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的港剧《绝命法官》,集结了一众港圈熟面孔,张家辉、胡杏儿、蔡思韵、张兆辉、谢天华、许绍雄等,可是口碑颇具争议,很难说对得起观众的期待。
本土化改编,不是简单粗暴的“拿来就用”。
作者|冼豆豆
编辑|晶晶
排版 |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近期的港剧《绝命法官》,集结了一众港圈熟面孔,张家辉、胡杏儿、蔡思韵、张兆辉、谢天华、许绍雄等,可是口碑颇具争议,很难说对得起观众的期待。
在这其中,张家辉饰演的银发法官秦誉自然是最大亮点,他在法律与亲情间挣扎,被权力和仇恨逐渐异化,这位秉持正义的资深法官,推翻自己心中几十年来建立的原则秩序,为了圆谎不断撒谎,这本应有更让人信服的剧情推力,但我们并没有看到。
翻开评论区,观众的评价毁誉参半:剧情够紧凑、演技够扎实,可是那些跳脱的逻辑、生硬的冲突,让人频频出戏。
这种又爱又恨的观看体验,几乎成了海外IP改编国产剧的常态。明明手握成熟的故事框架,为何改编后总是不如人意?
01
海外IP改编最容易踩的坑,是把“本土化”当成“贴标签”,给故事换个中国式地名、中国演员说着翻译成中文的台词,就觉得完成了落地,却忘了每个故事都长在特定的文化土壤里,“改编翻拍”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绝命法官》翻拍自美剧《法官大人》(最初的版本是以色列剧《法官大人》),原作的核心冲突是“白人法官包庇儿子撞死黑人少年”,背后是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矛盾,法律遇上肤色歧视,精英白男VS底层有色人种,本身就很“美国”。这使得《法官大人》里的公平正义自带尖锐的现实痛感,观众能瞬间共情。
可到了港版《绝命法官》,冲突被简化成“新城区富豪VS旧城区平民”,设计了“用一笔钱买断一条人命”这种简单粗暴的情节,不仅缺乏说服力,更让原作里阶级碾压正义的沉重荡然无存。就像把一件量身定制的衣服,硬套在不合身的人身上,再怎么调整领口,也遮不住违和感。
在此之前,2017年中国版《深夜食堂》的翻车更加典型。日版里,居酒屋是打工人卸下疲惫的精神自留地,一碗茶泡饭、一杯清酒,藏着的是日本人克制隐忍的情感表达,小食堂老板沉默寡言的样子,也贴合日本社会“保持距离,边界感超强”的社交逻辑。
而国产版呢?把居酒屋搬进中国胡同,却还让老板端着“日式沉默”,让食客围着吃泡面、啃煎饼。可是,中式的深夜慰藉,从来不是精致的小份料理,而是路边摊叔叔阿姨一句“馄饨给你多加几颗”,是烧烤摊前朋友间的干杯畅饮。咱们中国餐厅老板表达关心的方式,是端起酒杯跟食客在烟火气里敞亮热聊。
国产版《深夜食堂》这种生搬硬套文化符号的改编,注定让观众觉得“假得疏离”。
反观《棋魂》,同样改编自日本著名IP,还是漫改,却赢在“懂水土”。它没把东京的围棋道场直接换成北京的棋牌室,而是做了根上的调整,原作里的平安时代棋士藤原佐为,变成了南梁棋士褚嬴,扇子上题着梁武帝的《围棋赋》,开口就是“围棋千年,薪火相传”。
剧中加了“定段赛家长反对下棋”“用《还珠格格》台词缓解紧张”的细节,全是我们成长里的真实片段。它保留了原作“围棋传承”的内核,却用中国的历史、生活场景重新包裹,就像把外来的种子,种进了熟悉的土壤里,自然能长出观众认得出的样子。
02
如果说海外IP改编的文化错位是方向错了,那创作偷懒更是大忌。在改编翻拍上,很多团队觉得有原作打底、剧情上不用打磨,结果要么忽略专业细节,要么跳过角色铺垫,让故事的落地感大打折扣。
《绝命法官》里,有律师观众盘点出多处司法硬伤:开庭不戴假发、保释当天就能离港、证人随意出入审判区……这些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律政题材应有的严谨专业底色。
更让人费解的是主角的转变。前一集还在法庭上义正词严的秦誉,下一集就为了儿子找黑道销毁证据,中间没有任何心理挣扎的铺垫,只靠寥寥几场戏就完成了“从正义法官到罪犯包庇者”的跳跃。就像看一本书,突然少了关键的几页,再精彩的结尾,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同样是律政题材,2022年的《玫瑰之战》问题更明显。它翻拍自《傲骨贤妻》,原作里女主靠扎实的法律知识、细致的案件推理站稳脚跟,每个胜诉都有完整证据链支撑。可国产版里,女主破案全靠生活经验,凭直觉判断证人撒谎,让警察忽略监控证据,甚至靠和嫌疑人聊家常就拿到关键线索。现实里的律师办案,哪有这么唯心?这种为了凸显主角光环,牺牲专业逻辑的改编,不仅让律政剧失去了专业性,更让观众感觉被糊弄。
03
海外IP改编的坑,其实从版权购买时就开始了。不少公司选IP时,要么看海外热度高想要借势,要么图版权费便宜,却很少认真想想故事本身是否适合本土化。
有数据显示,近五年海外IP改编剧里,58%的作品豆瓣评分低于6分。很多团队买海外IP像超市囤货,从前韩国偶像剧火了,就赶紧买爱情类IP;看到美剧律政题材受欢迎,就跟风翻拍。可他们忘了,热度本身不能复制。
比如,《我知道我爱你》翻拍自韩剧《春夜》,韩版靠演员的微表情、光影的暧昧感营造细腻爱情,可国产版却把这种氛围感改成了直白的台词、套路化的情节,失去了原作“情绪叙事”的精髓。
国内团队或许觉得改编海外IP比较省钱省力,不仅省下了创作成本,还想继续压缩制作成本。《深夜食堂》从筹备到播出自称耗时耗力,一看成片,剧本没磨透、场景很粗糙。《玫瑰之战》连司法细节都没来得及核对,剧中女演员明明保养得当美貌在线,后期却用超强滤镜磨皮导致她们失去原生特色。这种“赚快钱,流水线生产”的心态,让改编变成潦草的预制菜,而非用心的落地创作。
其实,好的版权选择,不仅应该看热门IP,还应选择内核有共鸣、适配度高的故事。就像买衣服,不是看穿搭博主盲目种草,而是看衣服是否适配自身,再稍微调整细节,就能变成最适合自己的样子。
说到底,观众不是讨厌海外IP改编,是讨厌投机取巧的偷懒。海外IP可以是好素材,但前提是,改编团队得懂IP的内核,愿意花时间打磨适配本土文化语境的情节。这是一种文化转译,要找对共鸣点位,不是硬搬符号,而是找不同文化里相通的情感。
以及,创作要守住专业底线。拍律政剧就请律师顾问,拍医疗剧就找医生把关。观众远比你们想象中聪明,他们或许不懂专业术语,但他们能辨别好坏对错、善良与伪善,不要瞧不起观众。
版权购买要不跟风,别只看热度,多想想“这个故事能不能和我们的生活接上”“我们能给它加什么新东西”。海外IP不是拿来就能用的模板,而是可以借鉴的灵感。我们期待尊重文化差异、尊重观众的本土化成功的作品。
四味毒叔
《四味毒叔》作为影视文化行业垂直文字、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
”
我
来源:四味毒叔