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0年,当时的丽的电视还没改名亚洲电视,虽然那时它的名字不够大气,但已经准备好和TVB全面竞争香港市场,正是这一年,亚洲电视推出《大侠霍元甲》,这部出自年轻导演徐小明的作品,其影响力冲出香港,点燃了全民爱国情,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下《大侠霍元甲》和“精武三部曲
1980年,当时的丽的电视还没改名亚洲电视,虽然那时它的名字不够大气,但已经准备好和TVB全面竞争香港市场,正是这一年,亚洲电视推出《大侠霍元甲》,这部出自年轻导演徐小明的作品,其影响力冲出香港,点燃了全民爱国情,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下《大侠霍元甲》和“精武三部曲”的幕后故事,回忆那个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的爱国年代。
1980年,亚视神剧《大地恩情》播出,直接导致TVB《轮流转》停播,为乘胜追击,也有说被挖墙脚陷入困境,新人导演徐小明提出拍摄“霍元甲”功夫题材剧。
起初高层并不支持该项目,因为1980年电影版《迷踪霍元甲》票房口碑十分惨淡,公司唯有徐小明坚持,他此前参与《大地恩情》的创作,认为剧情需要有血有肉,真情实感格局大,才能打动观众,最终说服高层,《大侠霍元甲》正式开拍。
有关霍元甲的人选问题,目前主流的说法,黄元申是当时公认的最佳人选,后来他的霍元甲得到的观众认可,风靡一时。
但同时也有另一种说法,当时徐小明看中的人选是黎汉持,黎汉持高大帅气,形象气质确实比黄元申要好,后来黄元申主动找到徐小明毛遂自荐,才得到角色,可是这又和拒绝剃头一事冲突,时隔已久,不知道真假。
作为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霍元甲死的那年是1910年,彼时距离清朝灭亡还有一年,所以霍元甲的发型毋庸置疑是辫子头,2006年李连杰版的霍元甲就是这个发型。
在《大侠霍元甲》正式立项后,黄元申是当时公认的最佳霍元甲人选,但时年33岁的黄元申,在得知演霍元甲需要剃光头留辫子,担心影响自己的荧幕形象,所以拒绝出演。
起初,剃头并不被主创们认为是个障碍,因为黄元申加入丽的电视的第一部剧《少年黄飞鸿》里,他就剃头出演,可现在为什么不剃头,当中的具体原因就不知道了。
看黄元申坚决,主创徐小明只得让步,将该剧的历史背景,从清末改成了民国,于是黄元申版霍元甲以“三七分短发、港式开襟衫”的功夫片造型亮相,虽然此前也有该扮相的霍元甲,但徐小明的这一改动,除了开创“霍元甲时尚潮流”外,还影响了后续影视中霍元甲的造型设计。
有种流传的说法是,黄元申本人说,他自己长的丑,剃发就更丑了,《少年黄飞鸿》是他去丽的电视台的第一部戏,演黄了他也跟着歇菜,所以咬咬牙剃发了,就是前面半秃的那种。好不容易几个月前面的头发长出来了,徐小明又让他剃头,那是说啥都不干了,于是就有了短发霍元甲。
先说一个冷知识:陈真梁小龙,比霍元甲黄元申大8个月。
饰演霍元甲的黄元申,出生于48年12月。
饰演陈真的梁小龙,出生于48年4月。
《大侠霍元甲》原定的陈真演员,在影片开拍之初便因故退出,期间梁小龙前来探班,当时的梁小龙隐隐然有“香港演艺圈四小龙”之一的范儿,更是实打实“两次全港搏击比赛冠军”的身份,在演艺圈算一号人物。
梁小龙探班《大侠霍元甲》,觉得剧情挺有意思,于是向徐小明提出,能不能给安排一个小角色,而当梁小龙设计的“连环腿功、侧踢”等动作展示出来后,徐小明立马被这种写实的武打风格吸引,邀请他出演陈真。
《大侠霍元甲》最早由广东电视台引进并配音播出,当时的名字叫《霍元甲》,去掉了“大侠”二字,所以导致很多观众出现记忆胡乱,混淆了“大侠霍元甲、迷踪霍元甲”等同类型剧,出现霍元甲一会儿是辫子头,一会儿是凤梨头的记忆。
之所以去掉“大侠”二字,原因是80年代虽然我们的社会氛围逐渐解冻,但文化宣传上仍然比较谨慎,如“大侠、侠客”一类个人英雄主义,江湖气浓的词汇,主流意识还是持保守态度,故将《大侠霍元甲》改成《霍元甲》播放。
徐小明为了《大侠霍元甲》一剧,可谓竭尽心力,除了日常拍摄筹备和资源统筹外,细致到连主题曲选送都包揽,他邀请了著名的“词坛圣手”卢国沾,和“音乐世家”黎小田,共同创作主题曲。
徐小明对主题曲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是必须要带有“唤醒国人的同时还要有抵御外敌”的感情在里面,这个要求已经远远超过,当年金古武侠为主的词曲创作,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挑战。
而当《万里长城永不倒》开头那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响起时,徐小明可能已经看到霍元甲红遍香江的情景,只是他没料到,该剧在整个华人世界,都掀起一大波爱国浪潮。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侠霍元甲》爆火后,续集《陈真》、《霍东阁》相继推出,所谓续集,其实并不在原计划里,只是不想“霍元甲IP”就此停住,想继续辉煌。
于是在《大侠霍元甲》后,亚视巨资续集《陈真》横空出世,梁小龙没有悬念的出演陈真,以真功夫在荧幕上施展拳脚,以至于很多观众看后疑问:为什么陈真的功夫,和他师傅霍元甲的功夫,看着完全不一样?
和《万里长城永不倒》一样,《陈真》的片头曲《大号是中华》同样经典,一句“孩子,这是你的家”瞬间就能把很多人带回当年的记忆里。
在此,我们也要诚实的说,“精武三部曲”中最后一部《霍东阁》,虽然收视不错,也算风靡一时,但就整体而言,和前两部差距较大,倒是饰演霍东阁的钱小豪,在该剧后成为知名演员。
《大侠霍元甲》以及“精武三部曲”所开创的功夫片热潮,和影片掀起的爱国主义风潮以及精神,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沸腾”,更重要的是,这种沸腾的爱国主义,是真实的,出自观众的真情实感,其影响至少二十年。
相信此类故事,喜欢“精武三部曲”的观众听过很多次,网上有很多文章叙述,在此我们引用几个网友在相关文章下,对该剧的回忆,看看那时人们被《大侠霍元甲》点燃的爱国热情。
网友1:小学四年级,老师组织我们开班会,内容就是大家谈论对《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号是中华》的体会,同学们积极发言,场面热烈,放学后我们回家路上,唱的是“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哪个愿臣虏,孩子,这是你的家”两首歌的歌词,歌词句句积极向上,充满爱国主义热情。
网友2:可能很多年轻的网友不知道,《霍元甲》开播早期,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只能偷偷地唱,轻轻的哼,后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此类港台歌曲慢慢广泛传唱,大家的爱国热情随着“谁敢进住你的家,孩子赶走他”等歌词,越来越强烈。
网友3:《大侠霍元甲》播出的时候,我们村里只有一户人家里有电视,全村都挤到他家里去看,那场面比后来村里放电影还热闹,相信当时全国很多朋友和我有一样的经历。
网友4:和其他网友大差不差,我们是每个周末去学校附近的农村,在黑白电视机上看播放的大侠霍元甲,那个时候去的人很多,早去的抢在前排,每次主题曲一放,我全身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故事情节更是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如今,时间一晃,过去了整整44年,《大侠霍元甲》和“精武三部曲”的时代已经远去,唯一不变的是,当年他们点燃那份爱国豪情,在未来愈烧愈烈,触动人心。
来源:犀利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