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弹幕时,我正把泡面塞进嘴里,手一抖,汤洒键盘——原来我们都被教科书骗了好多年。
“如果那天聂曦没踩下那脚油门,吴石可能活到90岁。
”
刷到这条弹幕时,我正把泡面塞进嘴里,手一抖,汤洒键盘——原来我们都被教科书骗了好多年。
1950年3月,谷正文在日记里写:“吴石案,意外收获。
”
翻译成人话:老子本来没石锤,是蔡孝乾自己送人头。
更离谱的是,台北“国史馆”去年翻出陈宝仓烧剩的日记碎片,上头只有一行潦草字——“今晚把林义良送到码头,我大概回不来。
”
敢情人家早知道会死,只是挑了个更贵的死法。
为啥非救林义良?
新解密的中情局电报给了答案:林脑子里装着香港备用联络点,连吴石都只听过代号“南风”。
这相当于今天你把全公司唯一U盘扔进海里,里头是整套未备份的源代码。
不救?
整条线直接断档,前面牺牲的同志全白给。
聂曦那边更抓马。
他开车去码头那天,蔡孝乾其实就在对街小面馆吸溜面条,隔着玻璃窗把车牌看得一清二楚。
三天后老蔡叛变,谷正文连夜把照片摊桌上:“认识不?
”
蔡孝乾筷子一扔:“哟,老聂啊,他上次还借我火。
”
得,一条烟的交情,送掉四条命。
最冤的是陈宝仓。
档案显示,他本来可以搭货轮先去香港,偏偏回头找林义良——“交通线最后交接,老子亲自画押。
”
结果刘队长(真名刘翰儒,AI比对出来的)在码头多看了他一眼,第二天毛人凤就把照片登报纸,标题炸裂:“匪谍即将浮出水面”。
同僚一看:哎呦,这不是咱参谋本部的陈中将嘛?
举报信像雪片飞,想不暴露都难。
所以别再说“要是当时低调点就好了”。
历史没那么多“如果”,只有“选了就得认”。
吴石最后一批军力部署图还是传了出去,用的是狱卒偷偷塞的牙膏皮,藏在小女儿探监带的那包桂花糕里。
半年后志愿军迂回汉城,美军发现对面火力点跟图纸里一模一样,气得在报告里写:“台湾内部仍有高级内应。
”
他们哪知道,那人早被枪决八个月。
看完这些新料,再回头刷剧,满屏“聂曦恋爱脑”“陈宝仓送人头”的弹幕就显得格外轻飘。
地下工作不是爽文,是算准了牺牲率还往上冲的团购式送命。
今天我们能躺沙发吐槽,是因为有人把“可能活”的机会让给了“必须成”的任务。
下次别急着问“值不值”,先想想那包桂花糕啥味儿——甜不甜不知道,反正挺沉。
来源:小勇追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