:

“既然你说李卫的判词改成文言未必不是一篇好文章,那你就现场改一篇,让朕来听听。”

听了康熙的话,邬思道没有拒绝,随意从那沓判词中抽出一张,最上面写着“从判女尼讼其徒嫁人”几个大字,是一桩女尼姑状告徒弟嫁人的狗血案子。

简单过一眼,邬思道便大声朗读起了李卫所写的判词:

“尼姑也是人,换了换衣服罢了。佛经国法几曾说过不许人家还俗的?你想嫁你也嫁吧!”

听完邬思道读出的原判词,在场众人又是一阵大笑,紧接着邬思道便念起了他改编的文言:

“小尼姑脱去袈裟,便穿衲袄,正佛家所谓不二法门,朝廷未尝禁也。尔独何心,乃欲使之老死客门?尔如见猎心喜,不妨人云亦云。”

这一番答对,让康熙觉得极为有趣,随之也认同了方才邬思道对李卫的辩护。

见邬思道文思敏捷,紧接着康熙又动了考一考邬思道的心,便指着一旁挂着的猫图,以“九、韭、酒”三字为韵,叫其当场作诗一首。

一听考题,就连方苞这位桐城派的文坛领袖一时都犯难地皱起了眉头,孰料邬思道只稍一迟疑,便缓缓吟道:

“照猫画虎十八九,吃尽鱼虾不吃韭。只为捕鼠太猖狂,蹬翻案头一瓶酒。”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首为押韵应急而作的普通打油诗,可实际上这却是邬思道对李卫,乃至对老四更进一步的辩护。

注意,这首打油诗所隐喻的是“养猫捕鼠”。

所谓的“猫”指的自然就是李卫,这首诗的前两句翻译过来则是说,虽然李卫当官看起来像“照猫画虎”,没有丝毫官样,但李卫却不像一些官员那样贪图利益,反倒懂得清廉自守。

而后两句既是说在李卫这只猫,虽手段粗鄙不堪却行之有效,也是在说老四这个养猫的人,之所以要养李卫这只猫,全因吏治腐败贪墨横行,这才不惜打破常规来用人。

而康熙正是听懂了这首诗背后的含义,这才用反问的语气予以了肯定:

“好,养猫还不就是为了捕鼠?”

随后打算就此离开的康熙,又特意拍着邬思道的肩头说:

“好好侍候你主子。你才学很好,辅佐他做个贤阿哥,就算不能做官,也不虚此生。”

而这一段话,既是康熙对邬思道的认可,同样也是对邬思道继续辅佐老四的认可。

康熙离开之后,彻底松了一口气的老四便抱怨起了一旁的性音和尚,你总自称视力与听力超群,为何康熙进来却没有听到。

对此,性音则一脸无辜地表示,是邬思道不让他提醒的。

原来,在康熙进门之前,听力超凡的性音就已得知康熙即将出现。

那时老四正后悔于外派李卫出去当官,老四之所虑,邬思道同样担忧,看似事小,可若是被老八等人抓住,没准就能在特殊场合予以老四致命一击。

事关老四夺嫡的最终成败,邬思道岂能不在意。

正因如此,当性音提示康熙突然驾临,邬思道立马计上心头,悄声拦住性音对老四的示警,随后故意朗声说要给康熙爷一个乐子,将康熙的注意力引到李卫所选的头名文章与判词上面,好趁机打上一剂“预防针”。

只要有了这剂“预防针”,事后老八等人若真要以此大做文章,不仅不会给老四带来影响,老八等人还可能会反受其害。

这就是邬思道的打算!

至于后续反驳方苞,一再出言为李卫乃至老四辩护,也是出于这层考虑。毕竟李卫这事说大不大,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乐子来看,但说小又着实不小,其中涉及到的却是老四是否“知人”,又是否懂得“用人”。

而康熙之所以会突然出现在老四的府中,康熙解释的那句察觉到有人商议着办些异想天开的大事,确实是部分原因——

当时康熙已经察觉到复立的太子似乎动了谋反的心,这才出来逛一逛,看一看其他皇子们的反应。

至于走进老四的府邸,也绝非偶然。

其一,因为老四明面上是“太子党”,此行既是试探也是警告;其二,则是因为邬思道。

火烧《百官行述》的事情结束之后,康熙更加怀疑老四种种行为的背后有高人指点,于是便动了窥探之心,想看看这位高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然而康熙没有想到,那位指点老四的高人竟是邬思道……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来源:卿心君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