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蒋为何一定要置吴石于死地?皆因其人脉强得可怕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16 22:47 2

摘要: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于和伟,吴越,魏晨,曾黎,余皑磊,隆妮,曹磊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解析第十三回。

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于和伟,吴越,魏晨,曾黎,余皑磊,隆妮,曹磊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解析第十三回。

看原著,更深入。

1950年4月7日,时任国防部参谋总长的周至柔签报蒋总裁,提出“吴石案”侦讯终结,正式进入军事法庭的庭审环节。

审判长是二级上将蒋鼎文,审判官有两位:韩德勤中将,刘咏尧中将。

4天后,蒋总裁批准了周至柔的意见。

1950年6月初,“吴石案”审判结束,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将审判结果交给周至柔,由周至柔转呈蒋总裁。

蒋总裁看到“吴石案”的审判结果竟然是免于死刑,当时就勃然大怒。

认为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审判不公,要将三人革职。

随后,在蒋总裁的强力干涉之下,在1950年6月10日这天,“吴石案”重新开庭了。

这一次,没有一点儿悬念,因为在前一天,蒋总裁就签发了杀人密令送到了军法局。于是乎,吴石等四人被判处了死刑,立即执行。

与以往秘密执行不同,吴石等四人被枪决,是公开执行的。

在马场町刑场,蒋总裁还特地请了很多媒体记录下这一幕,想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但就结果来看:其实是事与愿违的。

那么问题来了:蒋总裁为何一定要置亲自任命的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于死地呢?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那就要从吴石将军的职业生涯讲起了。

1915年,吴石正式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是第三期的学生。

在校期间,吴石结识了许多后来的国军高级军官,其中就有白崇禧,张治中,刘建绪,张贞,吴仲禧等。

特别是与白崇禧的友谊,让吴石屡屡出任要职,由此后来,军政界便将他视为了新桂系的一员。

1916年,吴石以第一名的成绩,在保定军校毕业,校友们都戏称他为“吴状元”。

1928年,已经是福建军事厅一员的吴石作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决定:到日本学习军事。

1930年,吴石从日本炮兵学校毕业之后,又考上了非常难进入的日本陆军大学。

在陆大期间,吴石与刘斐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

1934年,吴石又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同年,刘斐也从陆大回国了。他拒绝了当蒋的幕僚,回到广西,报答白崇禧,李宗仁的知遇之恩,出任第四集团军高级参谋。

全民抗战期间,刘斐任作战厅中将厅长,主管对日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各战区的协调。

抗战结束后,刘斐因反对蒋发起内战,从1945年开始就提出了辞职。

经过了8次辞职,直到1948年秋末,蒋才免去了刘斐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职务。

1949年春,刘斐作为南京政府的和谈代表之一,参加了两党谈判。吴石从福州赶到南京,去规劝李宗仁接受我方的八项和谈条件。

刘斐在前,吴石在后,虽然最终没有促成,但也是影响了历史。

回国后的吴石加入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并且兼任陆军大学教官,讲授战术课程。

这个陆军大学直属于国军参谋本部,校长是蒋总裁兼任的。

当时国军有一个规定,只有陆大毕业的,才能出任军参谋长。

1934年到1937年间,吴石在陆大有许多学生,后来成为了国军的中流砥柱。

在陆大上课之余,吴石将军还出版了10多本著作。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1936年12月出版的《兵学辞典粹编》。

这部书自出版之后,一版再版,被军界视为“最优良之军界参考”,同时也让吴石在军界收获如潮般的好评。

但让吴石真正被国军高层重视的作品还是这本:有关日本政治,军事资料研究的《参二室蓝本》。

这部书刚出版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之后,国军高层突然发现《参二室蓝本》预判了日军的兵力部署与进攻方向,甚至连敌人兵力番号与编制都基本相符。

随即这个系统报告被加班加点印刷,专送有关人员研读。

吴石之所以做这个报告,是因为他早就预感到了日本会对华发起战争。

主职是参谋本部二厅参谋处长的吴石,作为主战派,在军事会议上,积极献计献策,并公开谴责那些汉奸败类。

吴石邀请总理上课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邀请刘斐,吴石等军事专家在武汉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

在武汉期间,蒋总裁非常赏识吴石,每周必然要召见咨询一次。

蒋总裁常向吴石咨询日军的动态,还有应对方法。

随着战事的进展,蒋总裁也意识到了情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此,1938年8月,军令部第二厅在武汉举办了一个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作为情报专家的吴石接下了这个差事。

这个班的影响力在当时是非常大的,吴石还邀请了多位我党的领导人讲课。

总理在训练班作了形势报告,阐明要全面发动群众抗击敌人,只有坚持长期抗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叶帅讲授了《游击战争概论》。

总理与叶帅的讲课,扩大了我党在国军中的影响,有些学员潜移默化接受了我党的主张。

1938年底,经白崇禧推荐,吴石从国府军令部调到了桂林行营,任参谋处处长。

1939年底,由吴石负责拟定作战计划的“昆仑关战役”大捷,虽然双方都伤亡惨重,但能全歼一个精锐旅团,这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

不过随着昆仑关之战后期的失利,蒋,桂两系的蜜月期又结束了。

蒋介石虽然授予了白崇禧国防部长等高位,但常通过安插亲信、限制兵权等方式削弱其实权。

1949年,白崇禧多次主张蒋介石下野,推动李宗仁代理总统,试图与我方谈判。此举被蒋视为背叛,成为两人关系彻底破裂的导火索。

国军败退孤岛后,白崇禧虽跟随赴台,但始终处于蒋的严密监控下,晚年郁郁而终。

1940年,吴石经林蔚介绍,调任第四战区任参谋长,司令长官是张发奎(粤系)。

1940年10月底,国军收复南宁,取得了桂南会战的胜利,吴石升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

接下来长达5年的时间内,吴石都在第四战区担任参谋长,与张发奎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1930年的时候,张发奎曾经联合桂系支持冯玉祥,阎锡山反蒋,后失败。

1945年抗战结束后,张发奎任广州行营主任。

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委员会委员。

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他主张"粤人治粤",反对蒋对广东的遥控指挥,后支持李宗仁代总统,并公开呼吁蒋交权,导致双方彻底反目。

何遂是吴石的老乡,国民政府元老级的人物。

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曾让蒋侍从室副主任林蔚(林蔚是何遂的学生)找过何遂,希望何遂能够通过与杨虎城的关系,保护蒋的安全。

但何遂认为蒋这次应该是活不成了,所以就没有去。

从参加辛亥革命到抗日,从不满到反蒋,从同情到支持,再到为我党工作,何遂一直都是吴石的领路人。

何遂曾经自荐要求担任十八集团军的军代表,蒋没有同意。

在何遂的影响下,他的三子一女都加入了地下党,堪称“情报世家”。

由于吴石是福州人,国军中形成的“闽系”势力,诸如蒋侍从室主任林蔚,海军将领李世甲等,都与吴石关系很好。

除了前面讲到这些,吴石将军还与国军中的顶级高官陈诚,汤恩伯,何应钦等,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而这些人,从未怀疑过吴石有隐藏身份。

正是这些盘根错节的人脉,让吴石将军能够为我军提供精准的军事情报。

诸如:国防部作战计划,战斗序列,精确到团一级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等重要情报,都是由吴石将军提供给我方的。

长期在情报部门工作的罗青长就曾点明:渡江之前是刘斐,渡江之后是吴石。

1945年3月,吴石到昆明见到了参谋总长何应钦,表达了要去重庆的决心。到了重庆,吴石出任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参事。

1945年10月10日,吴石被国民政府授予了“忠勤勋章”。

1946年春夏之际,蒋突然召见吴石,任命吴石为:国防部史料局局长,成功进入了蒋中枢官员序列。

1949年,蒋又任命时任福州绥晋公署副主任的吴石将军,为国防部参谋次长。

吴石将军赴台之后,继续为我党工作,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这让蒋总裁感受到了恐惧。

蒋万万没有想到:吴石这个从北伐时就是自己人的老党员,一个保定军校毕业的精英,武汉会战时被自己垂询嘉奖,赴台后又委以重任的参谋奇才,竟然在为我党工作。

一想到此,蒋总裁就瑟瑟发抖。

综合上面这些原因,蒋总裁根本就不可能让吴石将军活着。

只不过令蒋总裁又一个没有想到的是:吴石将军英勇就义的表现,让他预计的“以儆效尤”的阴谋泡汤了。

宇哥带你读原著,感谢你阅读《沉默的荣耀》解析第十三回。

来源:宇哥带你读原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